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亮,范有寿
(金昌市人民医院河西院区普外四科 甘肃 金昌 737100)
结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该病症属于恶性消化系统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且该病症常见于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较大,死亡率较高,需要加强重视力度。该病症初期症状不明显,存在较强的隐匿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腹胀、便血、疼痛、浮肿等表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研究发现[1],结肠癌的发生与人体结肠息肉、脂肪摄入不足、纤维素等因素存在关联性。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对油炸食物、油腻性食物摄入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造成肠道疾病发生概率呈现出增长趋势,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中缺少锻炼,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结肠癌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该病症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不仅创伤较大,还需要提前明确患者病情程度,对病变部位进行确定[2],以便于手术切除,保证治疗效果。结肠癌高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常见的类型有黏液腺癌、没分化癌以及有腺癌,其形态较为明显,主要以息肉形状与溃疡类型为主,随着病症进展其疾病逐渐沿着肠管呈现出明显的蔓延情况,逐渐向肠壁深层次浸润,并容易出现转移与局部侵犯情况,造成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需要加强重视力度。传统诊断该病症方法较多,如超声诊断、镜检等,其中镜检方法虽然可以准确诊断病症,但对于患者产生的创伤较为明显,可能增大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CT 是一种优质的诊断方式,该诊断方法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便捷,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可以有效分析患者病症情况,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CT 方式实际上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灵活运用射线的优势进行高精度的扫描,通过其扫描优势来明确患者病症情况,获取清晰的影像学资料,诊断时间相对较短,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具有较强的诊断优势,如其横断位成像可以精准的进行病灶部位进行分析,观察病灶情况,分析病理改变,整体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应用价值显著。临床上诊断结肠癌还可以通过病理诊断方式开展,以病理切片方式进行病症分析,准确率高,但该方式需要获取患者的病理组织,且该过程较为复杂,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为明显,因而多数患者难以接受。本文选取2021年1月—12月金昌市人民医院河西院区收治的疑似的结肠癌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结肠癌术前及术后复发开展CT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月—12月金昌市人民医院河西院区收治的疑似结肠癌患者94 例,男性65 例,女性29 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8.37±2.2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3 ~29 kg/m2,平均BMI(25.87±1.02)kg/m2;病程:1 ~6年,平均病程(4.01±0.11)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③患者预估生存期>1年;④患者病例资料完整;⑤患者无其他类型病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②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③患者预估生存期<1年;④依从性差患者。
对患者开展CT 诊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Perspective 64 排螺旋CT 开展检查,选择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剂量100 mL:35 g(I)。设置参数:电流150 mA、电压120 kV、层距1 mm、层厚1.5 mm、螺距0.938 mm,螺距0.60 mm。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患者诊断前需禁食,禁食2 d,患者补充营养,适当饮水,并静脉滴注氯酸镁溶液,需要患者饮用大量的水,对肠胃进行清洗。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开展薄层扫描、间隔扫描、重叠扫描以及连续扫描,从患者的盆底肛门位置一直到肝脏顶部位置,将扫描信息传输到工作站中,由专业的医师进行阅片,给出具体的诊断结果。
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在手术(结肠癌手术,切除肿瘤,通常为肿瘤上下的肠管)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检查,本研究中选择埋藏法进行病理组织处理,固定,将其切薄片,将其贴附在玻片上,运用试剂进行处理,运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患者病症作出判断,确定病症。
对患者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病症情况,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病症复发情况(患者出现癌细胞扩散、转移),术后病理方法同上。
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 诊断结果,分析CT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②观察患者Ⅰ期、Ⅱ期、Ⅲ期病症分期情况。③观察患者一年后复发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
94 例疑似结肠癌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92 例,良性2 例,CT 诊断结果中显示,恶性92 例(真阳91 例,假阳1 例),良性2 例(真阴1 例,假阴1 例),CT 诊断结肠癌灵敏度98.91%(91/92)、特异度50.00%(1/2)、准确度97.87%(92/94),Kappa=0.489,检验一致性中等。见表1。
表1 CT 诊断结果 单位:例
患者分期病理诊断结果显示,Ⅰ期35 例,Ⅱ期31 例,Ⅲ期26 例。CT 诊断Ⅰ期36 例,Ⅱ期30 例,Ⅲ期26 例,各分期准确率95.65%(88/92),见表2。
表2 病症分期检出情况 单位:例
92 例结肠癌患者,术后一年CT 对结肠癌复发情况的检测中,诊断复发12 例,病理结果显示复发12 例,诊断准确率100.0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快,导致结肠癌发病率上升,降低人们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结肠癌发病机制复杂,如日常的饮食结构、生活水平,患者不合理运动、吸烟、饮酒等习惯均可能诱发结肠癌,该病症早期症状存在明显的隐匿性,导致患者容易忽略病情,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明显的表现,此时多数患者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错过最佳治疗时期[3],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多数患者发病后可见明显的肿胀、乏力、贫血、消瘦等情况,其中消瘦症状最为典型,如果患者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治疗,还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病症。临床上诊断该病症常见病理组织诊断[4],该诊断方式作为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该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为明显[5],且患者需要承受较高的费用,诊断周期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 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结肠癌具有较强的诊断优势[7],其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分辨率相对较高,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创伤[8],获取的图像较为清晰,利用联合重建三维体技术也还可以呈现立体图像,具有较高的分空间分辨率[9],检测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变程度、病灶情况以及周围组织损伤等进行合理的判断,确定患者结肠癌分期,获得精准的诊断结果[10]。CT 扫描成像特点较为明显,患者结肠壁厚度呈现出明显的增大情况[11],相比于正常人体结肠壁厚度在2.3 mm 左右,检测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厚与不规则局限性增厚情况[12],通常情况下其厚度可在9 ~20 m m 之间。结肠管腔内存在明显的肿块情况[13],由于结肠癌产生肿块,其造成肿块在结肠腔内偏心性生长,其形态呈现出不规则[14],肿块密度均匀,呈现出分叶状,密度相对较低,成像特点较为明显。部分患者结肠管腔出现狭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结肠壁增厚,此时患者结肠管腔出现明显的不规则狭窄,且由于其肠壁厚度不对称性增长,造成其结肠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情况,结肠壁出现强化,造成CT 扫描显示异常,通过结果可以精准的判断患者病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董坤[15]在CT 诊断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以实际的案例患者为对象,提出该诊断方式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可以精准诊断患者病情,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安全性良好,应用范围较广,整体精准度较高。临床上较多的学者对其开展研究,如杨健惠[16]在采用CT 诊断术前结肠癌和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过程中提出该诊断方式可以精准诊断患者病症,降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获取精准的影像学资料,操作简单便捷,为患者病症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赵艳秋[17]在CT 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中提出该诊断方式应用价值显著,可以精准观察患者病症,降低各种因素影响,为患者病症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降低外界环境对诊断产生的干扰,应用价值显著。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中,94 例疑似结肠癌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92 例,良性2 例,CT 诊断结果中显示,恶性92 例(真阳91 例,假阳1 例),良性2 例(真阴1 例,假阴1 例),CT 诊断结肠癌灵敏度98.91%(91/92)、特异度50.00%(1/2)、准确度97.87%(92/94),CT 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患者分期病理诊断结果显示,Ⅰ期35 例,Ⅱ期31 例,Ⅲ期26 例。CT 诊断Ⅰ期36 例,Ⅱ期30 例,Ⅲ期26 例,各分期准确率95.65%(88/92),该诊断方式可以精准对患者病症类型进行分期,观察患者病灶部位情况,分析其病变程度,明确其病症是否对人体的周围组织产生伤害,应用优势明显。复发诊断中,术后一年CT 对结肠癌复发情况诊断准确率100.00%,说明CT 诊断对患者复发情况具有较强的诊断优势,可以明确患者病变程度,以病变组织影像开展详细的病症分析,观察患者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以及直肠癌对肠腔外的侵犯情况,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结肠癌术前及术后复发中开展CT 诊断优势较为明显,可以精准诊断患者病症,获取精准的影像学资料,以便于患者开展治疗,应用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