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与美育实践研究

2023-06-22 19:39李玲谢依曈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李玲 谢依曈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具有多方面作用,既可以健全学生人格,又可以指导学生向善,是高校美育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助力。然而想让该课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想要促使学生提升艺术修养,还需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引下建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同时开展美育实践。文章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和美育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美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很多不足,这不仅会影响该课程的社会效用,还会影响到该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所以需要改革和创新。

1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

1.1 公共艺术课程初期教育缺失

长期以来,因为各地教育发展存在差距,再加上各地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大中城市学校的推行效果更加理想,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其实我国很多基础性学校对艺术课程并不重视,甚至只是将艺术教学计划放在案头上。初期对艺术课程的不重视会让学生缺乏艺术修养,自然会影响他们高阶段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效果。艺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如果初期艺术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那么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难度就会增加。

1.2 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

上文已经提到,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性学校并没有将开展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的艺术修养非常欠缺,他们和发达地区学生的艺术修养存在较大的差距[1]。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面向的是所有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不会特意照顾这些艺术修养比较欠缺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引导所有学生从艺术方面分析和思考,而这对那些艺术修养比较欠缺的学生而言,可能比较困难,他们的课程感受和学习效果自然较差,这就导致该课程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1.3 课程标准泛化,缺乏结构逻辑

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详细划分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反而应用了相同的标准。一般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大力培育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领学生通过对美育实践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增强社会认同感,获得更好的多元文化体验。很多公共艺术课程任课教师在设定课程标准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平,没有提前了解学生的艺术修养情况,也不具备科学的课程架构思路,所以制定的课程标准比较泛化,缺乏结构逻辑。

1.4 课程评价体系不具备针对性

很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价采用传统模式,如主要依据论文评分、考试成绩等。总体来说,这样的课程评价过于简单和格式化,虽然可以为评价量化提供方便,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准确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如果只是以学生的回答是否为标准答案来评判他们的学习情况,会影响到学生艺术认知的发展,同时会阻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这种评价结果和学生艺术知识理解情况并不相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更不能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

2 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与美育实践

2.1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策略

2.1.1 公共艺术课程内容应以本土为主,同时兼顾中西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担负着文化传承重任,这里提到的文化,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民族、民间等各种文化,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在该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例如,长沙某大学就在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古琴艺术、岭南禅学、织金彩瓷、岭南“非遗”雕刻工艺、粤剧等内容。不仅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不仅可以了解本土特色文化,还可以感受到当地文化韵味,从而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此外,长沙某大学还开设了传统文化体验课,如扎染体验、国画体验等,这些课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的提升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公共艺术课程内容还需要兼顾中西,即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西方文化艺术等相关内容。例如,长沙某大学就开设了介绍西方宫廷文化艺术的课程,该课程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艺术文化发展规律,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1.2 开设多种多样的實践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面对的是所有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其实艺术在他们心中是非常高大上的,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学习艺术,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单独学习艺术,而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为他们了解、学习艺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走出本学科范围,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艺术学科,这对他们来说充满挑战。为了让该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也为了更好地激发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该课程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和艺术实践的融合[3]。

以长沙某大学为例,其公共艺术中心通过和学校其他学院合作,实现了艺术实践和各学科的融合,不仅开设了陶艺DIY体验课,还开设了舞蹈体验课、新闻制作体验课等。开设这些公共艺术体验课,既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艺术体验中,还可以让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同时可以为不同学科学生的沟通探讨创造条件。

2.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向体会艺术美

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而言,不仅要开设必修理论课,还要开设选修实践课,以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艺术美。

例如,长沙某大学开设了50多门选修实践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线上报名,而实践课教学则可以由相关专业课学生负责。每一门实践课都会设置最高报名人数,超过这个数字就不能再报,只能选择其他实践课。并且每次实践课开始之前,学生都需要打卡。长沙某大学开设的这些实践课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艺术展演,其不仅包括话剧,还包括经典书籍诵读等;二是艺术讲堂,由社会上优秀的艺术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艺术展览,组织学生欣赏艺术,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四是艺术体验,开设各种体验课。开设多门选修实践课,既可以让公共艺术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艺术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元化思维,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策略

2.2.1 突破学校限制,确保艺术教育的公共性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不仅要突破专业限制,还要突破学校限制,简单来说,要积极开展校外艺术教育。高校可以開设和教学相关的课外艺术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选课,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报名体验。每门课外艺术课程会设置两个课时的体验课,学生可以根据体验结果作出最终决定,这样既可以起到拓展巩固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作用,还可以扩大该课程的传播范围,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4]。

例如,长沙某大学就开设了校外艺术教育课程,教师一部分是校外艺术家,一部分来自艺术或社会机构。开展校外艺术教育,极大地拓展了公共艺术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和渠道也更多样化。并且,校外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实现了和社会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文化艺术方面,还体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此外,还提升了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并为确保艺术教育的公共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2 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应注意帮助学生接受美学观念

有专家提出,人类文化艺术实践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文艺生产,二是文艺接受,三是获得艺术效果并传播。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不能忽略文艺接受这个环节。在公共艺术理论课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习艺术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选取经典传统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美学观念。再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戏剧鉴赏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经典戏曲,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为学生接受美学观念提供助力。

2.3 构建公共艺术课程评价体系

2.3.1 课程评价形式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应全面

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而言,课程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形式不能过于简单,评价内容不能过于片面[5]。

以长沙某大学为例,该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课程方面,这部分得分在总体评价中占40%,主要包括获得的学分、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学习参与情况;二是考核方面,这部分得分在总体评价中占40%,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和基本技能考核成绩,这两方面内容分别占20%,这部分评价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三是发展方面,这部分得分在总体评价中占20%,具体包括艺术社团指标完成、艺术体验两方面,具体包括获得的艺术体验、参与各种校内外艺术社团的情况、欣赏文艺演出的情况等。除了上述评价内容外,该校还设置了艺术特长加分项,如学生在各级艺术比赛中获得了良好成绩就可以加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比赛的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理解能力等。量化评价和质量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可以加快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为课程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2.3.2 实行师生互评

以往的教学评价多是教师单方面评价,而且教师多会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短期评价,而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和实现美育实践不仅要拓展评价形式和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例如,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堂练习,等学生完成后则要对他们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完成好的学生相应的奖励。这样的师生互评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构建交互式教学形式。例如,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得分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艺术体验,还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音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那些努力了却没有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教师需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也是师生互评的一种做法。

2.3.3 改变评价范式

只有让学生也参与到公共艺术课程评价当中,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艺术美,该课程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构建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不仅要改变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还要改变评价范式。以往的课程评价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改变后的课程评价范式会同时重视如何学和学到了什么。师生需要通过交流沟通解决遇到的各种艺术相关问题,不管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交流沟通。同时需要对所思所想进行探讨,这样就可以让课程评价具备多元化的特点,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3 结语

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存在各种问题,需要积极改革,同时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以促使该课程教学在美育中发挥更大效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这也是各高校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 吴迪.高质量发展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戏剧之家,2022(34):168-170.

[2] 刘莎.商科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贵州商学院为例[J].新美域,2022(2):132-134.

[3] 樊珂.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22-123.

[4] 王鹤.天津大学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J].公共艺术,2020(1):90-93.

[5] 柯云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9(21):146-147.

作者简介:李玲(1990—),女,山东曲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谢依曈(2001—),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

向:德育原理。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