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丛英珍
(威海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山东 威海 264400)
胆管癌指的是肝外胆管上皮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左肝管、右肝管和胆总管下端为该疾病的高发部位,50 ~70 岁群体的发病率相对更高。手术切除是这一疾病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案,但因其病灶位置生理解剖复杂,加之肿瘤扩散可能浸润肝动脉、门静脉等周围组织和器官,因而部分患者在术后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1]。因此,对于胆管癌患者,早期诊断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诊断胆管癌的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等[2]。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6 例疑似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 例疑似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6 例,女性30 例;年龄范围52 ~78 岁,平均为(62.33±10.11)岁;TNM 分期:Ⅰ期患者4 例,Ⅱ期患者10 例,Ⅲ期患者17 例,Ⅳ期患者35 例。胆管癌病灶位置:远端患者10 例,肝门部位患者34 例,肝内患者22 例。病理分级:高分化患者21 例,中分化患者26 例,低分化患者19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进行CA199、CA125 等血清标志物检测;②具有完整的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数据资料;③配合度良好;④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目的和过程知情认可。排除标准:①临床研究期间死亡病例;②并发其他肿瘤疾病者;③围手术期CA19-9水平低于2 U/mL的患者;④术前放化疗治疗的病例;⑤非胆管原发肿瘤患者。
1.2.1 血清标志物检测 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 的速度进行10 min 离心处理,经化学发光法对CA19-9、CA125 水平进行检测。阳性参考值为:CA19-9 >37 U/mL,CA125 >35 U/mL。
1.2.2 多层螺旋CT 检查 嘱患者检查前4 ~6 h 内禁食,经GE64 排螺旋CT 仪全面扫查上腹部的隔顶部至肾脏下部之间的位置,层厚5 mm,螺距0.984:1,分别实施三期增强扫描和平扫,以3.5 mL/s 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总剂量为90 mL,注射后30 s 为行动脉期、60 s 为门静脉期、180 s 为延迟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
1.2.3 MRI 检查 检查设备为飞利浦1.5T 超导MRI 成像仪,对受检者实施MRI 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选用体部相控阵线圈。MRI 平扫分别选择屏气双回波SPGR 序列的横断位T1WI、呼吸触发脂肪抑制FRFSE序列T2WI、冠状位FIESTA 序列。扫描模式分别设定为FRFSE 序列3D 模式(平静呼吸下在呼吸间隙射频激发,层厚1.8 mm,TR/TE 3000 ms/480 ms,重建矩阵320×280,视野36 cm×380 cm)和SSFSE 序列2D 模式(层厚60 mm,TR/TE 6000 ms/900 ms,重建矩阵320×280,视野36 cm×380 cm)。随后通过冠状面、横轴面肝脏容积快速三维LAVA 成像方式实施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屏气12 ~15 s,层厚2 mm,TR/TE 4.5 ms/2.2 ms,在肘静脉部位通过静脉穿刺针(21 G)以3 mL/s 的速度团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生理盐水冲洗后实施动态增强扫描,15 s 动脉期,50 s 静脉期,180 s 平衡期。
挑选2 名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师,经双盲法阅片,多层螺旋CT 和MRI 影像学资料经后处理工作站分析,观察内容为胆管癌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部位的大小、范围、位置、有无转移灶、淋巴结肿大程度、梗阻部位、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程度等,最终给出临床诊断结果。若意见不一致,则经过商讨得出一致结论。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单一及联合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 真阴性例数)/ 总例数×100%。同时观察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 和MRI 影像学特征。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胆管癌患者60 例,将此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2例,阴性14 例。多层螺旋CT 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0 例,阴性16 例。MRI 诊断结果显示,阳性48 例,阴性18 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5 例,阴性11 例。见表1 ~表4。
表1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胆管癌的结果 单位:例
表2 多层螺旋CT 诊断胆管癌的结果 单位:例
表3 MRI 诊断胆管癌的结果 单位:例
表4 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联合诊断胆管癌的结果单位:例
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三项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对胆管癌的诊断效能比较[%(n/m)]
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 影像征象:有58 例肝管和胆总管内出现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及管壁浸润特征,且肝门部位部胆管壁明显环形增厚,管腔狭窄或中断,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增厚的胆管壁强化明显;30 例可见结节肿块型,肝门部位出现类圆形或是不规则的结节状软组织肿块,且肿块密度分布均匀,与正常肝脏组织之间的边界比较模糊;25 例出现侵袭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特征,肝动脉右支局部管腔狭窄且管壁不规则;20 例可见胆总管、胆管、肝管部位不同程度管壁增厚特征,局部可见不规则隆起或是增厚表现并向管腔内外部突出,有管腔狭窄表现;23 例可见肝叶萎缩表现;36 例表现为明显的淋巴结肿大特征。
胆管癌的MRI 影像征象:MRI 平扫证实60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1 稍长或T2 稍长信号特征,且扩张的肝内胆管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组织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26 例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的肝门部胆管狭窄或截断特诊,且胆管造影检查证实两侧肝管不汇合分离型扩张,病灶沿下可累及胆总管;22 例可见淋巴结肿大特征,肿大部位涉及肝门部淋巴结肿大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胰头周围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等;52 例可见不规则分叶状病灶组织;36 例表现为“双管征”胰管扩张特征,且胆总管下端呈偏心性狭窄,肝内外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胆囊明显增大;24 例可见病灶部位肝叶明显萎缩;26 例存在明显的门静脉侵袭特征,进而出现局部浸润、缩窄或闭塞等表现。
胆管癌可分为弥漫型、结节状、硬化型和乳头状等类型,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乳头状腺癌,以胆道结石、消瘦、进行性黄疸、腹痛等为主要疾病特征。由于胆管癌的隐匿性较强,在发病早期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展至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3-4]。因此,早期确诊胆管癌对患者的预后而言尤为重要。CA19-9、CA125 均为胆管癌诊断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这一检测方法也存在局限性,而多层螺旋CT 与MRI 等影像学技术的引入则能够提供补充作用,进而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三项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成本较低、无创和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也是肿瘤疾病早期筛查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CA19-9属于高分子糖蛋白的一种,在人体的肠道、肝脏、胰腺和胆囊内有存在,尤其是在胆管上皮组织和胰腺组织中。CA125 是一种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出现的高分子糖蛋白成分。相关研究证实,胆管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 升高问题,对于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6]。多层螺旋CT 和MRI 均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影像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操作简便、无创伤,适用于胆管癌术前评估、临床诊断和预后分析方面[7]。目前,多层螺旋CT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不仅具有空间密度大、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将患者的病变位置清晰地显示出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分析胆管癌影像学特征,辅助诊断疾病类型,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8-9]。多层螺旋CT 可清晰显示胆管周围的生理解剖结构,评估病灶位置,判断是否累及其他组织,定性肿瘤性质[10-11]。MRI 较CT 的诊断效果更佳,能够准确判断胆管与周围组织的转移与侵袭情况,评价肿瘤形态与囊实性,具有无辐射、无创和多层面成像等优势,可清晰显示瘤体和其他脏器的关系[12-13]。本研究观察到:胆管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影像学特征在于病灶部位周围组织边界模糊,结节形状不规则,图像内有管壁浸润合并高密度影,部分患者还有肝叶萎缩和淋巴结肿大表现。胆管癌患者的MRI 影像学特征多见肝内胆管与肝组织边界模糊特征,且肿块为分叶状或是不规则形态,部分患者还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肝叶萎缩等表现。
综上所述,相比单一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 和磁共振检查诊断胆管癌更加准确可靠,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