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 刘雪芬 刘小玲 郑小东
(文成县农业农村局,温州 325300) *为通信作者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1],由于其发生面广、发生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给其综合防控带来了较大困难,进而对水稻的优质高产构成了较大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有机稻米越来越青睐。然而有机稻米生产对杀虫药剂使用有着严格要求,为满足有机稻米生产的需求,推荐使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制剂农药。在此背景下,笔者进行了5 种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有机稻米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农药。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设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二源镇湖田村的一农户单季晚稻责任田内进行。供试田块海拔为650 m,前茬作物为油菜,田块肥力水平为中等。
供试的单季晚稻品种为‘中浙优8 号’,栽培方式为人工手插(行株距为35 cm×30 cm),整个试验期间水稻生长良好。
供试生物农药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0 亿孢子/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阿维菌素乳油(广西威牛农化有限公司生产)、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悬浮剂(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化学农药为文成县水稻生产中常用的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设处理(每667 m2药剂用量):(1)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2)0.3%印楝素乳油100 mL;(3)30 亿孢子/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 mL;(4)5%阿维菌素乳油50 mL;(5)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6)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7)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于2021 年7 月21 日下午16 时之后,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施药,施药次数为1次,施药方式为喷细雾,每667 m2药液喷施量为30 kg(清水对照喷等量清水),施药后稻田保持3~5 cm深的水层,施药后5~7 d不排水。施药时,单季晚稻处于拔节初期,稻纵卷叶螟处于卵孵高峰期(据施药前虫口基数调查结果,1龄稻纵卷叶螟数量占比为42.19%、2龄稻纵卷叶螟数量占比为29.69%、3龄稻纵卷叶螟数量占比为20.31%、4 龄稻纵卷叶螟数量占比为7.81%)。施药前和试验期间各处理均没有施用过其他杀虫剂。
施药当天,文成县多云,无降雨。2021 年7 月22日至7月27日受第6号台风“烟花”外围的影响,文成县有过程性降雨,但没有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故天气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文成县施药后1 周的具体天气情况见表1。
表1 文成县施药后1 周的具体天气情况
在施药前,调查各处理的稻纵卷叶螟虫口基数,在施药后3 d、7 d、15 d,分别调查各处理的稻纵卷叶螟残留活虫量,均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6 点,每点调查5 丛水稻植株,共30 丛水稻植株。计算公式: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虫口数量)÷施药前虫口基数]×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在施药后3 d、7 d、15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情况,调查是否有药害发生[2]。
2.1.1 施药后3 d
由表2 可知,施药后3 d,在5 个生物农药处理中,每667 m2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高,为62.39%,与化学农药每667 m2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 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其次是每667 m2用0.3%印楝素乳油100 mL 处理、每667 m2用30 亿孢子/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 mL处理、每667 m2用5%阿维菌素乳油5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55.23%、52.91%、48.61%,上述3 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100 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低,为47.34%,极显著低于每667 m2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 处理。
表2 施药后3 d 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2.1.2 施药后7 d
由表3 可知,施药后7 d,在5 个生物农药处理中,仍是每667 m2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高,为86.47%,与化学农药每667 m2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其次是每667 m2用0.3%印楝素乳油100 mL 处理、每667 m2用30 亿孢子/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83%以上,且这两个处理与每667 m2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 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 处理、每667 m2用5%阿维菌素乳油50 mL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较低,分别为78.70%、72.98%,显著低于另外3 个生物农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表3 施药后7 d 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2.1.3 施药后15 d
由表4 可知,施药后15 d,5 个生物农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其中,每667 m2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 mL 处理、每667 m2用30 亿孢子/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 mL 处理、每667 m2用0.3%印楝素乳油10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86%以上,这3 个处理与化学农药每667 m2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g 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100 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也较高,为80.69%;每667 m2用5%阿维菌素乳油50 mL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低,仅为78.55%。
表4 施药后15 d 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经施药后3 d、7 d、15 d 观察,发现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叶色、株型、株高等均与清水对照区水稻相仿,药剂处理区水稻植株没有出现生长异常的现象,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
试验结果表明,10%多杀霉素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30 亿孢子/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3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施药后15 d 的防效均在86%以上,与化学农药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相似,表明这3种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持效期较长,再加上这3种生物农药对水稻生长安全,故这3种生物农药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在有机稻米生产中进行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速效性较差,且大多数生物农药易光解或易被紫外线灭活,故生物农药应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 龄幼虫高峰期的阴天或傍晚进行施用;同时,为确保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在害虫大量发生时不宜单独使用生物农药,需与化学药剂进行混用[3]。
另外,在有机稻米生产过程中,为完善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以压低虫源基数,再结合应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