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萍
摘要:在高中物理新高考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当今世界正处在数字信息革命浪潮之中,无论是工程行业、金融行业还是教育行业,都在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一系列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如何高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物理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科素养,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5-0095-03
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步推进,物理学科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所以物理教师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最终考试方面,也要积极研究新型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目标,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多物理领域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
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1.1 选择性逐渐降低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教师对于高考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一方面学生的选择权利得到提升,教师也要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积极创新新型教学方式,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物理教学水平,如此才能更好地展开高效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选择科目时,都会避开选择物理学科,主要是因为物理相对比较难学,这对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并不能够掉以轻心,要加强选择物理学科学生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物理水平,考虑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一部分学生物理基础比较差,而且对于物理学科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并没有形成比较严谨缜密的思维逻辑.所以在展开学习时可能会比较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定力远远不够,经常会受到其它事情的诱惑,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步伐,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恶性循环,甚至产生放弃物理学科学习的念头.
1.2 教师教学观念过于保守
物理教师在展开教学前,可能会考虑教学进度,加快基础知识的讲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吸收情况,大部分教师可能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便会一笔带过,而且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新高考背景下提倡学生应当自主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展开合作探究,并且融入合理的情境,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相比较于其它学科而言,学生不仅要记住许多公式以及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物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可能忽略了章节之间的关联性,造成学生学习的断层,从而便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2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2.1 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
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将教材知识与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经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会对物理学科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明显,它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入教学活动,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要求.而且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更加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所以教师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打破学生原有的学习障碍,而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够建立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习效果.
2.2 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论是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是其它新型教学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最终学习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物理学习之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力获得真知,所以便会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新高考背景之下,教师采取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通过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相关物理学习规律,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3 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科学核心思维
想要达到新高考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借助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
如在学习《单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此情境中展示不同摆长的单摆,让学生仔细观察摆动的周期和特点,通过这一段视频,相信学生会了解到单摆的特点,容易得出周期不同的结果.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怎样才可以让单摆摆动的快些,当学生自主思考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将自身的想法与观点分享给他人,从而付诸实践,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所以通过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并且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
3.2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大部分物理课堂教学都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如此便会造成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最终造成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紧跟新高考的教学目标,努力改变现状,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找到归属感,为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主体地位,那么便可以抛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都做过汽车吗?那么有没有观察过汽车在拐弯时,它们的车身都会轻微倾斜吗?甚至为了更加方便,有些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做成了外高内低的形状,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学生,又应当从怎样的物理学视角来解释這一现象?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3.3 联系实际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与综合性,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会影响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会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起到阻碍作用.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展开课堂教学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鼓励他们展开自主探究与学习,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如在学习《位移和路程》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本节所学知识点与乘坐公共汽车联系在一起,相信大部分学生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如此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路程与位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问题的重点所在.同时,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后,便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学习《弹力》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入生活中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时借助的跳板这一现象,进而引发学生展开对弹力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有效判断弹力方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明白形变的种类以及概念,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适当展开课前导入,培养学生缜密思维
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证精神以及缜密思维.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在实验过程中构建相关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求证与推理,如此才能更好地对教材知识点加深理解,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及时与学生展开有效交流与沟通.
如在学习与《功》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物品转移,有一些学生力气可能比较大,他们便会直接搬运,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力气比较小,他们则通过轮滑进行搬运,在这小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这种方法之下,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什么是物理知识,这种效果远远高于教师直接展开口头讲述.当完成实验之后,教师便可以顺利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学习功,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真正做到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且养成缜密的思维逻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要理解新高考的要求,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育对于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性,从多个方面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首先,教师要搞清楚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情境创设等多种方法,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物理通报,2022(03):53-56,61.
[2] 曾琦.江苏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D].重庆:西南大学, 2020(04):53.
[3] 车慧清,施生晶.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以“2020年全国1卷物理压轴题”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21(04):18-20.
[4] 陈余宏,张艳燕,张冬波.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设计: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4):259-260.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