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解辉?马俊涛?燕艳?刘贺雄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旨在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必修课程,为进一步提升《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质量,需在课程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本文结合《雷达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本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要素挖掘和运用方法设计,建设了课程思政元素库,并对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可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雷达信号处理;思政元素库;思政元素的融入与运用
一、引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军事院校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培养新时代军人的重任,课程思政旨在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引领下,课程思政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润物细无声地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家国情怀等思政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提升[2]。《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是我校雷达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必修课程,是学习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数字实现技术的一门课程,是掌握雷达系统、雷达装备信号处理算法及实现的基础。并为后续“雷达系统”“雷达装备构造与维修”“雷达性能测试”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内容模块多、涵盖范围广、算法理论难度大,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知识讲授,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发挥不够明显,为实现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思想价值引领,《雷达信号处理》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分析目前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深挖课程思政要素,建设了课程思政元素库,并对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与运用进行了初步设计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形成了一套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雷达信号处理》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雷达信号处理》的课程思政主要基于授课教师自身特点,进行言传身教,但缺乏系统设计,在思政元素的广度、深度、融入度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厚”知识讲授、“薄”课程思政
前期由于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3],同时由于课程理论性强、模块多[4],在晦涩难懂的专业课知识讲授中,侧重知识讲解,对课程思政的融入不够重视。
(二)课程思政元素不够系统、全面、深入
前期《雷达信号处理》课程选取的思政元素,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中反映的一些比较浅显的思政元素,尚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更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共鸣;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设置相对分散、不成体系,无法帮助学生全面塑造系统化的思想政治观念。
(三)思政元素大多是普适性的,缺乏课程特色
本课程理论性强、课程难度大、发展变革快、特色突出,但是前期其课程思政元素多是普适性的,部分思政元素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缺乏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难以有机统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和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四)课程思政隐性融入不足
因时间积淀不足,同时本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思政融入生硬,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力不足,隐性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部分思政设置存在表面化、程序化、标签化[5, 6],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反而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
三、科学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上,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科学构思,注重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秉承“培塑听党指挥、勇敢顽强、牺牲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的理念,弘扬“笃守忠诚、吃苦奉献、创造卓越”的新时代雷达兵精神,课程组对相关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梳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列表,细化设定了具体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国家情怀与科学素养、军魂意识与战斗精神为主题的思政目标框架。结合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梳理思政元素,课程组建立了涵盖雷达专家元素、国产雷达装备元素、雷达装备经典战例元素、哲学、科学和方法论元素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库,覆盖了全部讲授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实践
根据规划设计的思政元素和情感目标,注重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思政“隐性”特点,开展融入式教学实践。根据规划设计的思政元素和情感目标,基于潤物细无声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将元素有机融入课堂中。注重在背景扩展中、解决问题中、案例教学中,适时课程思政,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一)背景扩展中适时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背景扩展中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产生的原因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思考,既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逻辑,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在讲述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的反辐射导弹时,以最近的俄乌冲突为例,迅速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反辐射导弹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雷达的杀伤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来战场中对抗反辐射导弹是制胜关键,同时鼓励学生爱军习武,苦练本领,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实现人装合一,充分发挥装备性能,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二)解决问题中引入课程思政
授课过程中加强问题引导,同时以问题为牵引融入课程思政,启发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链路,构建一体化思维体系,活化知识、提高能力。
在讲解消除距离和速度模糊问题时,提出为解决此问题,采用“重频参差”的方法,为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参差”的概念,借助农业上的高低作物交错种植这个例子作为思政切入点,植物之间高低交错,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而“重频参差”是指雷达利用脉冲重复周期的长短不一,实现了距离和速度模糊的消除。两者之间异曲同工,不仅形象生动地解释了枯燥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切入点,适时的案例式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和新旧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结合案例特点,开展融入式课程思政。设计一个合适的雷达信号处理机是本课程的一个关键实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形成了成熟的军用标准,适用于所有雷达体制,而我国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从1995年开始,历经10载研制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通用信号处理机,广泛应用于雷达、航天遥感、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此案例为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典型系统雷达信号处理设计及仿真验证,培养学生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专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科技自立自信心。
五、结束语
本文根据课程特点及现存问题,系统挖掘、梳理了课程思政要素,建设了课程思政元素库,对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与运用进行了初步设计探索,并根据规划设计的思政元素,注重把握隐性融入式课程思政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中,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效果。
作者单位:史林 解辉 马俊涛 燕艳 刘贺雄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参 考 文 献
[1]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2]刘涛,蒋燕妮,蒋俊,等. 聚焦方向意识的雷达系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1, 35(04): 283-286.
[3]张雅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研究,2020, 4(6):62-64.
[4]王雪飞,张宏伟,解云虹,等. 浅析面向技术保障类人才培养的“雷达信号处理”课程宏观教学设计[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10):54-57.
[5]涂灏,高妍,宋亚伟,等.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1):50-52.
[6]王国师,张朝伟,周升响.雷达基础课程思政方法探究与实踐[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06):444-447.
资助基金:陆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着眼“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创新优化雷达专业课程教学设计);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瞄准陆军岗位任职标准,创新装备保障实践教学);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22CGLX-15);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课题(项目编号:GJ21ZX045,GJ21ZX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