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领域,人们的生产生活均离不开它,现代教育更是。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梳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创新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序列中,高职院校相对而言较为特殊,而学生管理工作在其全部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顺应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文章聚焦于互联网,首先开宗明义地指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勇立潮头,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1]。继而从现实角度,梳理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互联网各种信息参差不齐”“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模式不完善”“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系统应用性较弱”“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人员理念滞后”。并提供了有关解决措施,主要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实处”“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学生管理模式”“逐步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学生管理系统”“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本文提出的举措针对性强、实效性高,能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全球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而言,其发展必须置于互联网这一宏大背景之下,要从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入手,不断完善及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并将其细化到《学生管理条例》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不遗余力地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二)推动院校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转变及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是院校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要之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转变及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必须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同时要充分考量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以加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同学生之间的联系,采用更科学的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及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同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此同时,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其适应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实际需求[2],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浪潮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互联网的使用者、拥护者、支持者,任何高职院校要割裂互联网与学生的关系,都是不可取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院校必须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此外,高职院校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高职院校线上线下管理工作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3]。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设置不科学
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这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获取学生数据的效率偏低。很多工作的专业性较强,而高职院校往往缺乏专业人才。这导致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性、科学性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此外,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预警性质不足,大多局限于善后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广泛,某些学生的心理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变得较为复杂。总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具备客观性、高效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加之不少高职院校并未成立专业的工作队伍,没有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使学生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相背离。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各种信息参差不齐
互联网时代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互联网设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新兴设备逐渐普及化。所有这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轰炸,网络中各种积极信息与负面信息并存,部分负面信息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其极易受到各种消极、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些情况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果高职院校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继续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将不能契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4]。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模式不完善
学生管理并非一项单项工作,而是一项纷繁复杂、内容繁多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共同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对高职院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学生的奖惩制度和思想教育工作等展开充分讨论,其工作涉及面较广,需要对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防止出现推诿现象,使学生管理模式流于表面化。互联网技术为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但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却出现了不同现象。其一,某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熟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师无法畅通无阻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其二,为有效提升信息化程度,一些高职院校则过于依赖信息化技术,几乎学生管理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造成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培养其工作能力,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5]。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系统应用性较弱
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却没有切实研究学生管理模式。还有的高职院校出重资购置了相关软件,但是没有全方位地开发这些软件,更没有将其与学生管理互相整合,导致了资源浪费的局面。众所周知,管理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学生管理亦是如此,学生管理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管理系统也要及时维护更新。然而众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维护有漏洞、更新不及时的情况。此外,学生管理系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自行设计管理系统。目前很多学校都选择了购买第三方软件,这些软件的核心代码高度雷同,功能也基本相似。在更新方面比较滞后,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学生管理形势,系统的应用效率较低,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负担。
(四)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人员理念滞后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秉持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服从,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仍举步维艰。不少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习惯性地将自己摆在管理者的位置,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换言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系统。这两大系统涉及了党团教育、法治教育、学生学习、学生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两大系统往往需要多个团队完成。然而这些管理团队往往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团队中的个人情况并无二致,工作意识很强,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团队精神较缺乏,缺乏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创新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实处
坚持“人性化”原则管理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同时要宽严相济,不能放任了之。高职院校要制定完善规范的网络管理与网络监督准则,拦截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上网情况,对学生自身而言,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自觉回避网络腐蚀。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吸收学生加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利用互联网设备,加强学生与管理人员的交流,致力于创设良好的循环管理模式。
(二)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学生管理模式
在宏阔的信息化潮流中,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可以约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位一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主动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位置,这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固化。受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束缚,导致学生对参与管理工作丧失兴趣。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为首要考量因素,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结合“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将互联网技术渗透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6]。例如:山东职业学院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学生管理官方网站、在线教务中心、客户端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的开发,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逐步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学生管理系统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化特点,高职院校可以从多视角、多维度全方位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改进学生管理系统,对系统中的有益模块继续利用,对系统的弊端以及漏洞则要着重修补,这也是创新的着力点所在。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逐渐实现系统的完备,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人员的作用,展现互联网的优势,为高职院校建构完善的互联网学生管理平台,将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引导学生转变其思维理念[7]。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来打造自身专属的学生管理工作平台,建立了学院专用的公众号、短视频以及其他官方网站等,通过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学校管理信息,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组织专业团队对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软件工程知识分析系统需求,重点关注“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扩展性、稳定性”。同时,制定了符合学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系统开发流程图。通过B/S架构,以J2EE为主要平台,Oracle为数据库,JAVA语言设计,成功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系统,提高了院校的办公效率。
(四)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更要培养专业人才,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互联网学生管理专业工作队伍。在此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从中汲取符合互联网背景的先进工作经验,从学校的教职工和辅导员中选拔工作能力强、专业能力高的工作人员,构建一支专业的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使其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专业人员需要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大数据技术统计的相关信息和学生变化,使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8]。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学生管理官方网站、在线教务中心、客户端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的开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全方位的学生管理系统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学生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可以归纳为与学校发展相顺应、与学生发展相契合,要能够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及办公效率;通过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团队,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大数据技术统计的相关信息,能真正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共赢,引导学生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采取科学正确的管理方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获得更高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俞雄杰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参 考 文 献
[1]赵颖青,庞立伟,吴洋晖.“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2(17):71-73.
[2]赵梓丞.“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J].新闻与写作,2021(12):113.
[3]张雪炼.“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452.
[4]郝广新,李敬.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建构路径——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10):1165.
[5]苗壮,王海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创新途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1(28):163-166.
[6]刘国欣,张利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234.
[7]孟祥安.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的内涵与外延——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11):1356.
[8]刘颖.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升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180-181.
俞雄杰(1989.04-),男,汉族,浙江东阳,本科,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处公寓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