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25 09:06孙长平尹西明陈昂陈劲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央企业科技

孙长平 尹西明 陈昂 陈劲

摘 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中央企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以三峡集团科研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提出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战略逻辑,梳理了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抓手、重点路径和突出成效。提炼总结了央企通过六位一体的整合式创新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启示与建议,为中央企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科技;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央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峡集团;整合式创新

中图法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必须积极主动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核心力量[2]。

原创技术策源地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已有研究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要求描述较多,对其定义和实施路径探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鲜有针对大型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一手案例研究[3]。本文结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的探索与实践,厘清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路径与模式,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进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1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战略逻辑

三峡集团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4]。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科研院”)于2019年6月成立,作为三峡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和统一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创新策划和创新发源两个引擎,助力三峡集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从三峡集团科技创新体系过程(见图1)看,科研院坚持“方略—方位—方向”三位一体,贯穿从提出原创技术需求到市场应用的全过程。依托三峡科技的转化推广平台、三峡资本的资本优势、三峡武汉科创园的科创平台,实现原创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依托集团和子企业的产业链和市场优势,实现核心技术应用示范和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三峡科技创新体系高效运转持续赋能。科研院结合三峡集团自身重大工程项目,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整合各个创新主体优势,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对接集团和子企业业务发展中的科技掣肘和卡脖子技术,开展以我为主的联合研发攻关,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需求、三峡集团创新需求和市场需求,依托三峡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支撑业务发展。同时,利用科技研发的技术成果,为各个子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科技查新等技术服务。

1.1 战略方针

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需要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原创技术的供给侧改革,把握好产学研用创新链的各种要素资源,针对产业共性问题,以满足上下游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信息流将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连接起来,以提出原创技术需求为起点,创新技术攻关组织体系的关键内容,建立原创技术供给的桥梁纽带,并在市场应用中充分试验验证,打造国内外高水平合作创新的新模式,实现技术的经济化与整体目标优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背景下,科研院紧紧围绕三峡集团清洁能源战略方向,结合三峡集团在大水电、新能源、新业态能源等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主动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上下游单位,从生产实践中提炼一般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总结原创技术需求,并通过打造战略科技人才梯队、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共建创新联合体,牵头组织研发攻关,将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

1.2 目标定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發展,传统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面临瓶颈,已很难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必须加强原始创新。结合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需要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定位,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开展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打造特定领域行业领先的、具有世界领导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双碳目标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从电力生产到终端用户全链条的产学研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依托中央企业积极发展开放产业体系。科研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并重,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协同创新,实现价值创造。科研院面向经济主战场,瞄准国家能源转型的战略需求,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3 技术方向

进入21世纪,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及其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催生了新一轮能源转换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给能源科技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中央企业需要聚焦关键核心业务领域,凝练特色技术方向和各个方向的科技树,开展业务和技术布局。

科研院通过创新策划和创新发源两个引擎,开展战略前沿调研、共性技术凝练和市场项目策划,努力推动绿色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一是面向双碳目标,组建11个研发团队,开展科技前沿调研,编制完成水电、水资源、风电、太阳能、综合能源、氢能、储能等七个重点领域科技树,明确技术发展方向;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三峡集团清洁能源核心业务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引领支撑,组织150余次行业共性问题技术研讨,论证未来5至10年的行业共性技术,落实技术推广应用发展路径;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对接市场产业化需求,根据全国各地氢能、地热能、综合能源等能源资源开发布局,派出50余批次科研团队参与氢能利用、地热能开发、综合能源规划等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谋划产业研发方向。

2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探索

2.1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主要抓手

2.1.1 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打造战略科技人才队伍

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需要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优势,破解科技领军人才短板,发挥战略科学家的领航领军作用,建设战略科技人才梯队,加强专业技术团队等人才团队建设。

(1)发挥战略科学家的领航领军作用。科研院以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的平台建设方式,推动建设自主研发人员为核心、外联顶尖团队为补充的人才队伍。科研院成立以来,聘请18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在重点研究领域发挥咨询指导作用,并挂帅申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2)建设战略科技人才梯队。根据战略发展方向提出前沿技术需求和战略科技人才需求,并开展业务架构设计和战略科技人才引进,从外部行业优势单位和三峡集团内部生产一线引进培养战略型人才。通过打造战略科技人才梯队,积极融入世界科技前沿,成功申请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项目等多项战略前瞻性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并实现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全覆盖。

(3)打造专业技术团队。在中央企业关键业务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项目合作团队。以面向水风光资源开发利用和评估的共性问题突破为例,科研院围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实际需求布局新兴技术,以项目为单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创新组织储能电池的检测、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仿真、多种储能形式验证、源网荷储功率路由器示范、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领域技术研发,开展数字储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STATCOM集成储能系统研制、智慧联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等攻关,解决规模化储能的运行安全和电池寿命问题、功率器件国产化和新型多电平功率变换技术问题,提高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通过创新科研动员方式和模式,借鉴工程项目的组织方式,打造团队协作、协同分工的柔性研发团队;根据重点项目攻关需求,在不调整专业人员所在单位部门隶属关系前提下,跨部门、跨单位组建团队,聘用外部优势人才任职或挂职,联合内外部力量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培养领军型人才;瞄准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瓶颈,精选细分领域的专精尖单位近百家,创新组建以我为主的联合研发团队,强化自主研发,大力支持青年骨干广泛参与项目申报,为自主创新培养产学研用全链条的人才队伍。

2.1.2 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为促进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支撑三类人才团队建设,科研院重点构建“研发试验—创新组织—专项攻关”三种平台,支撑多元人才创新成长和原创策源。

(1)研发试验平台。构建原创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所需的实验室、试验平台、检测平台等科研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条件支撑。科研院通过主动对接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创新策划以企业为主体的多维度研发试验平台,例如:搭建高性能计算平台、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海上风电大噸位桩基检测系统、光伏发电功能材料与光电子器件实验室、氢能实验室等,满足新能源和新业态能源的技术创新研发需求。

(2)创新组织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申请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人才、设备和经费等资源,提供创新能力支撑。科研院依托三峡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打造集研发、实证和应用为一体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联合水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20余家单位,牵头申报获批湖北省智慧水电技术创新中心,并将成功经验应用于申报西藏自治区藏东南水电技术创新中心、4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工作,不断夯实企业创新的资源和平台基础。

(3)专项攻关平台。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外行业领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申报、同台竞争申报国家和地方技术攻关项目,以竞争压力促进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培育各类创新要素,提供企业集群合作研发能力支撑。科研院紧跟国家重大需求,构建项目申报平台,牵头或参与申报“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等8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储能领域知名高校和装备制造头部企业,成功申报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成为行业共性难题的技术供给者。

2.1.3 激发产学研多元合作主体活力,共建创新联合体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激发产学研多元合作主体活力,共建创新联合体,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科研院积极推进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建设,与南开大学联合建设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过设立专项课题基金、探索柔性化用工机制等手段,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青海大学联合建设压缩空气储能联合实验室,以协同创新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同时,科研院全力推进三峡集团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研发。例如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建设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实现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功率路由器示范工程、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兆瓦级直流耦合接入的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和飞轮储能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投运,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

2.2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点路径

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是做好原创技术的创新组织者,紧密对接原创技术需求,重点做好原创技术、示范技术和推广应用技术等三种技术的策划和发源。通过有组织的创新策划和创新发源,高效协同实现持续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高质量推进产学研、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开放合作、融通创新,形成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原创技术方向、创新联合体和多维度新型研发平台,以中央企业主导的重大工程场景为驱动,实现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整合式创新的跃迁。

2.2.1 发挥平台支撑的有组织科研优势,加快原始性创新突破

对于原创技术需求,集中力量进行研发攻关,在坚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从基础研究开始的原始创新,通过原创技术研发,保障创新链稳定。例如,科研院通过构建创新组织平台,面向双碳应用场景,以工程建设经验指导技术研发,举全院之力打造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跨部门调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8个项目24个专题的联合研发,在半年时间内搭建了风光储场站智慧调控系统“首台套”开发应用的8套算法模型和2套新型装备,满足了工程投产需要,掌握了持续迭代开发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原创技术供给者的基础。

2.2.2 产业与学科深度融合,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熟化示范

对于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依托中央企业丰富的市场应用场景开展技术示范。科研院通过对接产业和学科集群,为自主科研人才成长营造实践条件,选派研究人员赴工程一线挂职锻炼,有力推进了海上升压站挂轨式自动巡检机器人等多项原创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出海作业频次及安全风险。2021年,科研院与清华大学联合攻关,成功研发自主化IGCT-MMC子模块和阀段样机,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向轻量级转身,为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连片化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1年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中,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的“适用于新能源电站惯量和调频支撑的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被列入储能领域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是唯一入选的应用于新能源调频的技术装备,对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场景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以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工程实践为载体,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示范应用。

2.2.3 面向多元需求场景,加速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科研院把应用效益作为技术成果评价的重要维度,为已经相对成熟且具有商业化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提供应用和转化场景,加速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截至2022年底已有10余项成果在产业中应用。例如:基于水轮机平行仿真模型的一次调频算法已应用在三峡电站24号机,国产漂浮式水文气象综合观测平合已布放在青州海域执行观测任务。

3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突出成效

科研院成立以来,抓住国家能源体系和科技体制改革机遇,围绕“建设新型企业中央研究院,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目标,通过革新性举措,在国家重大项目、重点研发平台、研发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实现了飞跃式增长(见表1),在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助力三峡集团荣获中央企业2019—2021年“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创新梯队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科研院规模已达到212人,其中研发人员180人,平均年龄33岁,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67%,在中央企业研究院中名列前茅。

原创技术方面,成功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7项,包括4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尤其是依托三峡集团重大工程,牵头申报的“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首批发布多项行业领先成果,其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功率路由器示范工程打造了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

关键核心技术熟化示范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成功研发实物样机及软件系统15项,并应用于三峡集团生产一线。例如,三峡枢纽工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S.CTG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三峡左岸电站12号机的现地控制单元(LCU)改造项目中顺利投运,为我国水电站实现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在水电行业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产业化示范应用。

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方面,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力度,成功实现知识产权工作从实用新型专利向发明专利的工作重心转变。获批建设“碳中和”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进三峡集团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2年底,科研院有效专利授权量达369件,人均专利拥有量1.74件,在中央企业研究院专利质量评价结果中位于前列。经过3年多的攻关,2022年科研院有效专利授权量占累计授权量的72%,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占累计发明授权量的93%,助力三峡集团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科研院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建立技术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之间的快车道,依托中央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平台和应用示范,能够有效促进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实现人才在实践中成长、成果在应用中转化、技术在示范中提升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定位,为能源领域央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贡献。

4 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启示

科研院助力三峡集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即新发展阶段,中央企业要坚持和强化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面向”,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的中长期目标,牢牢把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攻方向,进一步通过“强化愿景使命牵引,坚持战略目标驱动,健全人才队伍支撑,强化重大科技平台赋能,面向多元重大场景,建设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六位一体的整合式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效能,多路并举推进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国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有力、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见图2)。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还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四个面向”,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性和平台性功能,瞄准国家和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场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联合体,加强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制造和生产整个创新链的全过程创新,推进从提出需求、创新组织、技术供给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尤其是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过程中,要结合其所在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的位置确定战略重心,做好原创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4.1 強化愿景使命牵引

三峡集团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为使命,以“奋进两翼齐飞,创建世界一流”为愿景,坚持和强化党对央企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愿景使命为牵引,以三峡特色的企业中央研究院为创新组织管理抓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制胜优势。作为三峡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和统一科技创新平台,科研院不断锤炼大水电核心引领优势,通过培育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破解新能源业务发展中的科技掣肘,推动三峡集团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4.2 坚持战略目标驱动

三峡集团作为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清洁能源发展方向,打造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6%。双碳目标背景下,科研院围绕水电、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新业态能源等领域多维度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示范,坚持原创技术需求提出者、重大创新组织者、高质量技术供给者和产业化市场应用者的战略目标定位,以科技创新助力三峡集团双碳目标的实施。

4.3 健全人才队伍支撑

科研院通过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破解科技领军人才偏少的短板,打造三类人才团队,逐步健全战略科技人才梯队。一是聘请18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发挥战略科学家的领航领军作用,并合作申报重点科研项目;二是外引内联,引进培养战略型人才,逐步健全科技人才梯队结构;三是项目支撑,通过柔性打造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关键业务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卓越工程师。

4.4 强化科技平台赋能

以国家级—省部级—集团级—子企业级的多层次、多种类科技平台为纽带,将构建原创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所需的实验室、试验平台、检测平台等科研基础设施和各类科技资源有机衔接,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创新组织平台用于集聚人才、设备和经费等资源,提供创新能力支撑,不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的资源和基础。项目申报平台提供企业集群合作研发能力支撑,促进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合作。

4.5 面向多元重大场景

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是聚焦主责主业,抓住场景驱动创新的范式跃迁机遇,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等社会民生发展重大场景、“大国重器”等重大工程和市场应用场景中的重大需求,以服务市场和服务行业为导向集聚科技资源,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速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新兴技术成果应用。

4.6 建设高能级创新联合体

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还应超越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通过使命驱动、问题驱动和场景驱动三位一体,打造由领军企业牵头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健全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推进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高质量供给和重大新兴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对于原创技术需求,发挥平台支撑的有组织科研优势,集中力量进行研发攻关,超越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传统科技创新路径,加强从基础研究开始的原始创新,加快原始性创新突破,通过原创技术研发保障技术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对于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技术,依托中央企业丰富的场景需求,开展技术应用示范,通过产业与学科深度融合,加速首台(套)核心技术熟化示范。对于已经相对成熟且具有商业化推广价值的技术,为成果应用和转化提供多元场景,加速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鼓励原始创新的政策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保障,为进一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方略、方位和方向,在集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资源、制度、团队、激励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以企业中央研究院为抓手,牵头打造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全链条的创新和共创共赢的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全社会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顺畅流动,进一步提高国家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曹希敬,袁志彬.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科技政策盘点[J].科技导报,2019,37(18):20-30.

[2]陈劲,冀浩哲,霍旭佳.技术创新驱动的责任式创新:以三峡集团为例[J].企业管理,2021(11):117-120.

[3]石林芬,胡翠平.原创技术的基本特征与研发要素[J].管理学报,2004(2):224-227,128.

[4]向欣,陈劲,郭彬.从引进集成到自主研发:三峡集团的自主创新成功之旅[J].清华管理评论,2021(11):100-110.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the Sources of Original Technology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Taking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SUN Changping1,YIN Ximing2,3,CHEN Ang1,CHEN Jin3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Beijing 100038,China;2.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3.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Creating a place of source for original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nd support the countrys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 Using the exploration experiences of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 an example,we propose the strategic logic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original technology sources,and identify the key points,key paths,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We also summarize the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technology sources through the six-in-one integrated innovation model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se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nd help the country's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rce of original technology;state-owned enterprises;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integrate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中央企业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对中央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研究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科技在线
中央企业集团产贸融结合促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科技在线
如何创新思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