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鑫
真题回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请以《_________________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22年重庆市中考B卷)
思路点拨
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文化”作为核心词考查作文,既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又符合时代的要求。想要写好这一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明题意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命题核心词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导语中提示的文化有唐诗宋词、书法国画、春联灯谜、月饼粽子,除此之外,文化还包括历史、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很多内容。“文化”一词的外延十分宽泛,初中生生活阅历和阅读视野有限,写作时最好以小见大,以生活细节彰显文化,这样才会写出真情实感。要注意的是,导语中第一句是总写,范围就是“中华文化”,后面分述的也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以横线上的词语应该填写与中华文化有关的词汇,外来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都不在本次文题的写作范围之内。
2.补题构思
明确了“文化”的内涵,接下来就要通过补题进行立意。命题中横线处需要补写相关内容,以对“文化”进行限定。填写不同的词语,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意选择。如补写“舌尖”,写作角度就是吃;补写“文化衫”,写作角度就是穿;补写“招聘”,写作角度就是社会活动;补写“书法”,写作角度就是传统文化。补题时,考生要有意识地通过补题将写作引向自己的“材料富集区”,或者体现出自己个性化的生活,这样写作才会有话可说,有精彩内容可呈现。
3.文化表达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然是文化展示,写作本文时一定要学会用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怎样的表达算是文化的表达?可以巧于引用,以文化气质增强作品的文气;可以细腻绵长、满怀深情,又不乏哲思;可以用汪曾祺、老舍作品里那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当然也可以运用与文化相关的“术语”,进行精彩的表达。写作时只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发掘,然后以文化的视角呈现,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即可。
佳作工坊
饺子里的文化
一考生
说起吃饺子,那可是家家户户过年当天的重头戏。但是你知道吗?饺子里可真是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关于过年吃饺子有很多的传说。有的说是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的状态,开启新的气象。这可能是迎合辞旧岁、迎新春的寓意。不管过去的一年过得怎么样,都要告别过去,展开希望的未来。
相传饺子的由来也和“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冻坏了。张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再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把耳朵冻伤过。
关于饺子的美好传说有很多。虽说法不一,但都说明饺子深受百姓的喜爱,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象征着团圆福禄、招财进宝、吉祥如意。春节的时候,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与家人共享,饺子美味,家人团圆,温馨祥和的气氛便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大的幸福。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形状独特,可见包饺子是一项技术活。这不,我也开始动起手来。包饺子需要先和面,我倒了一些面在盆里,又倒了一些水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直掉渣。加了水之后,面又都糊在我的手上……于是我就在加水和加面的循环中停不下来。
妈妈看到我的窘迫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放下剁馅儿的菜刀,掂量着面和水的比例,只用了一会儿工夫就让面和水的比例达到了平衡,一个光滑的面团乖乖地躺在盆里了。
等剁完馅儿,面也醒好了,接下来便要擀皮了。妈妈拿起盆中的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搓,最后揉成长条,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再拿起擀面杖,有节奏地擀起来。剂子随着擀面杖有节奏地不断旋转,只五六下,剂子变成了面皮。看着妈妈熟练的样子,我自信地拿过妈妈手中的擀面杖,一手抓起剂子,可是原本在妈妈手里乖乖的剂子和擀面杖,到了我的手里就不那么听话了,不是压到自己的手指,就是将面皮擀成一团。好不容易擀成了一个,还薄厚不均,都算不上是圆形。妈妈耐心指导,我又重新放平面皮,横着擀,结果长条变成了四边形。妈妈拿过擀面杖,在四边形上来回两三下,就变成了一个饱满的圆形,我心里不禁感叹,妈妈真是太厉害了。看样子,做美食和传承美食文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元宝形的饺子,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再包饺子,我要多跟妈妈学习,一定要掌握这项技能,让咱们的美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简洁,富有文化色彩的佳作。考生以“饺子”补题,列举饺子的由来和传说,体现文化的内涵。在自己的实践和操作中,感受制作美食和传承美食文化的不易,处处紧扣文化来构思,最后表达了想要传承美食文化的决心。在写法上,作者或引用民间传说,或运用精彩描写,都极好地体现出文化的气质,足见作者娴熟的表达能力。
佳作工坊
诗词里的文化
一考生
品一壶茶,读一首诗词,悟一个道理。中华文化丰富多彩,而诗词里的文化更是意蕴深远。
中国诗词历史悠久,贯穿古今。文人墨客用诗词诉说故事,用诗词抒发情感,用诗词表达志向。
说到李白,我看到了他酩酊大醉,却依然写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狂放不羁的诗句,虽无人陪伴,他却不孤单,拉来明月和影子做伴,尽情畅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体现了他的怡然自得和骄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出他的旷达和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他执着积极的心态。我看到了“诗仙”李白拿着一壶酒、一把剑,浪迹天涯,这是何等的灑脱!李白的诗里有豪情壮志。
提及杜甫,生在“安史之乱”期间,动荡的时代成就了他作品的辉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们读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品出了登高望远,不到顶峰决不罢休的凌云壮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我们看出了他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领悟出他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他的诗中不仅写自己,字里行间也心系他人,体现出家国情怀。生在特殊的时代,他没有随波逐流,却活出了别样的精彩!杜甫的诗里有家国情怀。
再看苏轼,他的词中充满了豪迈的情怀。正值盛年,写“老夫聊发少年狂”,虽自称“老夫”,却有少年意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表达他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大展豪迈风姿的苏轼也有细腻的一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递出他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中秋明月的想法。苏轼的词中既有豪放,也充满了浪漫色彩!苏轼的词中有对一切美好的向往。
李白、杜甫、苏轼,他们用诗词书写了自己的一生。诗词中有美景,诗词中有故事,诗词中有哲理。亲近诗词,亲近诗词的作者,我们能感受诗词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本文有删改)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巧于引用,以诗词文化增加文气的佳作。考生选取了李白、杜甫、苏轼三位有代表性的文豪,透过他们的诗词,感受他们的情怀,让我们感受到诗词里蕴含的文化气质,诗词的引用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在写法上,考生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结构匀称,布局精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责编: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