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龙娟娟
摘要:近年来,急救学习APP开发多围绕传统的图文学习模式展开,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较硬核的医疗知识读起来难免感到乏味,难以维持学习兴趣,继而造成知识留存率低、产品黏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以游戏化理论为基础,归纳总结现有急救学习产品的特征,并通过定点街访、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急救学习行业展开调查与研究。鉴于游戏化设计在技能评估、情境打造等方面的优势,文章从急救学习APP的现状与游戏化应用趋势入手,提出急救学习APP游戏化设计原则,并就游戏化框架设计、功能设计、视觉设计三方面展开相应探讨,以期为设计拥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急救学习APP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游戏化;交互设计;急救学习APP;沉浸式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0-04
急救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能在紧要关头拯救生命,而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也在医疗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对急救类数字应用知之甚少。国内现有以红十字急救、有来急救百科等移动应用为代表的急救类APP,涉及应急救护学习、培训报名、AED地图等多个功能,并分别有所侧重和聚焦。
其中,专注于应急救护学习功能的急救学习APP,以急救专项数量及文本内容更新为迭代重点,缺少交互形式与互动层面的探索升级。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的阅读学习模式容易造成用户体验不佳,产品留存率低等情况。因此,优化用户体验、激发用户学习热情成为产品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急救学习APP开发设计引入更具创造力的游戏化概念,有利于探索一条打破传统模式壁垒的路径。
1 游戏化及其在急救学习APP中的应用
1.1 游戏化设计及应用趋势
虽然人们总是容易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趣,但学习本身并不简单或引人入胜。由此产生了各种问题,包括注意力分散、动力不足以及由此造成的学习成绩不佳。最终,学生产生倦怠感,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因此,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探究至今,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已找到许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还有学习质量的工具与技巧。从电子游戏中获得灵感的游戏化设计便是颇具成效的方式之一。
游戏化是一个概念,它意味着在非游戏情境中(例如学习或工作中)使用游戏的标准元素和设计技术来吸引和激励用户[1]。简而言之,以游戏的形式学习一些东西或解决复杂问题,即游戏化。游戏化学习专家卡尔M.卡普(Karl M. Kapp)将游戏化定义为“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手段吸引他人,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2]8-10。全球首款游戏跨界应用雏形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其在1994年成立了首个游戏化训练机构,通过《美国陆军》《全光谱战士》等军事游戏复现出战术动作、武器和战场,以此来训练士兵,成果斐然,同时备受士兵推崇[3]。从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和研究资助机构开始支持与探索各种游戏化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软件与活动组织之中。
如今,游戏化迅速发展,融入了医疗、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包括在资源稀缺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无法大规模培训、受教育者抵触的说教式学习模式等问题。这大大缩短了用户的学习曲线,减少了各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时间和成本,为社会管理、专业人才批量培养、不同年龄层教育等提供了具有突破性的新思路。
1.2 游戏化在急救学习APP中的应用现状
如今,游戏化已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设计中,许多教育类或社交化发展性产品都或多或少进行了游戏化尝试,手段包括设计情节、任务和排行榜等,在增强产品黏性、提升用户知识保留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急救学习类应用领域,由于经济效益、用户流量等,商业化发展模式尚不成熟。功能开发多围绕核心刚需,只解决了有无问题,而没有注重质量,如人人急救、默沙东诊疗手册等APP只设计了较基础的阅读学习模式,鲜少引入游戏化元素。虽然其中的部分APP引用了动态图像、可视化图标、不同字重设计等方式,以强调重点,帮助用户厘清逻辑、提高阅读效率,但用户只能通过看视频和浏览图文的方式单方面被动地接收知识与信息。偶有APP如医考宝典增设了选项测试功能,但只对单一知识点进行浅层问询,缺少全流程的测试、薄弱项的查漏补缺。这不仅导致急救学习APP的用户乐趣与体验感不足,而且用户的学习与记忆效率偏低。
2 现有急救学习产品的特征
2.1 区分产品类型的参考元素
本文参考学者白楠的研究方式,以急救教学专业度和游戏化元素两个维度对主流急救学习APP进行归纳,将其作为区分不同产品类型的主要参考元素[4]。
(1)急救教学专业度:医学专项数量、急救操作细节、急救技能测试和急救知识分享等。
(2)游戏化元素:任务挑战、游戏机制、故事情境、即时反馈和视觉表现等。
2.2 类型
通过归纳总结可发现,市面上的急救学习类产品可以分为四大类,不同类型的产品有各自的特点(见图1)。
(1)专业百科型APP,具有强科普、弱反馈的特点。其急救专项覆盖全面、知识点详尽、指导效果佳,但内容较基础和硬核,较少考虑到普及性及趣味性。
(2)浅层指导型APP,具有功能多元、教学层次较浅的特征。其更接近综合急救平台,涉及一键呼救、培训报名等多个模块。急救学习作为次要模块,开发者大多打磨较少,功能不完善。
(3)游戏娱乐型APP,具有强娱乐、弱知识的特点。目前该类产品多为医疗题材的模拟器或娱乐游戏,场景搭建生动,注重帮助玩家感受氛围,沒有明确学习目的。
(4)模拟演练型APP,兼顾科普性和互动性。由于游戏化元素的加入,改变了用户“灌输”性吸收知识的局面,而是期待化探索。在输出知识点的同时,会根据不同意外场景设计模拟情境,用户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要点。
2.3 发展趋势和问题
基于前文研究和市场调研,可知急救学习APP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1)当下急救学习APP多往专业百科型发展。该类型下现存竞品种类繁多,应用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虽然知识内容丰富,但普通用户阅读起来难免感到乏味,除了遇到突发事件的刚需场景,日常很难激起用户阅读或探索产品的欲望,整体的动机驱动较弱。
(2)模拟演练型APP数量偏少,仅有的几款多为针对儿童的益智教育产品。其中涉及的急救专项集中在中暑、宠物咬伤等儿童常见意外场景方面,稍复杂的救护操作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甚少涉及。针对成年用户,以强科普、强体验为特点的模拟演练型产品匮乏,相关市场仍处于空白阶段,这也使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3 用户研究与行业调查
要想设计出合适的产品,必须深入了解目标用户和行业现状。基于该目的,本文通过多种调研方式梳理归纳急救学习领域的痛点、现状及需求。
3.1 定点街访
为了解普通民众的急救学习APP使用情况和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笔者前往某江浙地区地铁站,随机采访了50个市民。
(1)受访对象年龄集中在16~50岁,整体呈现急救技能掌握率低、专项知识认知度低的特点。接受采访的50个市民,除医疗从业者外均表示没有掌握救护技能。遇到患者发病,即使想救,也“不会救、不敢救”。其中,90%的受访者认为急救技能很重要,且愿意学习,但从未了解过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教学培训,实际的学习转换率非常低。
(2)相较于衣食住行等常规需求,应急救援的场景相对低频,约8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使用过任何急救类APP。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采取的措施排序是:第一,拨打120;第二,拨打从事医疗工作的朋友或家人的电话,寻求专业指导;第三,通过浏览器搜索应急救护方式,按照说明操作。
(3)约70%的受访者在浏览完急救学习APP后,表示学习模块的内容与浏览器检索出的急救操作信息相差不大,应用下载欲望不强烈。认为其核心优点在于:第一,按照不同疾病条目区分了急救专项,浏览路径明确;第二,部分APP提供离线下载功能,可当作手机上的急救技能电子书,预防断网的情况。
3.2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定性访谈方法,通常旨在获取或探索有关特定领域的信息。对短时间内了解有关行业、得到切实有效的设计建议来说,这是最合适的手段之一。本文访谈三位浸润急救教学多年的专家,对急救学习的要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急救类APP的功能建议形成了大致了解。
(1)急救涉及被施救者性命,不容任何草率。因此,专家一般建议学习者前往急救培训点,配合教师与器械进行学习并考核,避免独立操作。以当下的开发条件,急救类APP很难完全替代线下途径的专门学习,三位专家一致建议急救类APP的开发方向可往辅助化学习深入发展。如联动培训点的O2O平台、辅助急救学员进行课前预习及训后巩固等。
(2)专家表示,我国仍处在医疗急救体系构建的初期,不论是院前应急救治还是教学普及,都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初级课程师资配比达到1∶25,器械数量和教师精力有限,实训和考评流程被精简化等。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急救学员实训时长短,技能生疏,即使受过专业训练,也面临业务不熟练、不自信,仍然“不敢救”的问题。
4 急救学习APP的游戏化设计方法与实践
4.1 急救学习APP的游戏化设计需求
当下,游戏化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精神运动学或肢体技能到认知技能,甚至能对态度施加影响。除了传授记忆方法和高阶思维外,也多用来评估学员的能力、知识和技巧。常规流程下,急救学习者多从习得原理、熟知过程、操作练习三个阶段进行救护学习。这些学习需求化用到产品上,可分为学习功能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反馈设计三个方面[5]。
结合前文的研究结论,现有主流急救学习APP更注重知识输出,而弱化了技能评估,对用户来说缺少针对性的学习反馈,无法满足练习需求。通过游戏化的手段,急救学习类APP可以在“专项知识”学习板块的基础上增设“专项训练”功能,弥补练习与技能评估环节的缺位,以促进产品的功能模式升级,提高用户留存率。此外,该功能还能很好地补充线下学习者在专业场地外的训练场景,从原来的真人考核官判断向用户自检的形式转变,提高技能考核效率。
4.2 急救学习APP的游戏化设计原则
4.2.1 依据不同专项特点拆分教学内容
突发事件按照成因的不同存在本质差异,需要应用不同的救护知识与专项技能,如救护烧伤和心源性猝死,两者需掌握的知识量、技能、施救节奏均有显著差异。医学类知识由于专業性极强,普通用户在面对较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其专注力和持久力往往有限,更易产生倦怠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在对急救学习APP进行游戏化设计时,需充分考量不同专项的学习深度,力求在还原救护场景的基础上,按照技能和流程复杂程度拆分成多个环节。可以把每个环节看作游戏中的关卡,分阶段设立对应的情节和具体的目标,为活动注入意志、专注和可度量的结果,提高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效果。
4.2.2 情境化设置模拟真实事故现场
尽管不是所有的游戏背后都有叙事情节,讲故事却是教学游戏化的精华所在[2]38-42。急救教学依托的救护场景具有天然的故事属性,剧情可以在用户遇到问题时铺陈开来。急救学习APP可以以第一发现者的视角进行设定,给予用户拟真的情境和目标——必须在一场无法避免的危机中尝试拯救患者。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生命,并影响结局走向。例如玩家分数达标通关后,可以设计“你拯救了患者,医护人员已经将他送入医院,他会永远感激你的行为”的文本及视觉内容。反之,玩家会收到“这是一场遗憾的救援,希望你在以后的救援中能跟死神赛跑,抢救更多的人”。这些模拟真实事故现场的结局都是有效的激励元素,在提升用户友好性、互动沉浸性的同时,还可以让用户对正视生命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4.2.3 提供及时、直观的信息反馈和量化结果
在实体培训中,学员多通过器械教具进行实训和考评。通过实时反馈系统,模型可以实时计量操作人员的按压频率、深度等指标,并在操作不合格时发出视听报警信号,提示操作人员适时调整,以确保救护质量[6]。相较于传统的学习环境,游戏化在反馈频度和密度方面优势明显,活动中的反馈几乎随处可见。其往往可以唤起用户正确的思想或行动,并让用户根据信息性反馈采取后续行动。在常规学习中,急救学员弱项排查往往较难,针对这一问题,游戏化情境可以设置易错选项,并以知识点弹窗的方式实时反馈学员的操作手法是否正确,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弥补传统急救学习APP在操作评估和反馈上的缺位。此外,在最终评估环节,游戏系统可以提供评分与数据,帮助用户量化训练结果,以了解自身的水平并进行学习及复训决策。
4.3 急救学习APP的功能设计
应用程序(APP)学习虽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法,但其作为移动端设备功能的扩展,可直接调用设备中的多种传感器,设计出视觉、语音、触控以及其他各种有趣的交互形式(见图2)。利用这些互动功能,产品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急救过程,设计交互更多样的技能评测模式,包括选择、配对、语音输出、点触滑动等。例如救护操作前,必须向周围的人表达急救员的身份,并说“请您帮我拨打120并把结果告诉我,并就近寻找AED。现场有谁学过急救,过来帮我”。加入麦克风的调用,训练中可以检测用户喊出的语音文本,判断是否满足表达标准。持续按压胸部时,需要严格按照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这一环节可以参考节奏游戏的要素,通过体感检测的晃动感应设计,用户跟着界面动画按压,形成按压频率的肌肉记忆。引入上述细节能使用户的学习体验不再单薄,强化产品的使用动机。
4.4 急救学习APP的游戏化框架设计
在开始一个过程的游戏化之前,了解存在哪些框架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克里斯·达根(Kris Duggan)曾提出六个不同的游戏化框架,分别是社交忠诚、社区专家、竞争金字塔、温和引导、合作者、挑战[7]。每个框架都响应特定的业务目标,为启动和运行游戏化程序提供了可选路径。
急救学习APP设计相关的游戏化框架,以温和引导为主,挑战框架为辅。前者旨在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个分解步骤的过程,设计者可通过分解任务、进度可视化及正向强化的方式引导用户;后者则是通过目标、分数、不同结局因素的引导,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4.5 急救学习APP的视觉设计
急救学习APP具有医疗教育的科普性质,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色彩来取悦眼球,其更需要注重治愈性、实用性和严肃性,通常可参照常见的医疗保健色,如蓝色、白色、绿色等。如果能在局部点缀一些暖色调,则可适当消除烦躁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视觉素材方面,可多选取获得认证的医疗插图和官方救护真人演示视频作为设计内容,为用户展示更真实、清晰的专业内容。
5 结语
未来,急救学习APP可以在专业百科型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游戏化的元素,升级为具备模拟演练性质的产品,打破传统教学和人工评估的限制,打造高质量的学习工具,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凯文·韦巴赫,丹·亨特,韦巴赫,等.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6-18.
[2] 卡尔M.卡普.游戏,让学习成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10,38-42.
[3] 跨界发现游戏力:面向垂直领域的游戏市场版图及价值報告[R].腾讯研究院,2017-12-05.
[4] 白楠.游戏化设计方法在大学生运动APP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5] 王伟,廖航云.语言学习APP的游戏化设计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7(4):62-70.
[6] 罗雯,何小俊.心肺复苏技术的现代普及训练方法和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2):1434-1438.
[7] 克里斯·达根,凯特·舒普.商业游戏化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8-10,102-112.
作者简介:周薇(1998—),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交互设计、游戏化设计。
龙娟娟(1983—),女,湖南醴陵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据信息可视化、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