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22 23:29:15王书剑刘佳友王倩雯
艺术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王书剑 刘佳友 王倩雯

摘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日益火热。公共艺术能以独特的方式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认同感缺乏、乡村文化缺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文章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分析公共艺术在该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探究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建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艺术乡建

中图分类号:J505;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3

0 前言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乡村艺术化的思考,乡村艺术化探索源于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還要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1],这句话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将艺术和乡村融合起来,通过艺术乡建打造富有诗情画意、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为美丽中国铺垫底色。

目前扬州市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扬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根据乡镇的总体布局,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特色乡村的发展。该计划旨在引导各村庄优化空间布局,在综合考虑沿江、沿河、丘陵等区域村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规划房屋建设,努力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重点镇和特色小镇扶持项目,充分利用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庄打造成传统文化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

1 公共艺术在扬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1.1 自然生态规划

1.1.1 植物景观设计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一般会选择带有乡土气息的植物,与城市景观区别开来。乡村植物景观带有乡土特色,它充分把握乡土植物的特性并展现出乡村的地域特点。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色彩搭配,所以要将色彩搭配放在首位,结合树叶色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让园林在四季形成不同的美。

扬州市八里镇桂花村有一片五彩花海,花海占地面积为190亩。其中由农科院培育的“扬油12号”占地面积最大,它是含油量极高的油菜新品种,与“扬紫油1号”及其他不同花色的油菜,共同构成“中国”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二个字。除此之外,该村还种植了向日葵、荷花、睡莲、花菖蒲和桃花等多种不同的观赏植物,呈现出极佳的观赏效果。

1.1.2 改善水系景观

扬州市的江河湖泊资源十分丰富,要想改善乡村水系景观,就要修理或清除池塘河道旁的杂树杂草,统筹规划周边环境。具体而言可以依托原有生态,结合景观设计,种植不同种类的绿植。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水系景观,净化水质,还可以在河岸修建垂钓平台等,为村民打造休闲场所。

扬州市杨寿镇党委政府首先是劝说水产养殖户拆除一些废旧渔船和渔网,其次迁移乱葬坟堆,再次针对河流的排污口进行检查、除淤,最后在河边种植新的草皮和树木,比如香樟、桂花树等。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乡村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也为村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

1.2 基础设施建设

1.2.1 设计特色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美丽乡村建设要从道路抓起,但是我国城乡道路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乡村道路规划还存在“零设计”的情况,硬质道路导致乡村景观毫无美感可言。乡村道路景观缺少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导致其无法融入乡村的生态系统。想要解决硬质道路带来的问题,就要与地区特色相结合,同时加入乡村文化元素,这样才能设计出特色道路,改善乡村道路景观,提升乡村文化品位[2]。

扬州市沙头镇政府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设计并打造了一条长3.9千米的人民滩环线特色路。该设计将路、田和宅分离,并设置了警示桩、里程碑和百米桩,沿线还种植了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卉以及树木,沿路景色十分优美。人民滩环线特色路是由沥青混凝土铺就,部分路段点缀绿化,部分路段设立景石,部分路段还设置了雨污管网。该路线的路标有三种颜色,从空中俯瞰,如同一根彩带紧紧围绕着人民滩村。在公共艺术的介入下,人民滩环线特色路沿线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1.2.2 打造特色夜景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用景观灯打造特色夜景成了乡镇的一大特点,这有利于促进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发展。打造乡镇特色夜景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的自然资源或是风土人情为切入点,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同质化问题。

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开展了水库景观提升项目。目前水库周围的绿化得到了翻新,铺设了健身跑道并安装了景观灯,杨庙镇的水库周边已经从一片荒芜的空地转变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晚间休闲场所。到了夜晚,在景观灯的照射下,杨庙镇的居民可以在健身跑道上漫步或遛狗,同时还能欣赏璀璨灯光,居民的夜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1.3 创建美丽庭院

乡村庭院的设计与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是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同时也能充分展示乡村特色。乡村庭院主要规划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可以设计出休闲娱乐区、健身区和绿化区等,这些区域都是居民闲暇时的好去处。

扬州市方巷镇裔家村妇联积极连接并整合资源,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动员村民将家庭院落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进行改建,家庭院落变得美丽、干净、有序,不同风格的美丽庭院展现出方巷镇裔家村的良好风貌,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变得井井有条。

2 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认同感缺乏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村民对乡村缺乏认同感。我国很多农村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青壮年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赚钱,农村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而很多儿童到了学龄阶段会去城镇接受教育,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3]。

通过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让外流人群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但在建设过程中,要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并采纳合理的建议,以此增强村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2.2 乡村文化缺失

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农立国、耕读传家”的思想,这有利于延续和发展农耕文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独特的耕作方式,我国农村逐渐形成质朴、稳定、安详、自给自足的文化价值追求。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镇文化对乡村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大众开始迫切追求物质、速度和效率等,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之脑后。除此之外,乡村文化的缺失还会让村民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道德标准等,这违背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同质化严重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国内一些县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滥用瓷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建筑外观显得十分生硬,没有灵魂,毫无艺术性可言,这不利于展现乡村的特点,更谈不上是特色乡村,反倒让乡村建筑成为一个又一个模具。

事实上,乡村建筑的材料往往更能体现乡村特色,比如紧邻河湖的木质建筑、依靠大山的石质建筑往往个性十足。除此之外,在设计特色乡村时,乡村内的一些废弃材料、废弃物品都可以被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够实现废物利用,还能展现该地的建筑特色。

3 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3.1 推动村民积极参与

公共艺术通常借助景观建筑来传达公众的思想和理念。景观建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式,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参与,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打破乡村固有的传统景观模式,让景观建筑更具“地方感”,所以公众的参与在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参与艺术乡建有利于提升村民对景观艺术作品和地域文化的认可度,有助于强化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能够改善乡村的人文环境和居住环境。

因此,在公共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建设和宣传乡村文化,特别是有历史故事和名胜古迹的村落。在村民的参与下创建乡村文化墙;结合史册资料和村民的口述,记录乡村的发展历程和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建立雕塑、仿古建筑等形式展现乡村历史文化。村委会领导要起模范作用,带头宣传地域文化,革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陋习,奠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基础[4]。

3.2 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在于乡村振兴和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艺术乡建能够产生美学效应并带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艺术乡建源于乡村并展现了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公共艺术设计要和乡村文化产业相协调。因此,要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就要通过公共艺术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瓜洲是扬州的历史名镇,这里流传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文人墨客也在这里留下“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诗句。未来,政府要重点保护瓜洲古渡的牌碑和沉箱亭等文物、古迹,并适当进行修复[5]。要结合历史文化,在这些文物古迹的周边建设独具特色的公园、文化馆等,以此唤醒乡村沉睡多年的历史资源,用公共艺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复兴,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美丽乡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6]。

3.3 发掘乡村民俗资源

乡村的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乡村有其内在的文化体系,包括当地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艺术乡建要避免同质化,注重与这些民俗民风相结合,打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艺术作品,形成独具乡村特色的标识,增添传统文化色彩,推动居民积极参与文娱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庙会是江苏的地方性民俗活动,当地百姓对庙会有极高的参与热情,同时庙会也为商贸往来提供了场所。扬州各村镇的庙会活动各具特色,高邮民歌、邵伯锣鼓小牌子等民俗音乐都堪称经典,杖头木偶戏、扬派盆景技艺等也是地方庙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7]。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俗活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公共艺术的构建应基于乡村特色的传统习俗,通过搭建戏台、建设民俗文化长廊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场地,用艺术乡建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娱的觉醒[8]。

4 结语

公共艺术是乡村振兴的媒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艺术应充分体现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的尊重,同时保持其敏感性。此外,公共艺术还应重视与居民的互动,村民、艺术家、政府等参与主体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共同构建“地方感”这一独特的乡村文化,这将为农旅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因此,公共艺术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能够激发乡村文化的生命力。近年来,艺术乡建受到社会和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它是一条长期而科学的发展之路,但在熔铸传统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须深入研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进智.美丽乡村建设要艺术化[J].当代县域经济,2020,77(4):20-23.

[2] 徐杰.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规划探究:以扬州乡村景观规划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1):133-135.

[3] 韩志孝.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初探: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中国包装,2022,42(7):75-77.

[4] 董薇,周寅飞,沈王仙子,等.扬州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276-278.

[5] 李杰,薛文峰.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185-186.

[6] 姜馨.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扬州乡村旅游与特色乡镇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65-66.

[7] 马榕君.江苏地方庙会文化的艺术特色与资源开发[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2):7-13.

[8] 杨中贵,张昕.论乡村景观构建中的文化觉醒[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9,2(6):62-63.

作者简介:王书剑(1998—),男,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

刘佳友(1999—),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农村社会工作。

王倩雯(2000—),女,江蘇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社会服务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6:39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8:16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