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

2023-06-21 21:14王容
幸福家庭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园幼儿

王容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不但蕴含着民族精神与道德观念,还包含着审美与价值取向等,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基于此,幼儿园要加强民俗文化的应用,通过富有魅力的民俗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在体验与感受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本文分析了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的策略。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基础和重点,但当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挖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类型过于单一、民俗文化的开发流于表面、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与幼儿的生活处于割裂状态,这使得民俗文化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实际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同时,一些幼儿园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或者是民俗文化与课程活动的融合过于牵强,这阻碍了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实施泛化与孤立问题

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泛化,二是孤立。泛化的主要表现是生搬硬套,这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也会使民俗文化的融合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区域活动为例,在其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使活动更具特色,也能使幼儿在体验风土人情与本地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但当前民俗文化的渗透存在着跟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设置也出现了问题,从原来的多元化朝着单一化发展,这不利于区域活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存在一定的孤立现象,部分幼儿园会专门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将其与其他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等割裂开来。民俗文化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未能做好融合,缺乏关联性,这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使民俗文化与课程的融合难以取得良好成效。

二、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的方法

(一)做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

幼儿园课程中民俗文化的渗透,最为基础与关键的是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强化文化意识,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在开发和筛选民俗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又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量,全面统筹。这样民俗文化才能走进幼儿的世界,幼儿才会喜欢上民俗文化,在参与、体验、感受、动手、探究、想象中真正获得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教师需要通过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源,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和幼儿园教育目标,整合与筛选民俗文化资源,让民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民俗文化涉及面广,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美食、工艺、节日、歌谣、戏剧、舞蹈、绘画、祭祀活动、神话故事、游戏等。教师在搜集、筛选、整合民俗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好匹配工作,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实际需求等,挑选出合适的民俗文化内容,建立民俗文化资源库,做好分类,进而有针对性地将其渗透到园本课程中。

以美食文化为例,幼儿往往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以民俗美食为主题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先让家长带领幼儿进行调查,了解本地的特色小吃和美食文化,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将会对本地美食有系统、全面的认知。过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交流活动,给幼儿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本地美食,并说说其特点与蕴含的饮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总结得不全面,或者表达得不清楚,教师要及时补充与纠正。

(二)利用创设情境渗透民俗文化

在结合幼儿园课程与民俗文化的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幼儿了解民俗文化的兴趣,促使幼儿真正走进民俗文化,在了解和感受中爱上民俗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自主发展。情境式教学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十分重要,能为幼儿提供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探究中了解民俗文化,形成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幼儿热爱家乡与祖国的情感。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如制作课件或准备相关视频,在课程活动中演示与播放,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认识与了解民俗文化。比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草塘镇舞龙跳狮的风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或者是直接播放舞龙跳狮的视频,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幼儿能在身临其境中了解和感受地方传统风俗。相较于听故事,幼儿观看视频的兴致更高。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与舞龙跳狮有关的动画片,让幼儿了解其中的神话传说,在观看过程中认知、感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组织与引导幼儿参与各类民俗文化活动

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发展。以民俗游戏为例,其包含了跳绳、打陀螺、跳格子、扔沙包、滚铁环等,易于幼儿操作与学习,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民俗游戏,这不但能使幼儿获得新鲜感,也能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民俗游戏的乐趣,锻炼运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动手制作游戏道具,如画格子、动手制作沙包等,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師可以将民俗文化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定期组织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剪纸、扎染、皮影、戏剧、版画、陶艺等文化艺术。在幼儿对上述民俗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幼儿准备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比如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剪纸,或者是动手制作皮影进行表演。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制作的剪纸作品贴到墙上进行展览,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开展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幼儿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明确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准备相关材料,组织幼儿包粽子,观看划龙舟比赛,深化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与了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以元宵节为主题的猜灯谜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彩灯,并将制作的彩灯悬挂在教室内,在班级内营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使幼儿在体验和参与中了解民俗文化。教师也可以搜集有关民俗文化的活动信息,将其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周末带领幼儿参与和体验各个地方的民俗活动,如学习手工编织、观看传统歌舞表演、参观与学习雕刻等。

(四)一日学习中渗透民俗文化

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的一日学习中,以凸显文化教育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传统民间音乐开展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唱或编舞,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不同音乐的风格和魅力,并在其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又如,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动物的图片,在活动中要求幼儿从这些图片中选出十二生肖的图片,并按顺序将其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分享与十二生肖相关的故事。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动手制作十二生肖的卡通头像,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仿动物的动作,并探讨十二生肖各自代表怎样的形象等,使其在活动中充分了解我国独特的生肖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民俗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做好调研工作,并结合幼儿的学习水平进行预设与评价,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在恰当的时机融入民俗文化,使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传承、应用、创新民俗文化。教师可以每周组织民俗文化特色活动,打造文化走廊,结合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创建民俗文化艺术区域和民俗游戏区域。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阔幼儿的文化视野,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与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

结语

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教育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使幼儿受到教育和熏陶,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幼儿园课程中民俗文化的渗透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类型单一、课程实施泛化与孤立方面。在幼儿园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与功能,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匹配,另一方面要利用情境式教学、组织各类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渗透民俗文化等方式使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完美结合,从而帮助幼儿认识民俗文化,使其在实践中喜欢上民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情感。

(作者單位:瓮安县猴场镇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幼儿园幼儿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