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生背景下高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3-06-22 03:59郭建新杨红梅雷延飞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郭建新, 杨红梅, 雷延飞, 李 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郑州 451191)

我国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基层全科医师的重要来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极大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但随着百姓对健康需求层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大部分医学院校一直以来偏重于医学生基本专业知识讲授及基础临床技能的训练,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学制较短,医学人文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明显不足[1]。在国内广泛开展“卓越医生培养”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消除医患矛盾,提高百姓健康保障水平,对于健康中国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现状以及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1 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现代医学模式以及大健康、大卫生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拓展了健康理念,认为健康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健康观念的转变对医疗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不仅关注疾病本身的生物学改变,更要重视病人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处于医疗服务的最前线,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才能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因此,作为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的高职医学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更要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1.2 缓解目前医患矛盾紧张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技术化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医生更倾向于从生物学角度去诊治病人,忽视了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就医环境,也制约了国家医改政策的顺利实施。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改善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2]。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张,而相应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理念并没有随之提升,加之学制较短,教学中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传授,忽视了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因此,改变目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关键,要从人才培养源头即高校教育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医生医学人文素养。

1.3 医学人文精神发展和传承的必然要求 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倡导当前大背景下的学医人、行医人所应该追求完善的人生价值观。医者仁心,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到希波克拉底誓言,从日内瓦宣言到医学生誓言,无不闪耀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正如特鲁多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慰藉”。医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不仅仅需要掌握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医疗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敬畏和传承。

2 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特点,自行设计医学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三个年级学生进行问卷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医学人文素质的认知情况、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情况及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形式意向选择4个方面。为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时间为半个月,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2.2 问卷调查结果 本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967份,其中男生351份(36.3%),女生616份(63.7%)。大一学生396人,大二学生227人,大三学生344人。

2.2.1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情况 内容包括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概念的认知、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情况以及对自身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概念的认知方面,有37.6%的学生表示很清楚,58.8%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3.5%的学生表示从没听说过(见图1)。在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频次方面,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的学生比率分别为28.6%、63.4%和8.0%(见图2)。对自身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评价方面,40.7%的学生表示不欠缺,但不满意,28.9%的学生表示比较欠缺,而0.9%的学生表示非常欠缺(见图3)。

图1 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概念的认知

图2 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频次

2.2.2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情况 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总体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比率分别为27.6%和45.8%,而表示满意度一般和不满意的学生则占到26.6%(见图4)。此外,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不足的评价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单一(65.7%)、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57.7%)、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欠佳(45.8%)、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名师(35.4%)和学校对人文素质重视不够(31.6%)(见图5)。

图4 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总体满意度

图5 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不足的评价(多选)

2.2.3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形式意向选择 在适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意向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实践(82.4%)、隐形课程与文化(比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75.3%)、第二课堂(人文讲座、道德讲堂等)(64.9%)和第一课堂(课堂教学)(53.5%)(见图6)。在对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方面,更多学生倾向于互动式教学(81.3%)和启发式教学(65.7%),仅有20.1%的学生选择单向灌输式教学(见图7)。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实践和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来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对于传统的理论授课和讲座意愿较低。

图6 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的选择(多选)

图7 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多选)

3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医学人文理念认识不足 “医者,仁术仁心者也”,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具备有利于职业发展的人文素质[3]。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卓越班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医生的职业很重要,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医学人文和人文精神认识不足,需要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到教学和实践当中,并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理念早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3.2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多医学院校仍然将“重技能、轻人文”的陈旧观念贯穿整个教育过程[5]。虽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医学人文课程的科目及学时比例,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教师更倾向于在医学技能要求较多的临床专业课中广泛使用,医学人文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卫生法规等课程教师更喜欢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授课,对于自律性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教育形式力度不够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对于医学人文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此缺乏宣传以及激励措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欠缺,需要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

4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对策

4.1 全面提升教师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个人学识、人品修养和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医学人文培养意识和能力,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程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观念,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发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和方法,将医学人文思想渗透入医学课程之中,持续影响和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质。

4.2 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多样化、立体化的动态医学人文素质培育模式 “卓越医生”的培养计划中,要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对医学生的培养当中[6]。医学人文素质是“卓越医生”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 其目标是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为患者做出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决策[7]。以培养卓越医生为目标,以课程设置为主线,不断拓宽人文课程学习范围。除了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规等医学人文课程学习外,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提升和人文与艺术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除了医学人文课程学习以外,努力发掘培育医学人文素养的不同方式,比如举办知识竞赛、观影活动、无偿献血活动、人文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进校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动态调整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努力构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三结合”,即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校院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优点,优势互补,做到多样化、全方位育人。

4.3 改革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 本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排斥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方式和评价方式,更喜欢能够激发兴趣的案例分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大力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大力提倡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CBL(案例教学法)等较为流行的医学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改革单一的终末评价机制,融入过程性考核,使得评价机制更科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4.4 强化临床实践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提升功能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制较短,学校更应高度重视临床实践对于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阶段为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和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很难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难以养成良好的医学人文习惯。医生在接诊、检查到治疗各个环节中无不渗透着医学人文精神,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所需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敬畏生命、关爱病人等优秀品质往往在医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学生通过和患者的密切接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医学生在和带教老师、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医学人文习惯,提升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