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江
如果说汉代诗歌是绵延万里的群山,那么其中两座高峰,就是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作为后者的代表,以荡气回肠的情致和清新自然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动人的篇章。
文化讲坛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并非任意十九首古代诗歌,而是特指汉末的那一组文人五言诗。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编撰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时,精选了十九首汉末文人五言诗编入集中,从此,《古诗十九首》就成了这一组诗的名字。这些诗歌因年代久远,作者已经难以考证。
《古诗十九首》各篇独立,内容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表达失意文人的羁旅悲苦和女性的相思之苦。那一首首诗,都是他们的人生的悲歌。从文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背井离乡,怀揣梦想。“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说的是要趁年轻建功立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的是要居上位做高官。“荣名以为宝”,说的是要留下千古美名。可他们游走都市,混迹仕途,却又“戚戚何所迫”,在官场上,他们迷失了自我,感到无比迷茫,最后仕途失意,不见出路,满腔热血遇到了冰冷的现实,只好发出了“为乐当及时”的感叹……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在那个时代,丈夫外出寻求功名, 她们全力支持,“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而心上人渐行渐远,最后如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随着“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念让人憔悴,怎么办呢?“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自我安慰,也是嘱咐心上人:既然相见无期,那么只好各自珍重了。辛酸无奈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从艺术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是精美的:
结构美。《古诗十九首》结构如行云流水,绝无雕琢痕迹。这些诗歌,有的根据情景关系安排结构,如《庭中有奇树》,由景生情,自然过渡;有的根据心理变化安排结构,如《行行重行行》,情绪一波三折,诗歌也摇曳多姿;有的根据时空变化安排结构,如《西北有高楼》出现了两个人物:高楼弹唱者、楼下听曲人,二者由一曲弦歌联系起来,构思巧妙。
表达美。《古诗十九首》中有描写,如《明月皎夜光》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描绘出一幅秋日夜景图,衬托出诗人的失意与惆怅。《古诗十九首》也有叙事,如《涉江采芙蓉》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将游子对妻子的思念化为采摘鲜花的行动,缠绵悱恻。诗中还有议论,如《驱车上东门》中的“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苦短,在短暂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诗句富含哲理。诗中更有抒情,如《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则是直抒胸臆,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则是借景抒情,二者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修辞美。《古诗十九首》有的在诗中运用比兴,如《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美景起兴,引出对美丽的人的描写,诗意盎然。有的运用对偶,如《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则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的运用比喻,如《今日良宴会》中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则说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生动形象。还有的运用叠字,如《迢迢牵牛星》只有十句,其中六句都以叠字开头,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语言美。用前人的话来讲,《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为“直而不野”,直率、坦诚,但绝不粗俗。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平易自然,明白晓畅,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可是你仔细揣摩,却能发现这些诗句往往言简意丰,其中不少更成了传诵后世的名句。
《古诗十九首》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更是尊其为“诗母”。在中国诗歌史上,《古诗十九首》足以和《诗经》相提并论,为唐诗宋词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课堂
相思不可寄
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在中国古代,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外出闯荡世界,女子独处闺中,既有无限闲愁,又有不尽思念,于是反映她们生活的“闺怨诗”就应运而生了。
《庭中有奇树》的开篇犹如电影,给故事环境来了个特定镜头:庭院深深深几许,却掩藏不住那一棵美丽的树,在绿叶的衬托下,花开得更加繁盛。春天,就这样来到了庭院中,来到了深闺外,来到了女主人公的眼睛里。在这繁花似锦的时节,女主人公登场了。诗人没有描绘她的形象,而是聚焦于她的动作,“攀条折其荣”,拉低枝条,折下了一枝花;还有她的心理,“将以遗所思”,想用来送给思念的人。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在我们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女人与花,互相映衬,那么美丽,那么迷人。如今花开又是一年春,可心中的那个人,何时才能和自己一同赏花呢?诗中有太多情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也一样,如果平铺直叙地写下去,就没有味道了,所以诗人来了个转折,“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奇树之花,香气袭人,渗透了衣襟衣袖,却飘不到心上人的鼻间,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没有办法把花送到他的面前。“馨香盈怀袖”一句,意蕴十足,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有暗香盈袖”,或许就是受到了这句诗的启发。既然花不能送达心上人手中,女子只好自我安慰,“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看似与上文渲染花美矛盾,实则暗合人物心理:花虽美丽,却不能相赠,又有什么可贵的呢?看似洒脱,实则陷入绵绵的思念之中。
这首诗歌全篇围绕“奇树”展开,起承转合都别具匠心,是一篇难得的五言佳作。
小练习
1.《庭中有奇树》首句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诗歌结尾“此物何足贵”的矛盾之语?
参考答案
1.既交代了诗歌的故事背景,又带出了重要的道具——“华”,即花。
2.参见文中“经典课堂”。
古今漫谈
文学名篇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熏陶,还能给予我们思想上的启迪。不信,请品读——
“行”的随想
卢凌日
《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题目也就是这首诗的首句。一个句子,连叠了四个“行”字,仅以一个“重”字绾结,意思是强调诗中“与君生别离”的遥远,“行”字有着它的丰富性。
“行”字不但多音多义,而且也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修养上的道德品行,运动中的行走、运行,中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解释自然界、生理病理现象的“五行”……人的一生,谁能与“行”无关?一个人能参透了“行”字,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
“天行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体生命的恒久不变,是在于它的运动;“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体生命也是在运动中才能充分挖掘它的潜能——脑勤动则富有创造性,体勤动则富有坚韧性,手勤动则富有灵活性。参透了“行”的生命意义,生命也因此而健美。
“行”固然是肉體生命的保护神,而在精神上,“行”也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枢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在这个关键上,言行关系着一个人的荣辱得失。听其言,观其行,人物的臧否,主要还是观其“行”。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首先强调了“行”的重要性。
“行”的古义,等同于今人所说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与知,古人和今人都同样强调“行”的重要性。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至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以这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因素。它虽然有点神秘化,但它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医学,一部《黄帝内经》,你若能参透,便是有大智慧。
人生大道,尽在“行”中。(文章摘自《湛江晚报》,有删改)
小练习
1.文章开篇引用了《古诗十九首》的相关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读了本文,你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引出论题,生动形象。
2.示例:自强不息,才能行走好人生之路;行比言,往往更加重要;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等等(结合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责编: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