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探究

2023-06-20 19:52:34王昆田龙过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2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

王昆 田龙过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在各传播平台相继“亮相”,这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前景带来更多挑战。在媒体深度融合、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做好专业传播者的传播语态变革创新成为关键。专业传播者应具备哪些融合传播的必要意识?从融合中的传播语态提升话语功能的角度出发,重视受众的需求和认知传播规律,增强话语功能,加强智能化、创新化思维,做以变应变的对话者、生命丰盈的朗读者、人工智能的挑战者,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互补共赢,助推播音主持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专业传播者的传播效能。

关键词 播音主持 传播语态 融合意识 话语功能

作者信息

王 昆,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级播音员;田龙过,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带头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指委专家委员。

融媒体时代,传统播音主持人员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往保持的“知识垄断伴随互联网崛起而逐渐瓦解,所有将其看作一份职业的條件也随之都变得越来越弱,去职业化的态势正在显现”[1]。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促使传统新闻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也重塑广播电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生态前景。直面传媒生态的巨大变化,广播电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规划必须对行业生态、职业本质、前景策划有清醒的认知。以电视台真人主播为原型,深度模仿其播报样态的超写实数字主持人已成为当下传媒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2]在技术赋魅之下,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在实践中融合延展形成新的传播话语及话语系统。

一、 融合传播的必备意识

专业传播者在多媒介平台生产中应具备融合产品意识、受众意识、专业意识、常态意识。做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不再是以往的“固定逻辑”,受众自主选择性多就更需要主流媒体打造的新媒体产品有落地意识,从点击量、观看量、下载量的真实数据能如实反应产品质量和效果。比如新闻资讯是一种较特殊的产品,它不是简单的资讯而是一种独到的解读,是让受众获取信息的领域实现私域流量的定制化推送以此增强黏性。站在融媒时代的强劲风口,关键看专业传播者能否把握媒体融合的创新思维,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动能关系和有效互动,从而逐渐适应这种传播新生态。

(一)融合产品意识

以“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为核心,是融媒体在“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时履行新技术环境下的群众路线。质量、三包、大数据、市场响应因素同样是融媒体时代产品意识的中心。新媒介在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上创造了新渠道、新平台和新产品,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也相应提升。为此,构建“融合思维”,策划“融合产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面对使用者阅读和获得信息习惯的转变,需要打造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对象化的“融合产品”,以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运维思维、迭代思维使用户变量转化为用户增量。“产品融合”就是以产品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包装新媒体的方式,持续推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媒体产品,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要适应媒体融合新阶段,就必须采取统一规划、采编、制作、发布,综合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满足多终端、多体验的个性化风格需求打造,实现新媒体产品的统一分发、统一采编,最终实现对用户有效有用,产品有流量且能持续带流量。此外,把多媒体平台的产品相互嵌入,变成一个新型的、富含多种媒介理念的融媒体产品,这也是一种产品的融合。

(二) 融合受众意识

融媒体产品服务的设计和生产应以用户为中心,能充分与用户进行互动,建立稳定而友好的关系,提升用户黏性。用户特征包含:差异性、可塑性、自利性、情境性、有限理性。在传播和分发信息内容的时候,选择受众最喜欢的渠道,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上。这样新媒体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播者,而是和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向互动的关系。在互动中,受众可以参与到信息内容的生产中来。比如《主播说联播》采用的是符合当下受众获取信息习惯的短视频方式,便于受众获取和分享,能够通过受众的二次传播迅速传递信息内容,拓宽传播范围。同时也吸收了网民的思维,使受众参与到新闻资讯内容的生产中来。[3]

二、融合传播中的传播者语态

(一)凝练精粹的时代口语

关于传播方式的时代性,因为网络是无限的,而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在多个短视频中快速讲述新闻的核心节点,进而快速完成分发。这其中,语态的时代性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口语传播的三个要素包括“文”“形”“语”从而构成传播语态,“文”是文本的内容,精炼充实的传播内容是口语传播的基石,内容服务受众把握舆论导向体现核心意识。“形”是非语言符号,传播者的形象塑造符合新媒体产品定位,满足大众审美。“语”是口语传播语态,经过传播者的二度创作后有效传递给受众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如何让新媒体产品拥有持续流量,离不开专业传播者的精粹口语,个性化的口语传播为受众带来意指明确且富有意义的传播效果,提升新媒体产品的时代感与创新力,在碎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精粹的时代口语可以达到让受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结合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语言符号吸引受众,融合时代口语以传播者的自身感悟与社会实践认知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

(二)立足“小而美”的生存场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优秀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诗画中国》等备受好评,从适度解构、创新、包容、去伪存真、经典重构方面挖掘,从而使节目本身具有小而美圈层化的生存场域。这些节目既能将传统的中华文化运用到原意之中,又能通过演出、分享、推送等融媒体传播矩阵,以现代视听传播途径“全面开花”,也让主持人在文化创作和生产中打造出媒体话语场域,完成文化叙事的主流主线。节目主持人在上述节目中,语言内涵丰富、叙事生动、幽默机智、情真意切,把主持身份与角色多元化融合,把握寓教于乐的媒体传播需要。一位播音主持艺术界前辈曾经说过,播音主持艺术的首要功能就是信息分享。做好独家现场挖掘者,就要寻找正确的提问方法和经验,以事实激励事实,用观点冲突碰撞观点。专业传播者语言要平实,姿态要平视,语气要平和,直指观众心中的那一点,即哭点、泪点、笑点、盲点、爽点、感动点,以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血性、有温度的口语传播,完成媒体生产的最后一棒质检,尽而提升媒介话语场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虚拟主播智能交互 打造媒体融合新赛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臺视听新媒体中心基于央视频平台推出的“AI王冠”,是总台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和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央视频第一次能够完成真人主播和AI虚拟主播同框相连,于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推出了财经类节目《“冠”察两会》。虚拟主持人“AI王冠”可实现包括财经数据收集、趋势研判、可视化包装、虚拟人播报等各种流程。通过“超仿真”技术,在建模上实现面部形象与语言风格和主持人王冠几乎一样,而且实现了从侧面呈现三维AI模型技术的突破。“AI王冠”是2022年虚拟主播领域的重要探索,是严肃型虚拟主播的IP打造模式。在参与两会报道、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跨时空播报、结合全国热点话题,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解读等方面都体现了其传播力、产品力的深度影响,在人物设定、技术支持、多元化场景应用上做出了有效示范。当前,虚拟主播网络虚拟系统必须24小时不中断地进行视频、文档、资料、数据等更新输入学习,就像是普通人必须进行数千小时的学习。比如,为了迎接北京冬奥会,央视新闻还推出了AI手语主播。在冬奥开幕式中,她就用连贯流畅的手语向听障人士“同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会。AI手语主播在学会了百万量级的标准手语平行语料和接受影视级手语动作之后,也能达到95%以上的仿真程度。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期间,还推出了AI虚拟主播小晴,可以用各种方言及外语进行播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升级,国内各大媒体近几年相继推出AI虚拟主播。在元宇宙概念之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中心推出了由“申?雅”主持国内首档元宇宙资讯节目《早安元宇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元宇宙的最新资讯。除了电视台之外,新华社承担航天任务报道的“小诤”以及“新小微”“新小浩”“新小萌”,澎湃新闻的“小菲”、齐鲁壹点的“小壹”、央视网的“小智”等各媒体平台推出的虚拟主播源源不断地与观众见面。专家们通过电脑图像、图形渲染等方式,将人类外貌特征、表现能力、互动能力等进行整合,同时搜集了主播自身动作、神态、声调等多种行为,使虚拟主播还原成真人,能够达到1:1的效果,既自然又真实。通过数字空间指挥和控制仿真系统,将虚拟主播嵌入多种直播、录播节目,使其进行真人做什么样的运动,虚拟主播可以模仿其运动,能够实时地与观众互动。除意象上合适,还要进行光动捕获,以及AI互动的辨识。媒体深度融合催生了虚拟主持人行业,而虚拟主持人的发展又促进了传媒行业的转型升级。它的诞生顺应了数字化时代发展,在向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转型带来挑战。

有些观点认为,这样的趋势可以让记者、主持人从流程式机械化的新闻采编播工作中解放出来。而另一方观点认为,这种操作流程过于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可以长期依赖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的固定范式。在新一代通讯、智能交互、算力芯片、数字工具、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影响下,形成“以虚强实”的发展导向,也加速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从未来发展角度看,无论我们习惯不习惯,能否克服恐怖谷效应,都会在媒体、游戏、视频、通讯等行业,让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成长为一股不可替代的新力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思考的课题是如何合理运用核心智能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四、做以变应变的对话者、生命丰盈的朗读者、人工智能的挑战者

在技术赋能的今天,虚拟主持人从以前的“文字播报员”到现在能在各种媒介中大显身手,传统的播音主持在充分利用虚拟主播智能的同时,更要立足于广大观众长期的认同和尊重,在情感沟通、本质传播、即兴表达、个性主持等方面开展重点突破和变革创新。

(一)融入共情理念 增强情感交流

传统播音主持相对于虚拟播音主持,最大的优点是“人格化”,在媒介中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更多的是虚拟播音主持难以做到的情感、态度等“人情味”表达。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够做到真诚不做作且充满亲和力,能够在不同语境场域中,满足受众差异化需求。播音员主持人优化语言、语气、语态等都对促进情绪的抒发与交流有所裨益。尽管虚拟主播具有抽象的气质,但真人主播能发现各种声音的异同与特征,例如任性和理性、流行和小众、国际范和民族风等。在智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运用人格化的魅力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沟通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素养和充满个性化的特征,在理念和情感上与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这样传播效果就会更好。

(二)深度挖掘传播路径和传播实质

对于媒介深度报道来说,传统播音主持在传播中所处的位置与发挥的作用和其他类型的节目是一致的。不同的观点是,传统播音主持是否具有与节目“深度”相适应的“深度”,也就是说,传统播音主持能否具备解释、分析事实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引导广大群众对新闻事实的实质与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传统播音主持更适于系统、全面地对传播内容进行深度报道,在深度报道中既要有信息发布者的双重功能,又要有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基于传播事件的事实依据和调查分析,实现引导舆论、促进社会进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传播目标,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4]

(三)塑造人格化口语传播

当前,AI主播已能够基于理性思维,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来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仍有实质上的差别。AI主播在算法构建、自主学习、运营时间等方面投入巨大,当下接收语言数据是跟不上网络用语更新速度的,在处理信息时更不会有语境的产生,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内在语”的意思,从而影响了人机交互的效果。相对而言,传统的播音主持就能在一定的情境下,根据现实和人际关系的互动,确定合理得体甚至巧妙的口语传播语态。传统播音主持在今后的变革和创新中应坚持这种原则:一是审时度势,适应媒体融合和新媒体传播生态,善于从细微的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不失时机迅速变化,既要审时度势,也要掌握时机;二是及时对外界信息做出准确认知、分析和判断,将传播的对象具体化,对受众反馈的含义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想象或揣摩做出有效应对;另外,不断提高口语传播综合素质、观察分析、即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满足不同情景、不同受众的需求,重视副语言和情境语境的辅助配合,做出精准专业的口语传播。

(四)彰显主持个性化特征

智媒时代的到来让虚拟播音主持不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虚拟与传统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注重传统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培养,增强传统播音主持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专业传播者须体现专业的表现力、个性、气质、内涵等与新媒体产品相适应,根据播音主持在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介平台的风格特征进行精确的形象定位,深入挖掘自己的个性,注重包装外在的形象元素,比如服装、发型、手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通过接受观众的审美期望,能清楚地表现出个性化形象,可以加深观众长期的印象和认知,从而维持传统播音主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优势。

结 语

播音主持传播语态的研究是当前播音主持专业领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总体上,播音主持行业一系列的新变化,既体现了播音创作的交互性和破圈化的新趋势,又对专业传播者供给侧改革构成了新格局。播音与主持艺术应在坚持中求变,在改变中求新,就可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主轴线。在理性、辨识和价值思考的专业表达中砥砺前行,是播音与主持艺术批评的主题,也是播音与主持创作精品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对口语传播领域守正创新和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秋硕.表征辨析与价值反思:播音主持艺术新现象透视[J].中国电视,2022(01):69-73.

[2]张世轩.人工智能主播背景下真人主播话语功能的特质研究[J].当代电视,2022(01):104-107.

[3]常玲玲.以用户思维打造融媒体产品——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青年记者,2020(08):84-85.

[4]李惠文.虚拟播音主持与传统播音主持的发展创新[J].传媒,2021(13):44-46.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
创设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点滴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20:39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实践大课堂,传媒大舞台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艺术性特质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