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侧深施肥不同肥料运筹试验初报

2023-06-17 07:03沈晓阳李琴周浩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机插叶龄供试

沈晓阳 李琴 周浩

(南通市通州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通 226300) *为通信作者

长久以来,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肥料施用不科学、氮肥施用量过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水稻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1]。而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广的新型高效水稻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入稻苗根部侧位3 cm、深度5 cm 的位置,具有节肥、减工、高效等优点,能有效破解传统施肥的施肥量大、施肥次数多、人工成本高等难题[2];同时,选用适宜的专用缓释肥进行机插水稻侧深施肥,可显著减少氮素等养分的流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1,3]。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22年选用“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开展了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不同肥料运筹的机插水稻侧深施肥试验,以期为后续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通州区兴仁镇大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承包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肥力水平为中上等,地力分布均匀,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水稻品种为‘金香玉1号’,2022 年6月21日进行机插,行距为30 cm、株距为14 cm。

供试肥料为“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N∶P∶K=28∶8∶13,质量分数,下同;其中,速效氮、缓释氮、控释氮的纯N 含量分别为3.90%、17.94%、6.16%,可根据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分期释放养分;以下简称缓释肥)、复合肥(N∶P∶K=30∶0∶8)(以下简称复合肥)、尿素(N 含量为46%)。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肥料运筹不同设5 个处理,各处理每667 m2纯N 施用量均为18 kg,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试验为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面积均在1 333.33 m2左右,且大区间筑田埂并用塑料膜包裹。各处理除试验设计的肥料运筹不同外,其他水稻培管措施(如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沟系配套等)均按南通市当地水稻大田生产的中上等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统一进行。

表1 不同处理的肥料运筹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水稻秧苗机插后,调查基本苗数,此后每周进行1次苗情(在田苗数、叶龄、株高)定株调查。在水稻成熟期,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连续取样15 穴植株,调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并测算理论产量;同时,进行机械收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情动态

2.1.1 在田苗数

由表2可知,据2022 年7月8日调查,处理(3)的每667 m2在田苗数为18.6 万苗,为基本苗数的3.3 倍;处理(5)和处理(2)的每667 m2在田苗数分别为18.9万、20.6万苗,分别为基本苗数的3.0、2.9 倍。据2022 年7 月22 日调查,处理(3)的每667 m2在田苗数为43.2万苗,为基本苗数的7.6倍,其他处理的在田苗数为基本苗数的5.5~6.2倍。据2022 年8 月6 日调查,除处理(1)的在田苗数较7月22 日略有增加外,其他处理的在田苗数均较7月22 日有所减少,其中处理(2)和处理(5)的在田苗数减少较多,每667 m2减苗均超5 万苗。据2022年8 月26 日调查,各处理的在田苗数均较8 月6 日有所减少,其中处理(1)和处理(3)的在田苗数减少较多,每667 m2减苗均超9 万苗。

表2 不同处理的水稻在田苗数表现

2.1.2 叶 龄

由表3 可知,据2022 年7 月8 日、7 月22 日调查,各处理的叶龄均没有明显差异。据2022 年8月6 日调查,仅处理(2)的叶龄低于11 叶,其他处理的叶龄在11.4~11.8 叶之间。据2022 年8 月26 日调查,处理(2)、处理(5)的叶龄低于14 叶,其他处理的叶龄在14.1~14.2 叶之间。

表3 不同处理的水稻叶龄表现

2.1.3 株 高

由表4 可知,据2022 年7 月8 日调查,各处理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据2022年7月22日调查,处理(1)的植株最高,株高为42.9 cm;处理(2)的植株最矮,株高为36.4 cm。据2022 年8 月6 日调查,处理(1)和处理(3)的植株同为最高,株高均为61.6 cm;处理(5)的植株最矮,株高为57.5 cm。据2022 年8 月26 日调查,仅处理(5)的株高低于70 cm,其他处理的株高均高于70 cm,其中处理(3)的植株最高,株高为77.4 cm。

表4 不同处理的水稻株高表现

2.2 产量和产量结构

由表5可知,处理(1)的有效穗数最多,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7.7 万穗;其次为处理(2)、处理(3),每667 m2有效穗数分别为26.8万、26.3万穗;处理(4)和处理(5)的有效穗数较少,每667 m2有效穗数均在24.0万穗以下。处理(5)的每穗总粒数最多,为128.1 粒;处理(1)、处理(4)的每穗总粒数较少,均低于120 粒。处理(5)的结实率最高,为90.0%;处理(1)的结实率最低,为86.6%。处理(5)的千粒质量最高,为27.3 g;处理(1)的千粒质量最低,为25.7 g。处理(2)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为680.0 kg;处理(1)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低,为634.6 kg。

表5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和产量结构

2.3 经济效益

依据各处理的产量结果,各处理的每667 m2实际产量在634.6~680.0 kg 之间,故侧深施肥的水稻实际产量取值为650.0 kg,与常规施肥(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605.0 kg)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由表6可知,按市场价格稻谷3.00元/kg、基肥3 600 元/t、缓释肥5 400 元/t、复合肥3 200元/t、尿素2 950 元/t,侧深施肥每667 m2施缓释肥45 kg+尿素12 kg,常规施肥每667 m2施基肥40 kg+ 尿素25 kg+复合肥15 kg 进行经济效益计算,侧深施肥的每667 m2产值为1 950.00 元、生产成本(仅考虑机插和施肥成本)为432.40 元、纯收益为1 517.60 元,分别较常规施肥每667 m2增加135.00、74.65、60.35 元,表明侧深施肥可通过水稻增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表6 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经济效益分析(单位:元)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实现水稻施肥的精确定量、靶向施用,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这对促进肥料减量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纯N 施用量均为18 kg 的条件下,侧深施肥各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在634.6~680.0 kg 之间,较常规施肥的水稻实际产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处理(2),即在水稻秧苗机插时每667 m2侧深施缓释肥45.0 kg、在水稻秧苗机插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11.7 kg,每667 m2实际产量可达680.0 kg,较常规施肥增产12.4%。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验期间,南通市天气十分异常,受前期高温干旱和后期低温冷害的影响,供试水稻的生育进程出现了“前快后慢”的情况,再加上供试田块杂草发生多、分布不均匀、防除效果差,最终供试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这可能对本试验结论产生一定影响,故本试验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次施肥,终生不再施肥”,但目前市场上的缓释肥产品还没有完全成熟,再加上水稻种植户多采取“一基一追”的施肥方式(即在水稻秧苗机插时施缓释肥,此后再追施1次分蘖肥或穗肥),故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及推广。

猜你喜欢
机插叶龄供试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15年版《中国药典》脑安胶囊项下阿魏酸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供试品管理对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