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童谣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21 16:13闵婷婷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游戏化策略

闵婷婷

【摘要】运用游戏化开展童谣教学活动存在着缺少内涵价值、缺乏灵活多样、缺失“儿童本位”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策略,真正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价值,让幼儿在童谣教学的“情境游戏”中体验乐趣,在“音乐游戏”中感受情趣,在“民间游戏”中找寻童趣,在“思维游戏”中迸发智趣。

【关键词】游戏化;童谣教学;策略

童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将游戏化运用到童谣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升童谣教学活动质量。本文积极探索有效的游戏教学法,以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引导幼儿从中体验到学习童谣的乐趣,进而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

一、游戏化开展童谣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游戏目标缺少内涵价值

每一首童谣都存在着自身特有的内涵与价值,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解读童谣,把握童谣的内涵,在这个基础上再设计游戏内容与目标。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游戏目标的定位,教师确实会出现把握不准确的情况。由于对童谣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分析不到位,教师会过多地注重游戏形式而忽略了对童谣内容的把握。这种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游戏互动也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在中班活动“比尾巴”中,教师创设了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游戏情境,幼儿自由选择要扮演的动物,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扮演的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听到这个提问后,有的幼儿说:“孔雀的尾巴会开屏。”有的幼儿则说:“松鼠的尾巴可以当降落伞。”到最后,“比尾巴”大赛成了关于动物的尾巴对动物具有特殊作用的大讨论。通过分析“比尾巴”这首童谣就可以发现,教师忽略了童谣中的“比尾巴”比的是动物尾巴的形态,可见,教师对游戏目标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因此,教师的提问也出现了偏差,将幼儿引导到了对动物尾巴作用的讨论,针对童谣的内容,教师的重点提问应该是“你的尾巴像什么?”或者“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2.游戏形式缺乏灵活多样

游戏本就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那童谣活动中的游戏互动形式也应是灵活多变的,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在集体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这样一来,会存在顾及了集体而忽略了对个别幼儿的关注,或者出现关注了个别幼儿而忽视了集体的现象,两者均不可取。

在中班活动“上海小吃”中,教师创设了“上海小吃店”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教师邀请一名幼儿做老板,其他幼儿轮流做顾客来买小吃,老板问:“你要买什么吃?”顾客轮流回答“我要买油条吃”“我要买小馄饨吃”“我要买小笼包吃”等,整个游戏环节单一地重复着老板与顾客的对话,做老板的幼儿与做顾客的幼儿也没有进行角色互换,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从起初的强烈逐渐变为平淡,可以说整个游戏互动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持续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每个幼儿对童谣中的词汇的掌握程度。

3.游戏互动缺失“儿童本位”

虽然教师已有“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游戏互动环节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主体地位,幼儿则处于被动者的地位,缺乏主体性。教师牢牢把控游戏环节的主动权,幼儿就无法在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探索,教师也无法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探索。

在大班活动“黄浦江上四座桥”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创设了黄浦江上游船的情境游戏,由教师带领幼儿游览四座桥。在游戏互动环节中,教师在船头,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跟在教师后面,当多媒体上依次出现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时,教师依次提问:“这是什么桥?”幼儿依次回答完后,教师随即要求幼儿跟念童谣。不难看出,教师在游戏互动的环节中处于主体地位,控制着游戏互动的过程,幼儿则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教师没有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幼儿也无法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游戏化开展童谣教学活动的特点

1.把握目标性与灵活性

童谣活动中,教师要在深入透彻分析和理解童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童谣的内涵,明确活动中设计的游戏环节是为童谣服务的,从而确定游戏目标。游戏环节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集体幼儿与个别幼儿的不同需求,幼儿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集体、小组、个别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力求两者兼顾,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游戏互动方式。

2.兼顾趣味性与启发性

童谣与游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利用两者自身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制定特殊的游戏规则等,使其能够吸引幼儿乐于参与到游戏互动中去。在游戏互动环节中,教师不应直接告知幼儿游戏互动的结果,而是要通过充分挖掘童谣与游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有效利用,从而触发幼兒的灵感,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启发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3.凸显主体性与情感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忌喧宾夺主,游戏环节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并给予幼儿最大程度的支持,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游戏环节的创设要给予幼儿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要能调动幼儿的情绪,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自我满足的同时能够获得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并享受其中。

三、游戏化开展童谣教学活动的策略

将游戏化运用到童谣教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准确把握童谣内涵的基础上选择并设计适宜的游戏教学法。有效的童谣游戏教学策略是提高童谣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四大童谣游戏教学策略。

1.情境游戏体验策略

情境游戏体验策略必须要有一定的“情境”支撑,因此需要内容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并具有一定故事情境的童谣,有利于教师抓住童谣中的故事情境或者创设与童谣有关的情境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在玩中学童谣的兴趣。

在小班童谣活动“鸭子”中,教师首先对“鸭子”这首童谣进行分析,童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以及喜欢吃鱼的特点。因此,教师结合多媒体创设了小鸭抓鱼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鸭宝宝,从创设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去草地游玩的情境开始,到最后设计了鸭宝宝抓小鱼吃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以此来吸引幼儿,使原本平淡的学念童谣变得有趣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念童谣。在活动中,幼儿大胆表达,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情境游戏的创设首先要与童谣内容有关联。其次,教师要提供适宜的场景、道具,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幼儿感觉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体验到在玩中学童谣的乐趣。

2.音乐游戏融合策略

童谣除了具有趣味性,在节奏上还富有音乐感,朗朗上口,音乐游戏融合策略就是将童谣与音乐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音乐游戏为载体,融合旋律、节奏等元素,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创作。

《金锁银锁》这首童谣节奏鲜明,尤其是“金锁银锁,嘎啦啦啦一锁”这一句能有机地与音乐游戏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与不同的乐器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选择了我园具有园本特色的乐器锣鼓书,利用锣鼓书“迭”“咚”“厂”“哒”四个鼓点节奏两两结合,让幼儿在听辨鼓点节奏时感受童谣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音乐特质明显的乐句,针对《金锁银锁》这首童谣,教师选择了一段有明显长音和重音的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始终由音乐游戏贯穿,幼儿不再是枯燥地模仿学习,而是在听听玩玩中自然而然地学念童谣。

其实,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节奏游戏、听辨游戏之外,还有歌舞游戏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可利用的音乐元素,并在童谣中融入音乐的元素,让幼儿在感受童谣韵律美的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民间游戏互动策略

童谣来源于生活,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好玩”。其实有许多童谣的传播就是融合了经典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互动策略发挥了民间游戏的独特魅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游戏,从而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童谣。

例如《拍大麦》这首童谣,教师融合了经典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游戏规则:两个人一组,当说到“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开始打大麦”的时候,一个人双手合拢,同时另一个人双手去摸对方的手背,一共交换摸四次;当说到“噼噼啪,噼噼啪”的时候,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拍出节奏。最后说完“咕噜噜噜猜”以后就可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了。幼儿听完游戏规则后能很快地理解,通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的游戏互动,幼儿逐步感受到边念童谣边玩游戏的快乐。

其实,一首童谣可以与一个民间游戏相结合,也可以和多个民间游戏结合起来,体现出游戏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只要教师挖掘出民间游戏和童谣的内在联系,甚至还可以将童谣进行改编,使两者更自然地整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感受民间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加深对童谣的理解。

4.思維游戏联想策略

思维游戏联想策略适用于具有主题性的童谣活动,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联想,将联想的内容以图画、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形成思维导图。在由童谣转换为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输出为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玩转童谣的无穷乐趣。

例如,“中国节”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一首童谣,其中包含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在活动中,教师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中心大气泡,由幼儿根据童谣内容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图符的形式记录在发散的小气泡中,如在中秋节的小气泡中画了月饼;在端午节的小气泡中画了粽子……幼儿看着思维导图念起了“中秋姆妈买月饼,端午外婆包粽子……”。随后,教师又提供了新的空白小气泡,引发幼儿联想并创编童谣。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迸发灵感,“中秋全家来赏月,端午一起赛龙舟……”一首首创编的“中国节”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围绕一首童谣,教师可以提炼一个主题或若干个子主题开展思维游戏,激发幼儿创编童谣的兴趣。在思维联想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不同的思维导图,教师要善于提供引发幼儿思维的游戏支架,让幼儿在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童谣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光芒,并感受到童谣语言的魅力,也体验到创编童谣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姚金霞.创新童谣教学模式,调动幼儿游戏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2]赵丽媛.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

猜你喜欢
游戏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游戏化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研究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