田琪琪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
小品作为言语幽默艺术的代表之一,在角色的互动中势必会产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用自己的主观假设去理解对方的意思,而这种主观假设也一定是有客观依据的。要想双方的互动交谈是有意义的,那么,二者一定是在同一个语境中。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就是明示—推理的过程,关联理论弥补了Grice语用学说的一些不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对于幽默言语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小品的创作过程中会大量运用各种可以创造笑声的手段,其中谐音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因此,谐音也是幽默语言分析的一大亮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集中于语言功能的研究。而语用学则致力于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Grice语用学说提出语用学理论旨在解释听话人如何理解话语的意图,但其合作原则并不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1]后来,利奇、列文森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其中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现象的研究影响很大。关联理论与Grice语用学说不同,认为人们对于交际话语的具体理解是建立在认知假设的基础上的。而关联原则便是实现认知假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借用与之联系紧密的信息来进行交际和认知的。关联是获取正确认知的基础。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范畴中的一种理论。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曾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这本书中讲过,分析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理论需要依据关联性概念和关联原则。Grice语用学说注重言语中“暗示”的重要性。关联理论则认为“明示”与“暗示”同等重要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的重要内容,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程度影响了交际过程中的幽默效果程度。
小品中为了产生足够的幽默效果,很少可以完全遵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分析过程中,Grice的语用学说就难以合理的解释小品中的言语现象在笔者看来,关联理论正好弥补了Grice语用学说这一方面的缺口。小品和相声等在表演过程中十分注重“抖包袱”。合适的时机、恰当的包袱才能逗笑观众,使演员获得想要的效果。
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认为交际活动就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是这一过程中的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信息意图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提供话语信息的有关意图,它可以帮助听话人明白一系列帮助理解的语境假设,也就是“明示”:交际意图,就是听话者知道说话者想要传递某些信息,这种意图多指交际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必须产生某些话语,并通过这些话语向交际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听话者获得准确信息,实现交际的顺利进行。听话者根据说话者所提供的明示信息去推测他的交际意图,而小品《还不还》的幽默就来自于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差异。
例1:保安:你好,家里有访客。
老沈:就说家没人。
保安:他们都听着呢。
老沈:快给人请进来,你说我也是刚进家门。
阿丽:你说这一天天这日子过的,提心吊胆的呀!
老沈:没事儿啊,是我那俩老同学。
阿丽:老沈呐,咱这又不是没有钱,把欠人的钱还了不就完了吗?
老沈:还了不就真没钱了吗?放心,他俩好对付,他俩想要钱,我都让他张不开这口!你去迎一下。
例1中保安的交际意图是告诉老沈有客人到访,让老沈开门。这种交际内容符合明示。通过老沈和阿丽的对话,观众可以得知,此次到访的客人是老沈的老同学,他们之间有债务关系。通过推理可以知道,老同学来要债,老沈不愿偿还。老沈的言外之意是“我有钱也不会还,也让他俩张不开口管我要”。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这种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构成的差距便是幽默的来源,小品也正是借用这种条件来赢得观众的掌声与笑声。
例2:远儿:老沈,我家也有个事儿。我儿子这不该上幼儿园了吗,我那生意最近也不景气,他这一上幼儿园吧,我这又得花钱,你说我是让他上幼儿园啊还是让他上外面打工去啊。
老沈:那肯定打工去啊。
远儿:三岁就出去打工啊?
老沈:打工仔,打工仔。从小崽儿的时候就得出去打工去,是吧?这同龄孩子还正在那备战高考呢,咱家孩子都已经成包工头子了,多好啊。
例2中远儿陈述儿子没钱上幼儿园,借助让孩子出去打工来表达自己经济情况的不如意。远儿委婉含蓄地表达他的需求,无论是老沈还是观众都可以推理出远儿的意图。从观众层面来看,在已知话语信息中进行推测,观众肯定会想不可能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出去打工。但老沈却回答“那肯定打工去啊。”这个回答与观众的主观意识相反,观众对话语进行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来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产生了最佳关联。老沈话语的隐含之意依旧是不愿意还钱,产生了足够的幽默效果。远儿作为说话人,他的话语传达了两种意图,一是话语的字面信息,二是远儿想要老沈明白的隐含信息。老沈选择了违背常识的答案进行回应,能够满足小品创作对于观众反应的需求。
语用学所研究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是存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的,语境分为两种,一是语言环境,二是非语言环境。一些语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建立的假设。语境原则,每个场合的说话语境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分开的。关联理论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规定说话人交际时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它只表明了交际双方交际时,话语的认知过程、话语自身以及语境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而这种关联的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使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并非通过刻意地违反什么要求来使听话人正确地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图,也不会把一些常见的隐喻、反语等语言现象看作是违反准则的表现。传统语用学认为,语境是交际进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交际过程中由于不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如果语境在交际前已经确立,已有的语境会对交际双方的交际效果产生较大的局限性。
例3:远儿:去啊!
伦儿:我不去!
远儿:你不去谁去啊!
伦儿:要去你去!
远儿:你快去!
伦儿:我不去!
在例3中去哪?去干什么?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我们无从得知。但在小品中,观众可以在故事进展中不断更新语境,从现有的语境中理解,甚至可以对到底谁去进行言语语境的假设,可能是远儿去也可能是伦儿去,或者两人都没去。很多话语只能在语境中理解它的隐含意义。这种反复拉扯也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感。
关联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原则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认为,关联程度、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同一种情况下,认知努力和关联性之间是反比的关系,努力越多,话语关联性就越小;反之,话语的关联性越大,于是产生了交际过程中最大的语境效果。在推理过程中,认知努力付出的越少,其语境效果越好,关联程度越紧密。话语的语境效果能够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听话者也愿意为了取得好的语境效果而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这是话语交际中想要获取最佳关联的两个条件。最佳关联是建立在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从而使交际达到双赢效果。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为了获取准确信息,一定会对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充分的假设,通过这些假设对说话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并选择恰当的信息进行回应。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看,幽默效果来源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出现的适当的反差。
例4:远儿:你这买卖听着挺大的,你把钱给我们还了呗?
老沈:买卖越大越烧钱,咱家狗现在太多了,没钱买狗粮了。
伦儿:狗粮能有多少钱啊。
老沈:你就都喂个半饱儿吧,挺到“元宇宙”开门那天,也得三万块钱。
伦儿:那要不咱俩把那三万块钱狗粮钱给垫上?
远儿:你是不是傻呀?那肯定得垫呢!
例4中在此语境下,远儿和伦儿已经表明了让老沈还钱的交际意图,观众会产生“狗粮也不贵,在远儿和伦儿的坚持下,老沈肯定会还钱”的语境预设。观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远儿和伦儿要把三万块钱的狗粮钱给垫上。这两种情况的反差在观众付出一定的心理努力后产生了幽默效果。这种反差是适当的,而非远离了观众的语境预设和心理预设。若反差过大,观众产生的就不是幽默反映而是疑惑了。
例5:伦儿:缺心远儿!行,老沈,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为了让你还钱,我还特意去考了律师证!
远儿:你把证儿给他看看!
伦儿:我没考下来!
远儿:那你直接跟他说后果!
伦儿:后果就是,我要找个有证的律师告你!
例5中伦儿说为了让老沈还钱,自己特意去考了律师证。当远儿让他拿出来时,观众可能会预设伦儿拿出律师证来的语境。伦儿说没考下来,这种回答与观众的设想形成反差。远儿让考过律师证的伦儿说一下欠债不还的后果,按照观众的推理,伦儿应该会列举可能存在的后果,结果却大相径庭,他要找个有证的律师告老沈。这些反差都建立在观众付出心理努力的基础上,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最佳关联并非存在于每一个交际话语中,也许只存在最大关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条件下不能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划等号。
汉语中的仿拟是一个常用的修辞格,是“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的特种既成形式”(陈望道 1979:108)。[2]小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幽默、俏皮、耐人寻味的语言,因此为了可以获得预期的幽默效果,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会采用很多手段以产生笑点,而谐音梗便是他们的“必杀技”。仿拟,无论是发音或声调方面(如谐音仿拟),或者是结构(如同构仿拟)、语义方面(即内容仿拟),都“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对照之后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6:伦儿:拿了点儿家里的特产,雪菜。
远儿:血肠。
阿丽:这是想让他血债血偿啊。
例6中“雪菜”“血肠”与“血债血偿”互为谐音,在小品《还不还》中,伦儿和远儿来老沈家的目的是要钱,这里的谐音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关联理论不以规则为基础,也不以准则为标准,其主要特点便是四个假设。第一,每一种话语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多种解释,但其与语言编码所包含的信息是一致的。第二,听话者不可能一次性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所有意图,有的需要其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获得。第三,听话者会在交际时用一些标准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第四,所使用的这些标准可以使听话者确定自己是否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新信息的处理离不开语境,借助关联理论研究幽默言语,我们不难发现,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说话者的意图、听话者的理解以及交际时的具体语境都是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小品中的交际更注重交际双方的语言能力,如何使整个小品的完整性和衔接性达到最佳水平,如何使观众对交际内容产生反应,这都是需要注意的。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春晚小品《还不还》为例,分析了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大小是影响幽默效果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更好的处理信息和分配资源有助于提高交际水平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