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动员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新析

2023-06-24 17:03管佳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01
名作欣赏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军营

⊙管佳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1]

美国文化史学家彼得·盖伊(Peter Gay)2003年曾写过一本书Savage Reprisals(2006年中文版译为《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以狄更斯、福楼拜与托马斯·曼的小说为例,剖析小说家、小说、历史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让小说成为发现过去真相的辅助媒介。无独有偶,2017年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布朗(David Brown)出版了菲茨杰拉德的最新传记Paradise Lost(《失乐园》),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解读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纽约城市大学美国文学教授基思·甘达尔(Keith Gandal)于2018年出版了一本War Isn’t the Only Hell(《该死的不仅仅是战争》),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战、菲茨杰拉德等作家,以及20年代美国小说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甘达尔认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不应该被笼统地称为战后小说(post-war novel),他认为美国“一战”时期的军事动员和军队改革才是美国社会现代化的先声。人与时代、历史与文学,总是需要酌古通今,旁推互证。

作为美国“一战”的忠实记录者,菲茨杰拉德于1917年从普林斯顿大学休学参军,曾在美国5个军营辗转受训,“一战”停战后他以中尉身份退役。随着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开放,以及一些历史学者和文学研究者的最新发现,“一战”时期的美国军事动员改革与军官选拔制度对“一战”及战后文学的影响逐渐呈现一个全新面貌。因此,笔者重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美国在“一战”前后士兵的伦理困境,考察了“一战”对美国文学及作家的深远影响,梳理盖茨比所体现的军人伦理和骑士精神,揭示小说对现实的反讽之处。

一、优秀的诗人不一定是好士兵——菲茨杰拉德从军行

1917年4月6日,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决议宣布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宣战后十天,普林斯顿大学全校皆兵,所有在校本科生开始接受军训。到了1918年,学校直接对外开放驻军,变成了一所军校。

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四年级学生,菲茨杰拉德于1917年4月参加了学校的四周军事训练课,同年秋,回到故乡明尼苏达圣保罗报名参军,考试后,批准授予少尉军衔,因年龄不满21岁,故回校待命。11月,菲茨杰拉德前往堪萨斯州莱文沃思军营报到,其后辗转3个军营,先是肯塔基扎卡里·泰勒军营、佐治亚戈登军营,最后来到亚拉巴马谢里丹军营,晋升中尉。因为一心想要在捐躯沙场之前完成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对军训心不在焉,结果菲茨杰拉德被认为是“全军最差劲的中尉”。1918年10月,菲茨杰拉德被派驻纽约长岛米尔斯军营,等待奔赴欧洲战场,结果11月11日战争结束,1919年2月退役。没能亲历战争,让历史从身边滑过,菲茨杰拉德为此深感遗憾。

有人因为在战场负伤而身染残疾,菲茨杰拉德则因为错过了战争体验而终生无法“康复”。战后,菲茨杰拉德除了经常纠缠好友海明威讲述他的战场经历以外,还把自己当年为赴法国作战配备的头盔挂在卧室,不时给来访者炫耀一番,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仍然在私人札记中幻想自己成了战场上的英雄——成了一名上尉。

二、“隐形制服斗篷”与“英勇勋章”:杰伊·盖茨比的战时经历

小说里的盖茨比一出场就是腰缠万贯、身居豪宅的神秘大亨,他的战时经历时隐时现,有谣传、有自述、有他/她述,还有追述,很容易被读者忽略。本文作者特意将小说相关章节的内容摘录如下。

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全书九章中有五章提及盖茨比的从军经历,很显然,盖茨比的从军行远比作者菲茨杰拉德成功和辉煌,而他的军官制服则仿佛一对隐形的翅膀,帮助他飞越横亘在他与富家女黛西之间“看不见的带刺铁丝网”,去接近他心目中的好女孩。

三、智力测试与军官选拔量化表:美国军队“一战”动员与社会现代化的先声

作为德国移民后裔和下层出身的盖茨比,最终能在军队中脱颖而出,未上战场就晋升上尉,其成就让出身中上层家庭且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菲茨杰拉德和尼克都相形见绌,这都得益于“一战”时期美国政府实施的新型征兵动员令和现代化军官选拔制度。参战之初,美国政府吸取了英国军队不动员不训练就参战的惨痛教训,首次采用从商业、工业和心理学家们发展而来的智力测试、行业测试及其他科学人事管理方式,进行大规模军事动员。这给予了美国少数族裔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一度促进了民主平等,是美国历史上最接近实现美国梦的时代。

就智力测试来说,分数偏向于被试者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而北方受教育者得分普遍高于南方。基于此,盖茨比的智力测试分数达到军官等级是非常轻松的,因为盖茨比在美国长大,高中毕业,甚至在北方的大学里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前,为了追求未来的荣光,他曾到南明尼苏达一家规模不大的圣奥拉夫路德学院上过学。”

除了智力测试,军官训练营的“各军官训练营候选人选拔个人量化表”测试(Individual Rating Sheet for Selecting Candidates in Each Training Unit )对盖茨比应该也是非常有利的。1917 年军官训练营的遴选标准,是评估者根据候选人的“个人资历记录、技能记录和评估者的个人观察”,候选人需要经过评估的标准包括身体素质、智力、军事领导才能、性格和总体判断。

盖茨比身上很容易找到打分表上需要的品质:以其性格来说,小说告诉我们,在目睹了丹·寇迪的结局以后,“他从不喝酒”;以身体素质来说,小说也在多处详述了他的举止、整洁和精力,“这是一个举止优雅而强壮的年轻人”“他的短头发看上去是每天理一次”,盖茨比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也是符合军事领导才能的最理想人才,比如表率作用和决断力:“盖茨比率领两个机枪先遣连远远冲在最前面。”

这些评分标准和程序在当下社会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打破了以往的特权,为广大美国底层少数族裔年轻人带来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据1918年颁布的部队人事手册报告,在1918年5月至10月的军官选拔测试中,盖茨比所在的德裔美国人在所有通过选拔测试的人中占比达到10.1%。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现代人事管理不能不说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盖茨比代表了当时军中数万名少数族裔美国军官,他可以说是时代的镜子,映照出的是清晰可辨的千百个历史人物。

四、新式军人伦理与骑士情人:盖茨比的阿喀琉斯之踵

为了配合军队改革,也为了宣传美国参加“一战”的政治理念,威尔逊总统多次公开阐明新式军人的道德概念。“宁愿受伤不要生病”是军方宣传的主题。军方甚至通过条令和处罚来支持这种社会卫生教育和宣传运动,特别是针对派驻海外的士兵。美国远征军总指挥潘兴将军在远征军到达海外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发布了第六号通令,要求士兵每半月体检一次。而后又发布了最极端的命令,要求士兵节制性欲,否则会将感染性病者送交军事法庭处罚。

最终,这种新式军人被培养出了鲜明的新式军人伦理:保证身体干净健康,厉行禁欲,爱护女性,甚至对女性产生了一种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无疑,盖茨比身上体现了所有这些美德,是军事训练营和美国远征军想要培养的最理想的新式军人。小说中尼克称:“这是一种非凡的乐观的天赋,一种罗曼蒂克的献身精神,我以前从来没有在别的人身上看见过,以后永远不会看到了。”第三章里,尼克认为“他的短头发看上去是每天理一次”,“兄弟会的狂欢越升级,他越是正襟危坐……女孩们像温顺的小狗一样信赖地把头睡在男人们的肩上,或者开玩笑地向后仰起身子倒进某个男人的怀抱,甚至是一群人的怀里,认定总有人会接住她们——但是没有人向后仰到盖茨比身上,也没有法国时髦女郎拍他的肩膀,也没有四重唱组合来邀他入伙”,在万众狂欢的喧嚣时代,盖茨比俨然是道德的楷模。

“最终,在一个寂静的十月的夜晚,他拥有了黛西,因为他没有求婚的资格,只好先占有。”“然而,他并没有鄙视自己,事情也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他本来打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可从此罢手——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决心要踏上一条寻找圣杯之路了。”此时的盖茨比,俨然成了骑士传奇中因激情而失足的戴罪之身,并且发誓要从一而终。“他觉得自己与她已然成婚,再无反悔。”在黛西开车误撞了汤姆情妇玛蒂尔德并致其死亡后,盖茨比站在院子里,随时盯着黛西的窗户,守护着她,“如果有必要,我就待一夜”,“我在这儿等着,看他是否因为下午的不愉快找她麻烦。她把自己锁在自己房间了,要是他试图动粗,她就会把灯关上再打开来示意我”。

至此,盖茨比显然已经成为美军训练营中的理想产品——既是战争英雄又是忠贞不贰的新式军人和骑士情人。然而,事实上在盖茨比的身上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是骑士般的情人,一方面又是冷酷的杀手(小说中尼克不止一次提到 “他看上去就像他曾杀过人一样”),这是时代的产物,是美国“一战”军事训练营中非常理想、非常极端的产物。受训杀人,他就做个嗜杀者,受训做骑士,他就甘愿被杀。

同样参加“一战”的尼克却没有成为这样的楷模,相反,他还不得不忍受着军队中新的升迁政策,新政给了少数族裔士兵以前所未有的机会,而对他们这些中上层出身者完全没有特殊照顾,因此,尼克在小说中对自己的军旅生涯讳莫如深,从未主动提及。他既不想成为一个满腹怨恨的粗俗的种族主义者,如汤姆·布坎南,又不能像盖茨比一样被幻觉蒙蔽,丧失批判能力,对提拔了他们的制度全盘接受。赋予军营和美国征兵动员制度以浪漫的色彩,正是盖茨比的阿喀琉斯之踵。小说的英文题目“The Great Gatsby”与当时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俗称“The Great War”并置一起,其中的反讽意义则不言自明。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军营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军营里的奥运会
军营游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军营畅想曲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