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与物价水平的联动关系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06-20 08:25:32陈海龙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物价水平股票价格货币政策

陈海龙,朱 华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和市场稳定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从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费雪方程式(MV=QP)来看,在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的商品总量相对稳定时,货币流通量决定物价水平,即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同向变动的密切关系。但是纵观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却出现了有悖于上述理论的现象。过去20 年,我国货币供给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9.4%,2009 年增速更是高达28.5%;相比之下,CPI变化相对平稳,年均增长率仅为4.3%,2009年甚至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①参见《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580067333139432&wfr=spider&for=pc。。由此看来,现实中货币供给的增加并未带来预期中物价水平的上升,传统货币数量关系似乎已不完全适用。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需要结合当下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另外,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对居民财富分配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股票市场波动与居民资产和消费支出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从消费结构视角探讨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物价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诊断指标之一,其与股票价格、货币供给有着系统的联动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关联特征。若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波动脱节,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混乱,从而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若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脱节,则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功能失效,甚至加速物价波动,导致通货膨胀或滞胀;若物价水平与股票价格波动脱节,则可能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同样会引起经济发展偏离正常轨道。可见,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之间自成一个小型的经济运行系统。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人民生活水平不易受到大的波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这一重大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增强,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货币政策能够将调控作用更加快速地传导于股票价格和物价水平,并通过股票价格和物价水平获得及时反馈。那么,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传导效应有多大?其影响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需要借助相关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在假设三者自成小型系统的条件下,重点考察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和结构形态。

一、文献简述

通过考察既有文献可以发现,有关物价水平、股票价格、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两两之间关系的探讨相对较多。

(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黄希睿[1]选择2003—2019 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有一定影响。王茜[2]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明显不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节效果更为长期和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果相较于前几个时期更加稳定和有效。杨濮萌[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会影响股票市场波动,但股票市场波动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动,它们之间有着单向、长期均衡的关系。杨立生[4]运用TVP-SV-VAR 模型,从冲击时间、响应程度、持续期3 个维度考察货币政策、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时变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均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

(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张炜[5]选取2005年8月—2018年7月的月度数据,研究不同区制下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推动物价水平下降,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物价水平上升,且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受到的冲击是非对称的。程启智[6]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物价指数的上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价指数不仅与当期货币供给有关,还与前期货币供给有关,且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有一定的反作用。王金明[7]基于景气分析的思想,运用动态因子模型研究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传导关系存在时滞性。李宏瑾[8]、徐鹏[9]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从结构视角进行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物价水平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韩娅玲[10]选取2016年1月—2021年3月上证指数的日度和月度混频数据,运用GARCH-MIDAS 模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进行研究,发现长期来看物价水平与股票价格波动相互影响。任爱华[11]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并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风险日益增大环境下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冲击有着由强到弱的短期负向影响。王劲松[12]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会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劳动者收入对政府购买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和物价水平。孙力军[13]研究发现,在债务总额为前定变量的情况下,股票价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会反作用于物价水平。

综上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对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个变量两两之间关系的探讨相对较多,但缺乏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的研究,且已有研究对变量滞后关系考虑不足,实证方法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当期变量关系的反向因果可能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将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 个变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这样更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特征;二是基于系统思维,考虑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过程及其联动性;三是借助VAR 模型,考虑变量滞后特征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与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

“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①参见《央行: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9540606858390&wfr=spider&for=pc。。经济发展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货币政策会随着经济变量的变化而调整,从而达到整个经济体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保持货币政策自身定力,才更有助于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当物价指数发生变动时,中国人民银行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这会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还会影响物价水平。由此可见,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自成系统,存在着复杂且均衡的不对称联动关系,其理论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的影响机理图

通常来讲,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其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收益预期和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物价水平。依据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等,居民的消费路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预期是影响物价水平变化和股票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从投资预期角度来讲,股票是金融产品,人们日常消费多为普通产品,但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会大大增加,从而会在有限的资产中加大股票投资,减少普通商品消费,此时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从消费行为角度来讲,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由于总资产价值增加而使自身收益增加,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获得足够收益时便会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会利用自身财富进行消费、投资、捐赠等,从而导致社会总资产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的传导途径较为复杂。货币政策有三大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工具通过调节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再影响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导致物价指数上升,意味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会下降,若不能很好地调节其中的关系,就可能导致经济失衡,此时政府为了减少货币供给就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由于通常居民消费没有保值增值性,居民消费常依赖于对历史物价水平的波动判断,所以只有在长期内,当货币供给持续变化刺激社会经济发展时,物价水平才会有明显的变动。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会促使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但物价水平过高又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这时央行多会减少货币供给。

一般来说,央行会借助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资金流动性,从而造成股票市场波动,也会通过引导宏观经济变量发生变动进而对投资者预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引起股票价格波动。另外,股票市场会通过影响托宾Q 值来影响社会经济总产出,进而对货币政策产生间接影响。具体来说,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以下3条路径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一是货币供给增加,投资者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便会向股票市场投入更多资金,从而引起股票市场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上涨;二是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此时居民会增加股票投资而减少储蓄,这会促使股票预期收益增加,进而引起股票价格上涨;三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变化调整货币政策,投资者预期发生改变后会重新分配资产,进而导致股票价格波动。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复杂且长期均衡的联动关系,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货币供给变化引起股票价格波动,而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又会反作用于物价水平。因此,只有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保持物价水平稳定,才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下文将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期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物价水平长期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分析

(一)模型设定

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联动关系,彼此间相互影响,很难区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故本文将这3个变量纳入同一模型进行分析。另外,因这3个变量之间的同期波动存在一定的内生性,故要科学分析其中的复杂关系就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变量之间的地位应是对称的;二是3个变量需同时纳入模型;三是应考虑变量滞后关系引起的内生关系。对于此类问题,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较为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选择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和物价指数3个指标分别代表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和物价水平,构建VAR模型如下:模型中,MPt、SVt和CPIt分别表示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k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α、β、γ、ω是模型中的待估参数,εt为随机扰动向量。

(二)变量选取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联系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的纽带,是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货币供给有相对供给水平和绝对供给水平之分,相对数剔除了规模的影响,比绝对数更能反映供给力度,故本文选择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作为货币供给的分析变量。

2.股票价格波动。为保持研究数据与货币供给、物价指数等统一,本文选取具有流量特征的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作为股票价格波动的分析变量。

3.物价指数。物价水平是我国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之一,可全面反映多种市场价格变动及其对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常用的物价水平测算方法主要有3种,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指数。其中,消费者价格指数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并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变化。国际上,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是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本文研究变量包括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波动,故从消费角度出发,选取最常见的测算物价水平的方法,即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性研究变量。

(三)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2007 年1 月—2021 年10 月共178 期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研网统计数据库的相关资料,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由表1 可知,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的均值均为正,但三者的离散程度差异较大,其中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性最大。另从偏度来看,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偏度大于0为右偏,而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偏度小于0为左偏,三者峰度均大于3,为尖峰厚尾分布。

那么,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的传导效应及影响关系又是如何呢?对此,可从趋势分析中获得一些判断。为了解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之间联动关系的变化趋势,本文将所选数据绘制成趋势图,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与物价水平的趋势分析图

由图2可以看出,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和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在走势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研究期内,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总体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之前我国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相对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了通货膨胀,政府为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由紧缩性货币政策转为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2008 年10 月—2009 年10 月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突然增高,波动相对较大,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股票市场迎来了较长时间的繁荣。

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两者走势相似性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在2007 年至2008 年初,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走势差距缩小,受经济过热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保持高位运行且波动较大。但在2008年3月—2009年7月间,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开始大幅下降,之后虽逐渐上升但始终保持低位运行。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变化,面对亟待调整的经济结构,政府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主要通过定向投放货币来提升短期操作的便捷性,使得资金流向了特定行业和领域,比如金融支农、增加农业贷款、对小微农企进行“精准滴灌”、支持企业创新等,故此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并没有对物价水平产生强烈冲击。

从走势上可以看出,股票价格波动与物价指数变动存在一定的反向变化态势。2008 年前,物价水平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但此阶段股票价格波动不断减弱,2008—2009 年间,受金融危机影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股票价格波动持续加剧。由此可知,股票价格上升会促使物价水平下降,而股票价格下降会促使物价水平上升。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联动关系,其中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货币供给变化会引发股票价格波动,而股票价格波动的方向与物价水平变动的方向相反。

四、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分析

1.模型平稳性检验。为进一步探讨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接下来的模型估计和VAR 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在对模型进行估计之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变量的平稳性,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个变量的原始序列临界值均没有通过检验,所以还需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并进一步进行单位根检验。后续检验结果显示,在满足不同“截距+趋势”的条件下,三者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变量通过平稳性检验,可以进行VAR建模分析。

在对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个变量的联动关系进行VAR模型估计之前,还需对模型的滞后阶数进行判断,本文分别计算了logL、LR、FPE、AIC、SC、HQ 评价的指标值,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LR、FPE和AIC的指标值均支持滞后两期建模,依据最小简便原则,本文选取2阶滞后建模较为合理。

表3 滞后阶数检验结果

2.模型估计。对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进行实证建模分析,VAR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VAR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4 可知:货币与准货币供给同比增长率(MP)受自身前一期影响和前两期影响的系数分别为0.9935 和-0.0071,深证综合指数波动率(SV)受自身前一期影响和前两期影响的系数分别为0.0503 和0.007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受自身前一期影响和前两期影响的系数分别为1.0550和-0.0871。从这3组滞后系数可以看出,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3 个变量均受前一期自身惯性的影响最大,三者之间存在不对称的联动关系。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减少会引起物价水平下降;长期内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速度减缓,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下降速度加快。股票价格波动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影响,反映出我国股票市场变动有一定的信息滞后性,并不能很好地对经济发展作出提前预期。另外,物价水平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3.单位根检验。模型估计结果中部分变量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系数是否会影响模型的系统稳定性呢?这需要通过模型整体的稳健性检验来判断。本文对VAR 模型估计结果进行了单位根检验,结果(限于篇幅,文中未列示)表明,模型检验的特征值均在单位圆内,说明有部分变量尽管没有通过检验,但模型整体是平稳的,所构建的VAR 模型估计结果是稳定的,VAR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用来解释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

4.脉冲响应分析。从以上VAR 模型的分析中可以判断出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相对稳定且复杂的不对称联动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联动关系的冲击特征,本文在VAR 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代表要关注的变化趋势,上下虚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

图3 脉冲响应分析结果

由图3 可知,货币供给受自身发展的冲击影响较大,货币供给受1 个单位冲击后,10 期内均不能回归到初始状态,受冲击影响回归到初始状态的速度较慢。当货币供给受物价水平1 个单位冲击后,政府会先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然后调整为宽松性货币政策,主要原因在于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将实施更为有利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但是紧缩性货币政策通常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因而随后政府会逐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需注意的是,因物价水平上升而采取一次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后,需要实施多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调控才能回归到初始状态。当货币供给受1个单位股票价格波动冲击后,第3期基本即可回归到初始状态。

当物价水平受外界1 个单位的冲击后,受自身影响最大,较难回归到初始状态。从图3 可以看出,当物价水平在受到自身1个单位冲击影响后,冲击作用在前两期始终处于上升状态,随后开始减弱,但始终没有回落到原点。这说明价格指数具有刚性,在分析期内受其自身冲击影响较大,且回归到初始状态的速度较慢。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在短期内并不会表现出较大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明显,经过两期的波动后基本回归到初始状态,但长期内股票价格上涨会影响股票投资者的选择意向,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的转换,且股票价格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成本,最终表现为股票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冲击在长期内表现出负向影响。

股票价格波动受外界1 个单位的冲击后,第1 期受自身的冲击比较大,随后这种冲击作用逐渐减弱,最后趋于0,甚至长期看还会产生负向影响。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冲击前期都较大,但随后会逐渐回归到初始状态。相比较而言,短期内,股票价格对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的波动均比较敏感,但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受到物价水平冲击作用的影响比受到货币供给冲击作用的影响更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且不对称的复杂联动关系,当一个变量受到外界冲击影响后,系统内会形成循环影响的过程,较难回到初始状态。其中,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股票价格波动,而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又会反作用于物价水平。

5.方差分解分析。为探寻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其中一个变量受外界冲击影响后,系统循环对冲击的分解效应,本文在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估计方差分解情况。方差分解可以描述各个变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依据每个变量的关联程度对其产生的贡献率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测算的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联动关系滞后10期的方差分解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方差分解结果

由表5 可知:从长期看,股票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冲击影响最大,所占比重一直在90%以上,而物价水平和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冲击较弱。相较于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冲击影响更大,但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经济现实相吻合。而对于反映物价水平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其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但冲击效应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而增大。

(二)经济学阐释

前文主要运用VAR 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在长期和短期内的动态关系,接下来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

1.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长期来看,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强关联性;短期来看,从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物价水平在受到货币供给的冲击影响后会迅速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具有持续性且二者的相关性明显弱化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本文认为这与近年来我国采取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定向投放货币使得货币投放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准货币数量发生了变动,但准货币并非流通货币,只有将其转变为流通货币后才能对物价水平产生实质影响,故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另一方面,现实中存在的虚拟经济及房地产市场过热等,最终造成短期内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弱化。

2.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联动关系。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效果由正转负,且有一定的时滞性;短期来看,货币供给变动会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人们手中的资产增加,此时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为逐利便会将手中资金用于购买证券资产,从而引起股票市场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上涨;但当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经济过热、产能过剩时,央行通常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进而使得股票价格下降。另外,由于股票市场信息传递的不畅通,货币供给增速的变化并不会当即冲击股票市场引起股票价格波动,而是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冲击影响,这使得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

3.股票价格波动与物价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短期来看,股票价格与物价水平同向变动,但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冲击影响是负向的。这是因为:当期股票价格的上涨可能使投资者产生财富幻觉,增加投资收益预期,从而增加消费促使物价水平上升;但长期内,股票市场因股票价格的持续上涨而吸收了大量的居民财富,最终可能因股票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而产生“挤出效应”,挤占居民原本进行消费的资产,从而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上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VAR 模型研究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选取2007 年1月—2021 年10 月共178 期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其一,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不对称的复杂联动关系。物价水平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其二,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受到外界冲击影响后,三者都较难再回归到初始状态。股票价格波动和物价水平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而当货币供给大幅增加时,会促进商品生产,导致物价水平上升,促进消费者增加对股票投资的偏好,进而促进股票市场繁荣、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且这种关系是均衡稳定的。其三,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股票价格波动会反作用于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变化会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物价水平通常具有短期惯性,短期内股票价格波动会促使物价水平上升,从而影响股票投资者的选择意愿,但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冲击影响是负向的,但影响程度并不大。当货币供给大幅增加时会造成通货膨胀进而产生虚假的市场繁荣,居民会将大量资产投向股票市场,促进股票市场繁荣和物价水平上升。

(二)对策建议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当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过高的房价严重影响物价水平时,政府应采取更为灵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以控制经济的波动和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改善社会福利,提高民生水平。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和调控。近年来相关部门对股票市场等虚拟市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是股票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股票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大时,不仅可能形成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还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更加关注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和调控。三是应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引导市场投资和消费。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统筹各方面因素,解决对内部和外部的时滞性问题,关注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同时还要控制好物价水平,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防止物价水平大起大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物价水平股票价格货币政策
基于GARCH族模型的重庆啤酒股票价格波动研究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外汇占款和我国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1:56:05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
通胀螺旋的成因及对策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管理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1-23 02:10:11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克强指数”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