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O型血更招蚊子”“家附近有变电站很危险,需要搬家”……日前,2022年度十大科学辟谣榜发布,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互联网在给信息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各类谣言中,伪科学谣言最具“杀伤力”。这些谣言往往围绕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穿着诸如量子科技、干细胞治疗这样的“科学马甲”,以“科普”的形式传播,使其平添了几分“可信度”。一些谣言甚至还会不定期地“改头换面”,反复进入公众视野,增加了辨识难度。对于这些谣言,如果不及时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伪科学谣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权威声音的缺位。公众对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信息相对敏感,一旦遇到困惑,如果没有及时、权威的信息对其进行解答,不少人会选择“宁可信其有”,无意中成了谣言的“放大器”“伪科学”的“二传手”。
素材解读
1.普及科学知识。近年来,每次发布类似榜单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说明社会公众对提升科学素养的需求旺盛,对权威科普知识的需求迫切。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科普,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让科学知识惠及大众。
2.提升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大力提升公民的科學素养。我们每一个公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用科学武装自己,这样才能远离愚昧,远离谣言。
适用话题
科学素养、保持理性、学会思考、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