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党的先进思想的代表,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指导思想,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文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期对今后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有所助益,也可以给其他学科的教学一些启示。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丁克霞,女,河南许昌人,中原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產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该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国自此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此外,报告还对“教育、科技和人才”进行了重点表述,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教育培养基地,这一精神的提出必将开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毋庸置疑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政治任务之一,高校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应勇担重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高校如何有效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任务相融合,如何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2]。高校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传播的有效渠道,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应只在思政课程中向学生进行传递,还应当渗透各项学科的教学,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其中,高校英语课程是一门受众广泛、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学科,更应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新路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化盐于水、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心中。这既满足了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提高高校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将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1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思想动能,是推进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永动机。学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和国家的永续发展、青年个体的成长成才和课程思政的创新增效都有着重要意义。“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实现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坚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认同并坚持党的领导,增进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用党的正确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为实现党和国家永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3]。
高校英语学科更多地是学习异国文化,可能会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日常教学,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知,使其明辨是非。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中感知当代中国的脉搏、发展方向与发展进程,培养新时代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使其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国家的建设,成为助推国家永续发展的动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日常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英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1.2 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社会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学英语不再是一门简单的语言基础课,而是大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素质教育课,中西文化在英语课堂中不断碰撞,制度、文化、价值、道德、信仰等的差异需要在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并进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投入日趋增多,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形象,是当代中国青年及英语从业者、学习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立足高校工作实际,构建并优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应当从学习现有中国特色话语表达开始。
通过将课程思政与英语学习有机结合,以各类实践活动、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协同并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了解当代中国、掌握中国特色话语表达语境与使用规范,为构建及优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4]。
1.3 是新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
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担负着“强国一代”的重要使命,而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求高校将培养大学生成为时代好青年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培养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良好品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积蓄力量,健康成长。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认知高度,在民族复兴使命的推动下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培育出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勇于毅勇前行的追梦人;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的“人民至上”思想可以使大学生对人民产生尊重和敬畏之心,懂得感恩和回报,成为坚定的人民立场的奉献者,舍“小我”为“大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所蕴含的能量足以推动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1.4 是实现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实现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并不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常变常新、紧跟时事,才能确保课程思政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相结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新思想,可以使高校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使教学内容更新颖,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也可以革新高校英語教师的教育思政思维,使其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进行教学,从而为教学赋能,为课程赋魂[5]。也可以逐步建立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提高高校的发展水平,增强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为高质量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1 运用专题教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高校英语教师应深入挖掘报告中的课程思政新元素,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运用专题教学,精选内容,聚焦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典型的事例和经典话题,结合高校英语特色进行讲解阐述,有针对性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设计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并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例如,可以设置“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热词”专题教学,将报告中的金句热词结合词汇使用、翻译策略、政治文献英语特点进行英译表达,学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英译句法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加及时深入地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还可以结合教材设置“我们身边的英雄”主题教学,学习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的高校英语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论断的内涵。这些鲜活的时政素材可以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既能体现高校英语学科的专业特色,又能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不增加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自然浸润,从而潜移默化地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2.2 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精神的有机结合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课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机结合。与思政课教学可以直白地讲述我国的方针政策理论不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将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元素需要设计成隐性形式,寓教于学[6]。如果单纯生硬地将思政元素植入高校英语教学,可能会让学生认为高校英语思政只是单纯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汉译英的转化,无异于上一堂英文版的思政课,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弱化高校英语教学的特质。相反,高校英语教师应在进行高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无形地贯穿其中,与时政时事相结合,并配合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和感知党的二十大精神。例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剧的学习情境,由几名同学分别扮演记者、翻译、旁白等,通过采访的形式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思想进行中英文双语的学习;或者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形式,举办党的二十大金句汉英翻译竞赛和辩论演讲比赛,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英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内容,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种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高校英语学科专业有新的认识与了解,也能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2.3 丰富教学载体,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效果
加快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进一步融合,需要丰富教学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得以广泛宣传。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创新,高校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App、影音资料、公众号等众多网络资源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英语课程的融合。通过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会比单纯的文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例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在单位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中推送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的英文视频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将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的英文版发布在学校学习通平台上,课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还可以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播放中国国际电视台关于党的二十大的高校英语新闻报道,播放《鸟瞰中国》《大国崛起》等纪录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4 提升思政素养,促进理论向实践的积极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使得教育工作者备受振奋,高校英语教师更应感受到新征程中使命的重大。要想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中做到游刃有余,高校英语教师就需要加强学习,深入体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现学思用贯通,切实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融合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高校英语教师应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系统的学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高校英语课堂和高校英语教材。同时,通过参加学校座谈会、培训会和自主学习等形式来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在日常授课中加强“传递”意识,站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成为一名有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的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价值的引领。另外,高校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研讨、集中备课等形式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队伍,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英语课堂的传播助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在融入的过程中需要高屋建瓴,从高校英语学科本身进行整体统筹,并积极探索创新融合路径,通过“显性+隐性”“课内+课外”“学习+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有特色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学习体系,并与现行教育规律相协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动力,切实推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实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赵明刚.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及方法[J]. 教育探索,2023(1):46-50.
[3]顾海良. 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要求[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4):1-3.
[4]李丽娟. 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3(2):137-140.
[5]曹楠,陈旭.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理论导刊,2023(2):124-128.
[6]阮森,张磊.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