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福建龙岩 364000)
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水平,近年来国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用于教师培训的一般性公共资金支出逐年增加。而随着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培训的一般性公共资金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 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财会[2019]25号),进一步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基本指引》指导下,加强教师培训成本的管理,有利于降低教师培训费用、提高教师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国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供经济保障。
目标成本法是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加强成本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许多行业都有成功的应用案例,比如船舶制造业(余江志等,2023)、EPC项目管理(马贤娣,2020)等,但在教育、培训中探讨的相对较少,本文提出在教师培训成本管理中引入目标成本法对教师培训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思路,以为提高教师培训成本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本文以福建省教师培训为例进行探讨。截至2022 年年底,福建省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教师培训费用的管理办法,普遍的做法是参照《福建省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以下称《培训管理办法》)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教师培训核算方案。《培训管理办法》规定培训费除了师资费外,培训费实行分类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调剂使用。对未发生事项,报销额度上限应按明细标准进行相应扣减。综合定额标准根据参训者的职级划分为一类培训、二类培训、三类培训三种定额标准,教师培训按照第三类定额标准实行定额核算。《培训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机关培训费用进行规范的文件,因此并没有对第三类培训(即教师培训)费用支出进行细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教师培训成本高、培训效益低的情况。再加上实际培训中组织者成本效益意识淡薄,不考虑教师人员的规模特征,被动套用定额标准,普遍存在培训成本花费过高、培训效果不佳等现象。另外,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培训效果的高低取决于培训中聘请专家的授课水平,在市场经济下,高水准的教育专家往往接受市场定价,而目前的师资定额标准与市场定价格有较大偏差,福建省内各地公办教育系统举办教师培训因为师资费的支出限制,往往难以聘请水平高的知名专家开展培训,大大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王博(2019)通过梳理各国关于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发现,各国学者已在探讨如何将企业中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到非盈利组织和事业单位中以提升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能力。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和成本控制理念的深入,将目标成本法运用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的思路得到更多的关注。目标成本法在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水平,提高公共事业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清晰化,推动公共事业管理科学化发展。本文将目标成本法管理理念引入教师培训成本管理中,探讨教师培训成本管理的新方式,以提升教师培训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培训目标群体的满意度。
目标成本法最早起源于日本,是一种以市场为驱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它通过确定目标售价和目标利润制定产品目标成本,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各部门、各环节和供应商的通力合作,最后共同实现目标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成本管理方式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更有利于企业对内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对外提高产品竞争力、服务目标客户。
1.目标成本管理法的基本思路。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特性,确定目标成本,然后针对目标成本,通过来自各方通力合作,制定成本目标,最后进行产品制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本管理法。详见图1。
图1 目标成本管理法的思路
2.教师培训类目标管理思路。传统的教师培训流程管理为:事前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费用、下达培训文件、聘请专家、安排培训场地、通知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培训流程。与传统的教师培训管理流程相比,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法的教师培训成本增加了对培训对象的调研。培训前期,首先,对学校、教师的培训群体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考察,了解学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其次,根据培训者的需求制定教师培训方案,确定培训成本,通过各部门进行团队合作,实现培训成本控制;最后,开展培训。详见图2。
图2 教师培训目标成本管理法的思路
根据目标成本的定义,目标成本表达公式为:目标成本=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产品的必要利润
公办教师的培训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教研事业单位组织,教育部门、高校以及教研机构属于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资金,不考虑培训利润,教师培训目标成本为:教师培训的目标成本=培训项目竞争性市场价格。
确定教师培训目标成本后,对培训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形成具体细化的教师培训目标成本。马微(2018)认为,成本目标可分解为目标期间费用和目标制造成本。其中,目标期间费用包含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目标制造成本包含原材料费、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福利等。针对教师培训业务的特点,教师培训目标成本分解为:教师培训的目标成本=教师培训直接成本+教师培训期间费用
以福建省培训教师培训项目为列:福建省教师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办法》中三类培训管理规定,教师培训费指各教师组织部门开展教师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教师培训的讲课费、参训者的住宿费、伙食费、教师培训的场地费、资料费、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培训管理办法中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可划分为直接成本。教师培训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分摊到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分摊至培训项目的资产摊销等间接费用。培训教师的目标成本进一步细化为:
培训教师的目标成本=人员工资+分摊间接费用+专家费用+培训场地费+培训人员的餐费+培训人员住宿费+其他费用。
目标成本法中目标成本设定前首先对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核心是真实了解顾客对产品需求和喜好,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和分析的信息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最后确定目标成本。传统教师培训,培训组织者一般是在政策学习和研究后制定培训计划,往往忽略培训前对培训对象的调研。引入目标成本法管理后,教师培训前要先对教师等培训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通过调研了解学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制定符合培训对象的教师培训方案,最终确定培训成本。以福建省教师培训为例,培训组织者在开展教师培训前,根据各基础学科特性,针对不同学科培训对象(学校和教师)分类调研,深入了解各学科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困境和需求,根据培训对象需求选择适合的学科专家、培训场地,结合培训管理文件中规定的培训经费使用规定,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成本。培训前对培训对象展开精准调研,不仅能满足培训参与者的需求,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更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
传统观念上成本管理仅靠财务部门负责,权责不清晰,出现了成本观念淡薄、培训效益低的情况。目标成本法下的目标成本管理涉及教师培训管理链条上的各部门,要明确管理链条中参与者的权责分配,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根据教师培训目标成本管理流程图,理顺教师培训管理链条中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培训前由教研处开展培训对象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选择适合的学科专家授课;培训处负责培训场地、人员住宿及其他费用的协调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处负责教师培训中资产(例如转播设备等资产)管理;人事处负责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工资及奖金绩效考核工作;财务处审核培训预算和决算,汇总分析培训项目资金成效,做好教师培训项目绩效监控和自评。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培训目标成本管理链条中,人事处与资产管理部门做好与教师培训相关间接费用的管理;教研处经过培训前教师调研,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规模,制定预算初步方案,将方案提交财务处进行成本预估,并进行审批,形成培训目标成本;培训目标成本必须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费用支出范围内,若未达到培训目标成本,培训组织者将推翻原有成本,重新理顺培训链条,制定目标成本,直至达到培训目标成本。培训处根据财务审批的培训预算,严格按照培训的目标成本预算,挑选符合目标成本的培训方式、培训的地点。培训的组织方式通常为:线上和线下培训、本地和外地培训、委托培训和自办培训。教研处根据制定的培训方式,聘请符合培训计划的授课专家,最后根据培训处制定的培训方案,培训处与教研处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完成后到财务处进行培训报销。财务处对全年培训资金进行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对比分析教师培训项目资金流向,识别资金成本改进点,根据评价分析情况会同培训处制定下一年的培训成本总计划和分项计划。通过理顺培训管理链条中人事处、资产管理处、教研处、财务处、培训处各职责,加强各职能部门间配合和协作,实现培训管理链上全部成员的参与,实现培训目标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法下的教师培训,将培训设定的目标成本嵌入教师培训管理链条中,识别事前培训调研、培训预算、培训开展、培训决算环节等关键点,对培训环节中的关节点进行改善和提升,达到降低培训成本、提升培训效益的目的。以福建教师培训为例,依托培训管理链条,对基层学校、教师的调研方式方法进行选择;培训开展中培训方式的选择、专家的选择、培训中对培训学员的餐费和住宿费环节费用的控制,培训决算中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数据提取等培训环节关键点的识别,通过团队合作改善和提升培训环节中的关键点,达到控制培训目标成本、提升培训效益的目的。
本文以某教研院目标成本法在培训成本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为例进行解析。某院从培训直接成本与间接费用对成本进行全链条目标成本控制。直接成本为培训前期、中期、后期发生的直接与培训开展相关的费用,某院在实践中,建立了教研处、培训处、财务处三个培训直接成本控制中心。由教研处指导教研员开展下校指导和调研工作。根据各学科特性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并汇总成为学科教研档案,为培训前期收集教师的教学教研需求做好数据准备。教研处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特性,制定各学科教师培训初步方案提交至培训处。培训处对各学科教师培训进行统一汇总安排制定本院教师培训安排表。财务处根据培训处的培训规划结合教研处,制定教师培训专项预算绩效工作,包括培训的金额、场次、培训人数、培训达到的质量目标,再根据各科培训具体开展时间,对教师培训实行分项预算。培训开展前期,教研处利用市级专家团队平台和跨区域专家团队平台,选择符合培训目标的授课专家。在实践工作中,通过教育部门人事处搭建的市级专家团队平台和跨区域专家团队平台以及专家团队帮扶工程聘请的授课专家,其授课费可低于培训指导文件中培训专家的授课费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专家授课费的成本支出。培训处根据教研处前期调研情况结合聘请的专家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模式可以分成委托培训和自办培训,培训处对委托培训按照国家和省市招标采购程序进行。自办培训可分为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外地培训、本地培训。随着线上培训的兴起,某院充分利用市(地区)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直播培训和教研员研讨活动,培训模式的变化带来培训成本控制的新窗口,带来了未来教师培训的新方向。除了线上培训外,对线下、本地和外地培训需要对培训人员的餐费、住宿、场地进行选择。通常教师培训主要放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某院对本市区培训场地的选择,采用与本市教育系统协商安排,周末和寒暑假期间的培训充分利用本市高校、高专等大型报告厅为培训场地,有效地节省了培训场地费成本的支出。对外地到本市参加培训人员的住宿费和餐费,某院结合实际对住宿费和餐费实行限价和协议定点酒店做法。一般学员为80 元/人/天,住宿为260元/人/天,节约了培训人员住宿费和餐费成本。除本市(区)外的各县(区)教师培训,某院采取了送教下乡,联系各县(区)教研部门,充分利用本地场地;带领专家团队亲临现场对各县、区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提高了培训的效果,还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餐费、住宿费的支出,在不影响培训效果的前提下,对培训费用实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在培训中利用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培训的人数、签到情况进行微信扫描网上填报,把智能化办公融入教师培训管理中,减少培训工作人员安排,减少人员费用。培训后根据事前的培训预算,对本次培训进行决算。在培训决算中通过财务数据的对比和筛选对培训业务成本再进行优化。在实践中,针对各县市区校长培训班,将培训用餐额度调整为100 元/人/天,将培训按照培训职级进行进一步细分,更有利于培训成本精细化核算。详见图3。
图3 目标成本分解框架图
在间接费用的成本管控中,某院建立以人事处、资产管理处、办公室、财务处为培训间接费用控制中心。办公室将财务处联合人事处年初制定的培训预算绩效方目标权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中,人事处通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对培训项目中责任主体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情况与绩效奖金相挂钩,形成权责联动机制。资产管理处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制度对培训中的资产进行监管,定期的盘点和核查现有资产,编制资产盘点表,做好资产折旧摊销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对培训新增资产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新增固定资产前需向主管部门和财政资产管理部门报备现有资产配备盘点表,按照规定配备资产,只有审批完成后才能按照程序进行下一步资产采购流程,通过资产报备、审核流程,杜绝以培训项目为名目新增培训资产。通过办公室、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联合管理,对培训项目的间接费用成本实行有效管控。
一是关注学校和教师的成长需求,加强培训前培训对象的调研工作。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并汇总成为学科教研档案,通过教师成长档案和学科教研档案,发现教师专业不足和专业需求;为培训前期收集教师的教学教研需求做好数据准备。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项目预算绩效制度建设。以财务处为牵头部门,通过教研处、培训处等业务部门协作,抓准关键指标,做好培训项目预算绩效指标填报,依托智能化公共平台和财务资金流向,收集教师培训数据,提升培训项目预算绩效监控管理;落实培训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通过抓实抓严教师培训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升教师培训成本管理水平,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目标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各部门跨职能合作机制。首先健全组织能力,建立培训目标成本管理组织构架。以财务处为目标成本管理为牵头部门,联合人事处与资产管理处、教研处、培训处,组建“培训项目成本管理组”。其次健全人事管理中绩效管理激励制度,明确成本管理组的责任和权利,将培训目标成本层层分解、细化到相应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中,将培训目标成本控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和权责划分,激发“培训项目成本管理组”中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教师培训目标成本有效实施和落实。
四是完善培训制度建设,规范培训链条中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其一,针对《培训管理办法》中关于师资费用定额管理的规定,建议将师资费用定额标准与培训中的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一同纳入综合定额标准共同实行费用间调剂使用,在培训预算总成本不突破情况下,对培训专家讲课费与其余费用进行调剂,使专家讲课费更加符合市场化定价需求。其二,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适合教师培训类的管理办法。培训的组织者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方案,例如培训开展中培训方式的选择、专家的选择等,对培训学员的餐费和住宿费环节费用的控制进行制度规范。根据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教师培训制度建设,让教师培训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细化、合理化、规范化,提升教师培训成本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法的理念,探索提升教师培训成本管理的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培训成本管理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但由于各地的教师培训有其特殊性,本文仅对一般性教师培训成本管理进行探讨。教师培训的成本管理既要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政策法规,也要引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创新成本管理模式,这需要更多经验借鉴和实践探讨,通过实践和探讨,使教师培训成本管理更加透明化、清晰化、精细化,推动教师培训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