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摘 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各种教学场景,使学生对各种概念性知识充分理解,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小学科学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实验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040-03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深入分析课程教学活动,科学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科学实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实验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驱动力。科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强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为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对科学的魅力产生充分认知。将多媒体技术合理融入科学实验,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强化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其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活跃学生思维,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促进主动探索,勤于思考。
例如,教师在《水和空气》一课中讲解“生命离不开水”时,需要对小草科学实验进行直观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草的生长历程进行直观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感受实验的奇妙。同时,教师结合实验需求准备相关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使学生对水的作用产生充分认知。继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常识设置小草生长环境,学生可以分别用油和水设置两组试验,指导学生对小草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总结水在小草生长中的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网上论坛等交互形式展开交流,进行具体问题的深入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换言之,学生可以向网络平台上传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向他人寻求帮助。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解答,帮助学生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一课教学时,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课外书籍了解了一些与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但学生的了解是片面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与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为立体全面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极昼和极夜”,并提供相关网站资源。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具体任务:搜集与极夜极昼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探寻网络,在网络平台上下载相关图片和文字,感受极昼和极夜的神奇魅力。一周后组织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在班级内汇报自己整理好的资料。这样,学生提前准备,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更高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与极夜和极昼相关的知识,对极夜和极昼具有更为立体的认知。
三、突破时空局限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压缩或放大实验过程。
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进行物体氧化腐蚀过程、植物的生长、种子萌发等实验时,实验时间相对较长。此时,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很难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模拟,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压缩,让学生迅速感知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几种溶液相溶、自由落体轨迹、化学反应等瞬间完成的过程,教师则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慢放功能展示反应过程,让学生对其实验过程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将其某一环节放慢或加快,或重复播放,使学生对其具有更为充分的认知。其次,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对宇宙现象、会产生有害气体或反应剧烈的化学实验、火山喷发等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直观展示。
在讲解《日夜交替現象》一课时,教师普遍是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一个球形物体模拟地球,对昼夜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地球与太阳的运动进行规范展示,还需要光线较暗的环境。而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方便地设置月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画面,展示星体的公转和自转,还可以使实验条件更接近真实,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直观的认知。
四、拓展实验思路
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教师能获得更加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大大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与此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应用,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课程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搜集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拓展实验思路,为开展科学实验创造良好环境。其次,科学应用网络资源,能够强化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实验过程,认真思考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例如,教师进行《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教学时,需要提前准备糖、盐、油、烧杯、水、搅拌棒等实验材料。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糖水、盐水等溶液,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现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引导他们利用既有器材和相关物质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可溶性物质和不可溶解的物体。在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初步了解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回顾总结相关知识内容,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对溶解和熔解的不同概念具有更为充分的认知。这样,既拓展延伸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五、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视频、动画、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视听感受,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通常情况下,科学实验课程具有较高难度,存在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充分认知。为此,教师可以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件,强化学生观察力,并提升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时,如果只是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则会无法正确理解地球公转规律,而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形式演示地球公转,就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对地球与太阳进行直观展示,基于太阳照射高度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四季变化原因,对四季更替进行科学推理。随后,教师设置提问:为何赤道附近、北极与南极的四季变化不明显?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需要对相关课件进行直接演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更为充分的理解。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大幅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六、规范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教学时,存在很多具有较高难度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导致实验失败,轻则造成仪器损坏,重则产生安全隐患。这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降低,对开展教学活动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既定目标。而教师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就能有效摆脱上述困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营造理想的实验条件,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热起来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热传递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产生正确认知,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详尽地说明,向学生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准确地掌握实验步骤。教师在完成实验演示之后,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复述,然后,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验内容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随后,教师再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进行试管加热时,需要对试管内水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这样,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而且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七、结语
小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同时,教师还要丰富教学内容,突破课程教学的时空局限。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拓展实验教学思路,有效降低实验难度,规范学生实验操作,确保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了解各种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有效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强化实验探究体验。
参考文献
[1]杜雪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好日子,2021(33):53.
[2]王明波.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7):161-162.
[3]王桂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2021(7):91-92.
[4]梁福宝.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J].学周刊,2022(28):57-59.
[5]简秀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28):85-86.
[6]陈秀鸳.多媒体技术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58.
[7]周启飞,孙晓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运用[J].科幻画报,2020(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