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真实人物事件加以改编,融入影视语言,深化故事内涵,来阐述当今社会现象与人生哲理。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不仅仅是展示想要的人物故事,更是将人物看作是社会缩影,聚焦关键社会问题加以深化,发挥微电影艺术语言的渲染力与感染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为主要对象,以微电影策划模式为核心,通过探究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类型与特点,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剪辑手法等方面系統提出策划模式,并结合微电影策划的实际经验,归纳总结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模式的实施对策,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人物形象;策划模式;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引言
2014年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中明确指出,应制作播出以“适合网络传播、体现时代精神”的微电影为主[1]。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国家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电影交流合作活动。自2018年以来,微电影的兴起也使得相关赛事活动不断增加,由政府、民间企业、高校等创办的展映活动越来越丰富,以“小人物”反映“大现象”的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得到了重视[2]。基于每个人对人物故事的不同理解,通过贴近人物记录的创作方式,将社会现象运用影视化的艺术方式展现,引起观众的深思。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价值不置可否,通过对该类微电影加以策划,制定系统化的策划模式,有助于促进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规范化发展,对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物故事类微电影概述
(一)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类型
基于人物塑造方式的视角,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真人真事真名为基础策划的微电影,该人物通常具有非凡的成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策划并演绎该故事来展现杰出人士的多彩人生。二是真人真事化名策划的微电影,对人物事迹进行艺术加工和融合后形成影片,其中大部分的故事均可追溯,主要讲述人物功绩以及故事结果,引起观众的遐想。三是虚构人物故事微电影,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切实的人物,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改编、奇幻故事塑造等,主要阐述故事中的精神,引人深思[3]。
(二)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自身具有周期短、规模小、要求低等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特点有三:一是以人物故事题材为主导,通过对人物家庭环境、人际关系、情感发展、故事走向等加以塑造,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策划微电影的内容,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真相,反映现代社会中的各类现实问题。二是实验性探索的特征,微电影拍摄门槛较低,使得大量的人才开始进行拍摄的新探索,尝试融入原本无法运用在电影拍摄中的元素,强化微电影的艺术表达,达到另辟蹊径、抽象展现故事内核的效果。三是亚文化元素的发展与融合,人物故事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而现实生活正处于高速发展与变化当中[4]。新的文化潮流在社会中不断涌现,也使得拍摄的微电影中出现了较多亚文化元素,如新的流行词汇、流行思想、变声渲染等,使得微电影揭露人物故事背后深意的方式千变万化。
二、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策划模式
(一)叙事结构策划
叙事结构可根据人物故事走向、传递的人物思想、人物个性塑造等方面分层策划:一是明确叙事理念,不论是否是真实人物故事改编,人物本身应具备精神理念,通过宣扬个人精神来丰富故事剧情。从本质上来看,叙事理念是对人性化的追求,在凸显故事中心思想的同时,抽象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内容,与故事相辅相成。明确叙事理念能够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凝聚力,不会出现脱节、出戏的故事情节,能够为后续故事策划进行良好指导与铺垫[5]。二是选择叙事结构,符合故事走向的叙事结构能够使得人物故事更加富有戏剧性,合理贯穿故事的起因、高潮与结尾,避免平铺直叙带来的乏味感。多样化的叙事结构能够丰富故事层次,形成时空交错,强化艺术表达。三是交叉叙事视角,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可从主人公视角、旁观者视角等对故事加以讲述,交叉叙事视角不仅可强调人物关系,通过关系来梳理故事脉络,也能够在故事中埋下更多的线索,等待观众去挖掘和发现。四是聚焦叙事内容,人物故事是该类微电影的核心所在,聚焦人物故事,凸显真实、不造作,使得人物更加具有生命感,展现人物故事的情怀。
(二)人物形象策划
人物故事类微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策划同小说、戏剧等相同,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微电影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具体的策划方式有:一是人物外形特征的凸显,故事是人物的故事,人物是为了故事而刻画,通过服装、道具、化妆等手段刻画形象,遵循形神兼备的原则,使得人物一开始出场就能够带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在形神刻画的基础上,通过身材、服饰等外形特征来凸显人物的职业、年龄,与拍摄的环境融为一体,为人物形象的打磨做铺垫[6]。二是人物心理特征的描绘,人物心理的展现并不是直白的、可描述的,通过艺术方式、行为活动、面部表情等,来展现人物个性,与故事内容以及情节走向相呼应,能够强化人物故事的合理性。三是人物关系的安排,每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其他角色的安排以及人物关系的调整,通过关系矛盾、关系反馈来烘托情节,这样故事的展现将牢牢围绕着主人公,符合人物故事的基本刻画方式。不仅如此,在人物关系中塑造矛盾、冲突、亲密,能够烘托人物形象,使得主人公角色更加饱满,富有生机。
(三)视听语言策划
视听语言是电影艺术的基本塑造手法,想要完整地打造人物故事,视听语言不可或缺,其主要策划内容有:一是人声的策划,语言可分为对白、画外音两类。其中,对白是人声的主要表现方式,通过对话来推动剧情,使得观众深入了解故事情节。画外音则是通过声音延展,对画面内容加以延续或解说,形成较好的互补。饱满的人声能够凸显人物情绪和心境,更好地描绘人物心理,展现对白在故事情节中的价值。二是音乐的策划,即自然声音或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烘托人物故事氛围,铺垫情节变化,使得微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激发观众的共鸣。
(四)剪辑手法策划
剪辑手法可将单独的镜头衔接、融合,运用技巧强化视觉效果。在人物故事类微电影方面,叙事蒙太奇的方式十分常见,将时间、空间加以转换,弥补传统人物故事的单调,达到更强的艺术表现力。表现蒙太奇是通过动静镜头的组合和转化,凸显情节中的人物感受,展现人物心理。在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下,越来越多的效果剪辑手法得到了創新运用,均可策划运用到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当中,引导观众通过方方面面来领会故事思想与内容。
三、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注重映射人物成长与情感经历
以上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的过程中,并不是越多的表现手段越好,而是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段与方法。人物故事的核心在于主人公及其故事内涵,运用细节和多样化的描绘方式,映射人物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每个角色、每个决定、每个行为的诞生是角色历经千万所汇聚的结果,这一结果的展现不应过于草率。层层铺垫、层层递进地讲述人物故事,能够使得观众理解人物的选择与行为,能够与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微电影时间较短,把握每个人物的细节,详略得当,掌控节奏,并适当压缩故事剧情,使得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短小但不粗糙,才能够起到凸显人物形象的关键性作用,让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二)强化拍摄与剪辑中的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的梳理能够确立主人公的核心定位,由于人物故事类微电影时间短、人员有限,无法通过诸多关系的展现来铺垫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关系的塑造相对困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明确角色的关系以及其中产生的微妙变化更是困难。可通过灵活运用拍摄剪辑,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行为、对话、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来确立角色形象,便于观众更好地梳理剧情逻辑,把握关键的剧情内容。尤其是在人物之间产生冲突时,关系变化将会带来行为、表情、选择等一系列的变化,对变化的塑造将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使得观众深刻理解人物行为。
(三)升华表演突出人物性格与想法
许多微电影的拍摄是低成本的,无法聘请到专业的演员参与拍摄。升华主人公的表演来突出人物性格,强化对人物行为细节的处理,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想法。在此之前,演员需了解人物的成长经历、故事发展与角色性格,反复观察、揣摩与实践,在拍摄中充分展现人物心理的变化,才能够使得人物故事类微电影更加具有代入感,让观众感受到演绎的真实,在真实之上产生共鸣。此外,演员还需基于个人理解,在演绎的过程中对角色加以丰满,增设属于该人物的细节,使得角色更加生动,符合观众心中的预期。
(四)注重各种策划手段的融合表现
在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策划手法选择的过程中,需注重各类方式的融合与适配性。如果策划手段融合不足,则很容易出现脱节、出戏、不明所以的问题,使得观众逐渐失去耐心。并不是需要将所有好的手法均用到其中,科学选择适度的方法更加重要。在微电影拍摄后,还需对素材加以反复揣摩与尝试,选择效果最佳的表现方式,在影片中营造亲切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典型的人物故事传递正能量,引起观众的深思与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类型加以分析,能够看出凸显人物性格、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是人物故事类微电影的主要特点,在新的市场环境面前,人物故事类微电影可从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剪辑手法等方面加以完善,强化对人物个性的表达,使得人物形象与故事更加富有戏剧性且完整。在策划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还需注重映射人物成长与情感经历,为故事的走向打好铺垫。在故事中进一步强化人物关系,通过拍摄、剪辑等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最后,强化人物角色自身的表演,运用微表情、动作姿态等,展现个性与想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引起观众共鸣。
参考文献:
[1]王在宁.试论微电影故事中的“三一律”[J].戏剧之家,2018(28).
[2]王逸凡.微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构思以及方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7).
[3]韩春萌.新传媒下微电影的“微艺术”探微[J].电影文学,2018(5).
[4]钱玉华.浅谈微电影中主题的提炼与呈现[J].戏剧之家,2017(22).
[5]徐娴.对微电影剧本创作切入视角的相关分析[J].大众文艺,2017(20).
[6]李海龙.讲好人社故事 传播好人社声音——人物微电影《老孟的“梦”》创作日志[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6(8).
作者简介:高常月(1970—),女,汉族,北京人,大学本科,管理学学士,记者,中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人物通讯、电视专题片、微电影等策划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