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忠
【内容摘要】2019年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大幅跃起,同时国际传播影响力骤升。本文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国内票房4亿元以上的10部国产动画电影,检索其海外媒体报道,从动画的艺术创作、儿童教育、审美评价、跨文化接受等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外媒报道,本文建议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创作水平,从而增强对外传播竞争力。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海外传播;文化差异
作为创意内容产业的重要媒介,国产动画近年来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有效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国产动画按播放渠道主要分为动画电影、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由于三者的传播途径、观众构成和盈利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选取具有票房数据统计、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动画电影作为分析对象,立足本土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同时,梳理海外媒体报道中的艺术和文化分析。
近些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收入不断提升。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白蛇·缘起》,公映39天后,影片在同年2月18日凌晨下映,总票房突破4.4亿元人民币。该片将神话、青春、爱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受众市场大为扩张。同年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纪录。自此,美国、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强势崛起。本文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国内赢取4亿以上票房且有海外传播影响力的10部国产动画电影作为分析样本。这10部动画电影分别是2019年的《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熊出没之原始时代》;2020年的《熊出没之狂野大陆》《姜子牙》;2021年的《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2022年的《熊出没之重返地球》、《新神榜:杨戬》。通过检索,获取了这10部动画电影在海外的影讯、票房分析、艺术分析等报道,总计有13个国家的118篇报道。其中,有深度受众分析和动画艺术分析的报道共57篇。
在媒体报道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网站或者主流媒体的报道,未对国内的外文报道进行统计。这是因為,本文的目标设定是国产动画的跨文化域外旁观,亦即检验和判定国产动画在海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文化差异现象。整体而言,海外媒体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深度分析还是客观的,对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具有借鉴作用。
在检索过程中,共获取了13个国家的65家媒体(网站)的报道,这些媒体(网站)中,有传统媒体的网页版,有跨地区的国际媒体网站,也有影视动画机构的网站。
一、外媒对国产动画电影报道的总体态势
总体而言,海外媒体充分肯定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性,认为中国动画的唯美风格、东方诗意以及壮观场景、打斗特效等令人赞叹。《白蛇·缘起》被称赞为“一场赏心悦目的盛宴—— 水滴、衣物褶皱和花瓣都精心绘制,具有惊人的层次感和细节,你不知不觉就迷失在一个奇妙的、梦幻般的白色世界里。” 2021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展映期间,关于《姜子牙》的评论是:该片的画面具有高度的艺术品质,出其不意的“摄像机运动”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刻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尽管“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十年,但直到第八部《熊出没之重返地球》才首次在英国上映。2022年,英国《卫报》认为该片“影片中的动感和细节表现与皮克斯动画片不相上下”。高超的国产动画电影艺术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肯定。美国的ABC网站曾经报道称,迪斯尼在全球动漫产业中的地位现在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7月在中国上映,8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上映。该片创下了非英语和非美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是有史以来票房第二高的中国电影。 《新神榜:杨戬》也以其 “华丽的视觉效果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赢得了美国观众的认可。
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不断构建和完善海外发行网络。据美国《综艺》(Variety)报道:深圳华强方特在全世界约12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重要的发行合作伙伴包括迪斯尼、Netflix、Hulu、Amazon、DirecTV、索尼、探索频道和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 2022年,《熊出没之重返地球》在英国300多个银幕上映。同年6月,该片在波兰上映,随后在加拿大、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家的院线上映。它还将在哥伦比亚、秘鲁和巴西上映。海外发行网络的成功搭建,助推了国产动画电影国际传播的力度与广度。
海外媒体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度尽管有所波动,总体上仍呈现迅速提升的态势。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媒体报道数量仅有2个国家的3条报道,而2021年的《新神榜:哪吒重生》的海外媒体报道数量达到了5个国家的21条报道。也有异军突起的现象,例如,《罗小黑战记》2019年9月7日在中国首映后,有6个国家的19条报道,而且随着发行的延续,外媒报道从2019年持续到了2021年。报道《罗小黑战记》的媒体,包括美国的《综艺》(Variety)、《动画酿》(Cartoonbrew)、加拿大的《漫画书资源》(Comic Book Resources,简称CBR)等世界知名的网站。针对该片有13篇艺术分析或者深度报道,足见该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颇具融通性。
一般而言,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方会对即将发行的中国动画电影进行翻译,从片名到角色、剧情等方面都进行翻译,通过“意译”尽量消除海外观众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剧情产生的隔膜,同时增进受众对影片的亲近感和好感。海外发行方也会选择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演员来配音;同时在影讯宣传方面,对片名进行一种“转译”。
除了片名的译介,海外媒体在报道中国动画电影时,尽量类比了当地流行元素如影视、文学等观众熟知的作品,进行推广式报道。例如英国《卫报》报道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是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小家伙,额头上有个记号,看起来像个恶毒的小哈利·波特”。报道还提及,“就像《钢铁侠》中超人的父亲一样,他的父母希望保护他不受偏见的影响……”
通过海外发行商的推动以及海外媒体的报道,国产动画电影扩大了海外市场认知度—— 非迪斯尼的故事“套路”、新奇玄幻的场景加上东方审美,也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好评。这些国产动画电影的海外发行版多数保持中文对白,只加英文字幕。海外观众观影时需要克服语言障碍,理解异文化背景的剧情,他们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好评尤其难能可贵。
二、从外媒报道看国产动画电影存在的问题
汇总、梳理海外媒体报道可知,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发行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包括翻译的粗糙、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以及“少儿不宜”的暴力问题。
(一)翻译之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从表2可发现,在国产动画电影的海外报道中,有些片名的外文翻译曲解了中文片名的文化所指与意蕴。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强调的是哪吒性情顽劣之魔性以及拯救陈塘关于危难的魔力。但是,该片在美国发行时,将“魔”翻译为“demon”,而这个英文单词本意是指魔鬼、恶魔,无形中给亦正亦邪的哪吒添加了邪恶的品性。另外,该片的人物对白,英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没有精准意译,以致该片在北美市场遭到了冷落。
同样,《白蛇2:青蛇劫起》的翻譯也产生了歧义与误解。《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劫”指的是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即Disaster caused by previous evil karma,而“劫”字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单词。发行方将片名翻译为《青蛇》《蛇》,本意是强调动画角色的动物形象,以便降低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理解的隔膜。但是,这种简单化操作又导致了一种误解,因为“人类自远古时代起就有了龙蛇崇拜。在原始文化中,龙蛇都是介于自然生物和神灵之间的临界性动物,多被视为雌雄同体,形态多变,具有多重含混的文化内涵。基督教文化将两者定格为邪恶的化身,抹杀了龙蛇的临界属性,致使它们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长期背负罪恶的文化形象”。 这一片名还被译为《白蛇2:青蛇的苦难》,“苦难”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uffering,但是,这种翻译在强调青蛇遭受苦难的同时,却忽略了剧情中青蛇为何遭受苦难,即隐含了因果报应的生命观。可见,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如何精准地翻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确实是一个挑战。
相形之下,“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翻译为“布尼熊”就比较讨巧。熊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以力大无穷、笨拙憨厚为主,比喻意义偏向中性,其寓意没有明显的贬义;在西方史前文化中也存在对熊的崇拜。各式各样的熊玩偶还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玩具。“熊出没”的英文翻译融入了西方文化与流行元素,对该片的海外传播大有助益。
(二)剧情难以理解:如何跨越文化差异
海外受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剧情难以理解,多由跨文化差异所造成。美国著名游戏门户网站IGN含有电影、电视剧、卡通等介绍,其法文版有一篇关于《新神榜:哪吒重生》的评论,典型地概括了文化差异导致国外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剧情的理解“破碎而模糊”,“如果你一点也不了解中国的神话世界,你会看得糊里糊涂。谁是谁,谁在做什么,谁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统统看不明白。”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美国《综艺》网站有评论认为,“哪吒是个邪恶的角色,美国观众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这个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被神灵赋予了如此疯狂、邪恶的个性;另外,这部电影充满玄幻神学的色彩,让人觉得无奈,一环扣一环简直让人抓狂。就在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的时候,居然出现这种情况:混沌之珠具有吸收天地能量的能力。谁能想到灵珠和魔珠能够结合起来产生这种效果!”
当然,除了文化差异之外,剧情的推动以及角色的塑造,也是影响国外观众理解国产动画电影剧情的障碍。在《白蛇·缘起》中,五百年前,晚唐君主昏聩庸碌,掌握邪术的国师只手遮天,命令天下百姓捕蛇修法。为了拯救族群,白蛇冒险行刺,结果却遭遇挫败,还失去了记忆。但是,有国外影评提出了诸多的疑惑,“为什么布兰卡(白蛇)被选中去执行刺杀任务,相比其他蛇妖,她的法力更强么?她与蛇群是什么关系,才能让布兰卡舍生忘死地执行刺杀任务?这些疑惑,在该片中,没有进行解释。同样,许宣(许仙的前身)与白蛇的恋情大约在两天内发展起来,很难理解许宣知道布兰卡是妖的真相后,还能愿意为布兰卡(白蛇)断然放弃一切;维塔(青蛇)对布兰卡(白蛇)的爱,是否不仅限于姐妹关系?”因为对剧情有种种疑惑,一些海外观众对男女主角“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深情难有所动。
(三)净化屏幕的要求:如何减少暴力镜头
国产电影没有分级制,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也曾受到诟病。前文提及的10部国产动画电影中,外媒报道认为有3部作品存在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暴力问题,包括肢体暴力、器具暴力、语言暴力等。
英国“闪烁的神话”(FlickeringMyth)网站评论认为:动画电影通常属于家庭娱乐的范畴,而《白蛇·缘起》稍微不适合家庭娱乐的标准。尽管全片中的大部分暴力是以幻想为基础的,没有直观再现,但有两个特别的暴力场景:其一, 一把血污的斧头砍杀一名士兵;其二,国师为抓白蛇倾巢出动,利用婴儿威胁男子说出白蛇下落。尽管这两个镜头都一闪而过,但这样的暴力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
美国一个基督教背景的“鸽子家庭友好电影评论”(Dove Family Friendly Movie Reviews)认为《熊出没之原始时代》存在一些恐怖和暴力问题。电影中有很多打斗和危险的黑暗场景,比如与鳄鱼在一起的恐怖场景。片中还有一些台词充满攻击性和侮辱性,比如“没用的傻瓜!”“你这个骗子!”因此,这部动画电影不推荐给儿童看。
澳大利亚儿童与媒体理事会关于《熊出没之狂野大陆》的分级评论,详细列出了暴力内容:维克(光头强)危险驾驶几乎撞倒行人;有角色撞到一棵树上,然后接连撞树,开车撞到岩石上,从悬崖上摔下来;闪电击中了许多角色,使他们退出了比赛;有人用枪射击动物,并将其封闭在冰块中……此外,建筑物在战斗场景中被摧毁,变形的人类假扮成动物互相攻击。这些都是可能干扰儿童的内容。不适合8岁以下的儿童,同时建议8—12岁的儿童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除了暴力问题,有些国产动画电影作品还涉及性暗示、裸露等问题,这也遭到国外影评的严厉批评。外媒认为动画电影是全年龄段的艺术作品,与新锐的、先锋著称的实验动画截然不同。所以,动画角色的心理、行为、动机,以及动画场景和氛围的判定,应以儿童的审美要求、美德教育为前提。
三、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传播力影响力
外媒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报道,整体上是肯定的。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剧作阶段不断提升和深化,也是可以迅速扭转的。其实,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国产动画电影海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力、影响力,关键还是要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强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度。
(一)深耕中国传统文化
《罗小黑战记》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显得顺风顺水。除了画风借鉴日本动漫,該片将环境保护主义和人类对栖息地的崇拜之情贯穿其中,展现人类精神世界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片中人类充满野心追求技术进步,“那些与元素相关的战斗以及愚蠢的幽默感很可能会让西方观众想起《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和《降世神通:科拉传奇》。”
《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是由美国尼克国际儿童频道热播动漫电视系列片。其故事具有中国神话色彩:世界被四大神力(气、火、水、土)支配着,“神通”便是世上唯一同时拥有这四种神力的人,因此他具备拯救世界的能力。在“神通”沉寂了数百年之后,世人无意中拯救了他并唤醒其体内的神力,之后他与同伴一同踏上拯救人类的道路。
《降世神通:科拉传奇》是《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的续集。动画片里可以看到汉字、毛笔、道士、刀剑以及武术等中国元素,也出现了和服、日式精致小院等和风痕迹,还糅合了忍术和扇舞。更重要的是,片中除了讲轮回说,还阐述了保持静默、后发制人、不杀为仁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可以吸引对东方文化有一定了解因而兴趣点易激发的国外受众。
(二)适当加入西方流行文化元素
《白蛇·缘起》中有些地方借鉴了美国动画电影的技法,例如移动摄像机、CG过山车、逼真的水、可爱的会说话的狗伙伴;冰冻的场景类似《冰雪奇缘》。外媒报道,片中许宣和印第安纳·琼斯一样,对蛇有强烈的恐惧。 这个类比很有启发性。印第安纳·琼斯是斯皮尔伯格1981年到1989年间拍摄的三部《夺宝奇兵》的主角。根据电影可知,印第安纳·琼斯是考古学家,能够使用包括汉语在内的27种语言,最怕的动物是蛇。同样,《新神榜:哪吒重生》描绘的场景,让西方观众想起了日本的经典动漫《阿基拉》。有影评称,“从视觉上看,这个故事受到科幻小说的子类型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的影响。看看影片虚构的东海小镇,如同20世纪初曼哈顿(纽约最受欢迎的地区)与中国灯火之城上海的混合,只是以一种反乌托邦的复古未来主义的方式呈现。”可见,对西方流行文化的“拿来主义”,有助于国外观众理解中国动画电影的剧情。
当然,西方流行文化元素,尤其是动画元素的参照程度其实不好拿捏。《熊出没之重返地球》热衷于迎合欧美观众的“普遍”的口味。外媒评论称,该片中的角色阿布好像是《怪物史莱克2》(2004年)中的猫和《利洛和斯蒂奇》(2002年)中斯蒂奇的组合;本片导演还向兔八哥致敬,把熊二打扮成玛丽莲·梦露的样子,以愚弄镇上的人。因此,“这部电影对西方观众来说很清晰—— 但也许太过清晰了。从好的方面来看,至少剧本的本地化令人印象深刻。”该评论没有直接说出“不好的方面”,其潜台词是对该片角色创新度和整合力的质疑。
(三)抓住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造型和恶作剧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是,哪吒父母的爱子之心获得了共情,因为他们就像《钢铁侠》中超人的父亲一样,希望保护孩子不受偏见的影响。可见,尽管欧美与中国有很多的民俗、文化差异,但是,父母对孩子,尤其是对异于常态的、被人冷眼相待的孩子的关爱,具有情感的共通性。同样,以墨西哥文化为背景的《寻梦环游记》,展现了祭奠先辈亡灵的民俗,表达对先人的情感寄托,赢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观众的广泛共鸣。
其实,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正是基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国处世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学艺术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丰富源泉,也是国产动画电影的神韵所在。依托于此,再拼贴或者融合一些国外流行文化元素,必定可以孕育出能被海外观众所认知和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动画世界。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