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在适老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22 03:56逯佳祥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环境设计

摘要:文章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性,并将老旧小区作为老龄化环境的集中代表,基于環境行为心理学理论,探索优化当前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行为心理学;适老化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04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形势。就中国而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18.7%,老年人总数和老年人抚养比较往年持续大幅上升。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各国一直在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优解,于是催生了各类积极老龄化策略。在环境设计中,推进适老化设计普及和改造迫在眉睫,此时环境行为心理学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环境行为心理学出发的积极老龄化,从人们栖居的社区开始,秉承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通过提高环境空间对老年人的包容度,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打造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适老化社区。

1 环境行为心理学理念剖析

1.1 环境行为心理学内涵

环境行为心理学一般分为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两部分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往往会把人的日常行为和周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向人们揭示内心深处对环境的欲求,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掘人类在环境中一言一行背后的内涵。

环境行为学着重探讨环境与人类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物质环境与人类活动各方面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更强的物质性。但不变的是借助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人类在生活环境中的活动与反应,从科学、社会等角度出发追寻环境与行为的统一,相关研究对环境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1.2 适老化设计视域下的理论适用性

1.2.1 空间认知与场所感

对人类来说,城市空间包括事实城市、想象城市和认知城市,三重空间交叠形成人类的认知地图[1]。在环境设计中,人们能够清晰地认知空间的前提是空间清晰可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逐渐下降,对空间的认知能力也随之下降,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事物不易忘记,怀旧心理就此产生。营造符合老年人气质、习惯且富有场所感的空间成为新的方向。

1.2.2 环境空间唤醒理论

在环境行为心理学中,有唤醒理论的概念,指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刺激,改变环境的情感性质,建立人与环境新的联系,从而刺激人类身体的自主反应[2]。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每况愈下,他们对外界的情感评价逐渐减少。其实老年人有不亚于年轻人的渴望,他们也想探索全新的环境,不再处于低迷的唤醒水平。充分考虑适老化的设计,能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圈,提供情感唤醒,能赋予环境场所精神,柔化老年人的内心,激发情感关怀。

2 适老化设计诉求

2.1 老龄化环境现状

当前住房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目前居住的房屋房龄已超过2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的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房龄已达40年。

纵观老年人居住社区的现状,老式社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等弊端,而在可持续性、适老性方面无法契合老年人的需求——无障碍设计不完善、户外设施不符合老年人体工程学等。

以老年人规模较大的洛阳市涧西区为例,涧西区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区,早年投建大批工厂,随之配套建造了数十个工人家属院。单位改革后,这些家属院处于尴尬境地——它们往往位于市中心,分布破碎零散,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加之居民几乎是退休工人,年龄较大,搬迁不便,拆迁难度大。久而久之,它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显得格格不入。

在绿化景观方面,由于小区建设是为了解决职工家属的居住问题,并未充分考虑特殊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设计比较粗糙,绿化面积本就不足,如今又多被私家车占用(见图1),导致整个小区呈现深灰色的基调,给人一种破败又压抑的心理感受(见图2)。老年人本身存在色彩辨认能力下降及子女陪伴较少的负担,这样昏暗萧条的环境并不利于老年人休养。小区道路几十年来不断分段修整,目前基本修整为水泥路,但多次修路后,路面水平高度、用料不统一,出行的舒适度大大降低。

此外,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极不合理。首先是楼道内,居民楼有7层,楼梯台阶高度为18~20厘米,一侧金属栏杆因年代久远而锈迹斑斑,这不仅给老年人上下楼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还在无形中为外出的老年人戴上了枷锁。其次,路灯较少,灯光昏暗,无法满足夜晚道路照明需求,极不利于老年人出行,甚至形成了一种牢笼感。最后,健身器材老化缺损严重,部分健身器材如平衡滚筒、双人腹肌板等金属焊接处断裂,老年人使用这样的健身器材会增加摔倒或拉伤的风险[3]。

2.2 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

2.2.1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来看,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的五感、记忆力、反应力等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老花眼、色觉辨认能力降低、耳背、健忘等情况,因此常人认为比较安全的空间在老年人看来却未必安全。而在聚居地中,安全性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相较于年轻力壮的中青年,生理衰弱的老年人显得尤为脆弱,甚至对自我保护十分敏感,如老年人会选择居住在靠近医疗设施的社区,他们需要更强的安全感。在满足安全感的同时,老年人也有不亚于青年人的社交需求。不再工作并不代表失去了生活,他们依然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而不是被社会抛弃。自我实现需求追求的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达到自我实现的一种极致体验。适老化设计的意义也在于此,尽管老年人已至暮年,但他们仍有追求活力的权利。

2.2.2 老年人的行为需求

在空间维度扩大心理需求后,行为需求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老年人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这为他们每天自发参与社会性活动提供了条件。自发性活動的产生与环境空间有直接的联系,如散步、买菜等。以散步为例,满足适老化要求的环境空间可以吸引老年人外出活动,从而引发社会性活动,如下棋、聊天等。调研洛阳市老旧社区发现,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年人围坐在居民楼单元口闲谈的情景,他们宁可坐在破损废弃的沙发或者摇摇欲坠的小板凳上也希望与更多的人交流。由此可见,老年人对社交活动有很大的需求,但受社区内公共设施的限制,老旧社区往往不能给予他们一个既能遮风避雨,又能提供多种活动方式的环境空间。

3 适老化环境设计应用案例

3.1 国外案例

在老龄化同样严重的新加坡,政府尝试建设综合性社区,其中的海军部村庄被新加坡总理誉为“未来公共住房的典范”,更是斩获2018年度世界建筑节最佳设计奖。事实上,无论是首个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和培训的综合性社区空间,还是有助于延缓及预防老年人失智症的疗养花园,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设计者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人文关怀。

海军部村庄整体从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寻找灵感,设计成整体的居住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分布商业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区、幼儿园、花园、小型公寓等。无障碍设施遍布社区,门槛一律改成平滑坡道,墙面加装扶手,瓷砖皆采用防滑款式,在室内的客厅和卫生间设有紧急拉铃,可以24小时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

在功能区的布局上,一楼有宽阔的公共区,居民可以在此自由组织活动,不需要担心新加坡的烈日和雨水。二楼设置可容纳900人就餐的餐厅,并提供符合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健康美食标准的三餐,在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同时,增进邻里关系,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医疗中心被设置在三楼和四楼,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五楼设置幼儿园,打破了老年社区年龄层僵化的局面,可以增加一家老小团聚的时光,让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感染老年人。

海军部村庄的顶层,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空中花园,梯田式的绿化起到了控温作用,同时扩大了绿化面积。顶层还开辟了150平方米的种植园,能充分满足老年人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在这样的小群生态中,人更愿意在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中逗留。在花园空间内,凹入的小空间往往更受欢迎,小群活动可以从边缘逐步展开,便于空间萌发勃勃生机。

3.2 国内案例

3.2.1 北京东方太阳城

东方太阳城是我国积极老龄化社区的典范。它采用开放的空间结构,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的子社区,并通过绿地、水体等景观连接过渡子社区,实现了社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开放,将整体空间花园化,并将社区的公共活动区域以不同的子社区分为不同的主题,在宏观空间行为的认知模式中,以家庭为中心,把各个地点、道路与家的位置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空间关系的网络。这种模式将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宏观环境环环相扣,创造出领域性的空间层次,满足了人们对私密性和社交生活的需求,又能避免过分接触或完全无接触,把握好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平衡[4]。

子社区模式也体现着围观空间行为“图式”的基本方面。围绕一个中心,组建周边环境,是一种传统布局形式,它深刻而直接地反映着一种社会向心性的理念,一种群居人类原发的心理需求。大大小小不同的中心与地点,彼此在拓扑学上、方位上可以构成人脑中的空间意向,让中心成为某个子社区或是整个社区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深化社区的可识别性[5]。

除了细致设置环境层次,东方太阳城还在户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的需求。从环境行为学的领域性作用来看,保证群体多样化有利于老年人实现自我认同,通过对领域的控制,给予老年人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提供交流的机会,满足老年人倾诉的欲望,便于其排解孤独情绪。

3.2.2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

合众优年是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CCRC,即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更致力于照顾老年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为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社区的室外景观设计别具匠心。巴克和莱特曾提出,行为与个人的心理情景及外在环境有很大关联,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场合会使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改变行为。合众优年正是利用环境行为场景本身的机制,维持动态平衡。它的景观组团与一般的居民区大不相同,没有铺天盖地的水景绿植,而是紧密地分布着休息区,并配合小而精致的水景植被柔化空间。小区内栽种了多种颜色艳丽的花卉,同时考虑到了老年人视力衰退的问题,让他们的暮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姹紫嫣红的鲜花,自然景观区还种植了不少药用植物,打造了属于社区的养生氧吧。另外,没有采用曲径通幽的道路设计方式,而是以清晰明确的动线引导老年人安全便捷地步行。为了使无障碍设计覆盖全区,即便最窄的道路也需要考虑轮椅等辅助工具通行及看护者活动,尽量设计成无台阶的缓坡。

通过研究老年人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一些有特殊作用的景观空间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圈和邻里生活圈分布。活动半径小的区域多设置小型景观和休息区;活动半径大的区域在各方向设置了茶室、健身房、种植区域、温室花房、木工作坊等,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探索乐趣,让整体空间活泛起来。

4 环境行为心理学对适老化环境设计的启示

社区内的道路设计要实现人车分流,人行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并选择平坦、防滑、无反光的材料,坡度减缓并做锯齿状防滑处理。不能使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如路口之间缺少缘石坡道过渡。要做到活动空间多样化,满足老年人锻炼、娱乐等多层次需求。道路及节点多设置休息座椅,充分考虑轮椅的活动半径。营造各年龄段的互动空间,让老年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相邻,满足老年人儿孙绕膝的心理需求及儿童看护需求。重点打造康复性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兼顾观赏性、康养性、互动性,考虑到老年人色觉衰减的问题,适当增加颜色艳丽的花卉;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的芳香植物;开辟少量菜地,满足老年人的农作需求。

室内环境方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变化选择符合老年人体工程学的家具;消除地面高差;加装更多隐形扶手,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摒弃对腕力要求较高的开关,采用抬杠式开关;拉近卧室与卫生间的距离,保证老年人生活动线流畅。

5 结语

在后疫情时代,居家养老成为普遍的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但也对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适老化设计改造中,应特别注意为老年人设计一个满足其行为心理需求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高质量、优环境、深感情的适老化社区。

本文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老年人居住条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对老年人居住行为心理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增强老年居民对社区空间的黏性,提出改善道路情况、优化植物配置、覆盖无障碍设计等策略,以期打造适老化元素和新时代特色相统一,符合城市文脉和地域性的适老化社区,为新形势下老龄化社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当前环境行为心理学在老旧社区改造中的指导作用还不是很明显,缺乏实验调研与足够的数据支撑。希望今后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能进一步指导实践,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体验感知,对今后的设计形成良好反馈。

参考文献:

[1] 彭健.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老年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2] 刘承恺.基于唤醒理论的老年社区移情现象研究[J].美术大观,2019(7):140-141.

[3] 陈丽丽,朱彤,孙新旺.后疫情时代城市老旧社区全龄户外康体空间营造探索[J].设计,2021,34(21):72-75.

[4] 罗奇,温子涵,余来彦.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小城镇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紫湖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2):20-24,30.

[5] 张馨.浅析城市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J].设计,2015(1):123-124.

作者简介:逯佳祥(2002—),女,河南洛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环境设计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