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小学阶段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成了必然趋势。大量实践研究证明了信息化教学对小学英语课堂效果的正面影响,说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探索、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换汤不换药、教学内容重难点不清晰、网络资源使用不恰当等问题影响着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效果。本文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谈起,着眼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效果,分析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果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负面效果提出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课堂;效果
作者简介:杨靖怡(2002.11-),女,江苏南京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是必然趋势。客观来说,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创新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学科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属于一种语言教学,且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英语更加需要贴切的教学情境来引导他们进行英语学科学习。信息化教学的使用就可以弥补和转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创设全英环境,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设置全英问答使学生处于沉浸式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引导学生预测课堂主题和内容、了解主题背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课堂内容。
(二)呈现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词汇、语音、语法、语篇方面,使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更加贴近课程内容。不同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词汇和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和视频引导学生熟悉单词的发音、发现单词的构词和发音规律;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讲述由带有语法点的句子构成的故事,引导学生清晰直观地学习语法知识;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段呈现语篇内容,将知识细化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吸收。
(三)强化知识结构
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知识接受能力相较于高年级学生弱,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堂训练来强化知识结构,而利用信息化教学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结构是简便且直接的选择。教师可以筛选合适的练习题即做即讲,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词汇课中针对重点词汇训练学生的联想记忆,使用气泡图等形式展现以重点词为中心的多种词语搭配,在强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正面效果
1.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集中性和稳定性差的特点,需要通过适当的、有趣的课堂环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信息化教学的使用为课堂提供了相较于传统教学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形式,能够不断涌现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玩”与“学”的结合,使学生保持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课堂互动,提升学习效果。《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小学英语开设英语学科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但主要以听说为主。基于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通过互动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更为重要。信息化教学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和讨论上,学生间的互动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对于参与活动的专注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思维的交流碰撞,在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练习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补充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小学英语课程内容较为简单直接,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少,所了解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较少。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課前通过大量搜集、筛选和使用网络资源,补充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包括主题背景、文化内涵、拓展延伸等。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的补充一方面可以在扩充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教师讲课纵向深入理解主题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横向扩大对主题知识的了解方面。此外,教学资源的补充还可以包括涵盖相关知识点的优质练习,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知识结构。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负面效果
1.存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信息化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它的使用不仅仅在于播放音视频和PPT。然而,一些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时不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直接把课本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讲课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学习能力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面对与课本内容几乎没有差别的教学课件以及僵化无趣的课堂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低,思维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导致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这样的信息化教学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换汤不换药的升级版本。教师并没有深入思考、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和目标不符合课程标准,这样的课程教学只会对课堂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2.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不清晰。信息化教学的使用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尤其是重难点部分。然而,部分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对色彩、声音等外界刺激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图像片、音频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件内容看似丰富多样,实际上却很容易分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注意力。此外,部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够高,对课本内容重难点的识别就不够清晰,在做课件时自然不能很好地分辨重难点、讲授知识点,导致学生也难以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3.网络资源应用不恰当。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网络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但其质量却参差不齐。教师在筛选网络资源运用到教学时,很容易出现选择的资源不恰当的情况,比如资源内容重复、时间过长、内容难度大等问题,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部分教师认为网络资源的使用就是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有相关的网络资源一定要补充在课件中分享给学生。然而,这样的思维是有误区的,会对课堂效果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比如浪费课堂时间、重复教学内容、模糊教学重点等影响。
4.课堂进度过快,时间安排不当。结合小学课堂需要设置大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容易出现教学活动过于紧凑从而过分关注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讲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度过快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还未完全理解掌握前一个知识点时就又被教师引导学习下一个知识点。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熟练,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后续难度提升的活动中,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到位,甚至可能出现知识点混乱、知识结构不清的问题,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5.课堂容易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在政策的要求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效果显著,教师上课时普遍倾向于选择信息化教学来辅助自己的教学。然而,这样的倾向虽然帮助推进了信息化教学的使用,却也增加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依赖性。由于信息化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部分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安排都呈现在课件中,课堂以课件为导向进行授课,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依赖设计好的课件,不懂得灵活变通,不能有效处理课堂的突发状况,比如难以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课件内容外的问题、学生不理解课堂中设置的活动内容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会打断教师的授课思维,使教师失去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还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针对负面效果所提出的应对举措
(一)深入研读教材,关注学生需求
“填鸭式”教学突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盲目地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没有关注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需求,其根本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研读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够灵活。因此,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信息化教学要求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对于重难点安排内容不当的情况,教师也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分辨教材的重难点,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预期的课程。
(二)提高资源筛选条件,避免资源必备思维
教师在筛选网络教学资源时,应当提高筛选条件,对有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安排的资源,如对时间过长、有重复性内容、内容难度大等问题的资源做出取舍。在没有找到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当取消网络资源分享的教学安排,而不是强行使用相关资源进行教学。网络资源只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果选择的资源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使用网络资源只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资源筛选条件,避免资源必备思维,把重心放在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上,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选择、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预设活动进行时间。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级拔高难度,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要避免简单活动的重复使用等问题,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度和有效性,既要把握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能力,也要把控好课堂中活动进行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考虑到课程内容提前结束、课程仍有剩余时间的情况,教师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在上课时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
(四)提升教学水平,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够高,难以在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基础上做出灵活的改变,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课前准备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很全面地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自己首先要对教学主题和知识知道得广、认识得深,对本阶段学生了解得多,才能更好地把控课堂、教授学生知识,甚至做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灵活改变教学活动,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是我国教学方式的一大进步,对小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探索和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正面认识、反思这些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信息化教学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实现“教师高效有趣地教,学生高效有趣地学”,促进学生五维目标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芹.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化以及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4):183-184.
[2]倪恩兰.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可行性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116-118.
[3]黄蓉.英语“填鸭式”教学为何批而不倒?[J].中学生英语,2019(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