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颖
[摘 要]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大思政”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全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公共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承担着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塑造学生价值取向的双重任务。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院校“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而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6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高校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育人长效机制[1]。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类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理念被融入其中,学科知识转化为育人素材,体现了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教学对象覆盖广、讲授学时多、时间跨度长的特性,丰富的中西方政治、文化、思想交互碰撞,潜移默化地影響着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近年来,随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日趋严峻,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忽视中华文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当前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现实探索,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三全育人”视阈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路径选择。
一、“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概述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构建大思政格局、凝聚各类教育资源、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机制;课程思政是在思政理论课之外的其余课程中,将思政内涵融入,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教学改革举措[2]。
(一)“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在院校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的过程中,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最大限度利用各类资源,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员育人是指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协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全员参与、分工合作的育人工作在学校各级层层开展。全过程育人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实施。全方位育人是基于教育大环境背景,拓宽育人维度,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也是“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其目的在于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4]。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价值引导、精神目标等内涵被融入实际课堂教学,并深刻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以及价值观念建立。课程思政的本质是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和反馈的改革,将政治认同、民族意识、文化自信、人生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5]。
二、“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其中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英语作为“媒介”成为各国沟通往来的重要工具。高职教学中的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国际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语言学科,时代发展要求其与时俱进、适应发展需求,例如怎样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立场原则,理性看待外来文化,防止意识形态渗透;怎样指引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防止自身思想阵地失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出国门,树立文化自信等,都是英语教师需要思索的关键课题。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既是对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也是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改革,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道德引领割裂,而是融合“育人”与“育德”,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
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思政元素匮乏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任务。
传统英语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关注学生听、说、读、写水平,而新时代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当前,一些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围绕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特色编制,而其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较少,更多体现文化的“输入”。这种传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原汁原味”,保留西方语言文化特色,但中西文化的不对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意识易受西方文化影响,只是粗浅地了解西方文化而不加以判断甄别,容易对其过度敬仰。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又是文化的教学。教材中思政元素匮乏,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导致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淡薄,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比如,一些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而忽略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这种文化的缺失警惕我们不要忽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不要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思政素养薄弱
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英语教师是落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但是目前作为育人主体的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较为薄弱,使得日常教学与思政教育脱钩,如何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让课堂从“单薄”到“厚重”,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1.一些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汉语文化积淀不足。他们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修习的专业课程多以英美文化、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因此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对其的认同感远超汉语文化。此外,由于过度专注于外语技能的学习,部分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超但汉语文化积淀不深,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很难较好地将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一些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误区。笔者在对本校公共英语授课教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50%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较为了解,但很难在具体教学中落到实处;超过49%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有简单了解但不清楚具体操作;1%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完全不了解。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教师简单把“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画等号,认为这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与其他课程没有太大关联,忽略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认识到,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包含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而不是某门课程或者某个人的任务。
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前期的教学准备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教学设计,挖掘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最新理论政策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较为粗浅、牵强,导致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最终目的还是以满足学生通过升学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等为主。受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自身也缺乏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2.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包括公共英语课程在内,在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等都没有规范的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无法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及时做出评定和修正。此外,一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师还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具体考核环节,考核方式不够全面。
(四)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作为接受思政教育的主体,总体的文化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接收海量繁杂的西方文化信息,但是一些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存在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文化逆差情况日益严峻。思辨能力下降深刻影响学生明辨是非、理性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树立坚定的立场原则。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积极推进教材改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内核,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推进要求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使两者有机结合。
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将英语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联系,根据每堂课的教学主题充分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资源素材,最终以具体的课堂实践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
2.创新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内容,结合英语的学科特色,充分萃取相關思政元素。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公共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E时代高职英语教程》,其中以“Fashion”为主题的单元,可以聚焦从古至今中西方时尚趋势的演变,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欣赏东方民族文化之美,汲取西方文化精髓。此外,联系当前“国货”品牌崛起的话题,引导学生加强文化和意识形态学习,拒食国外的“精神鸦片”,对于大有裨益的文化,要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优秀文化输出,展现中华文明之美。以“Game”为主题的单元,可以联系当前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组织学生理性探讨游戏世界,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沉迷网络游戏,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断放飞青春梦想。通过探究英语知识与德育的融合点,潜移默化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作为课程思政的践行者,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纽带”角色。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1.提高英语教师对“三全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意识,回归教育本原。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要打破“课程思政与英语课程无关”的固有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利用自身的语言技能优势,阅读外文原版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促使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量质并举。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观摩、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活动,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思政素养的提升。
2.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同一省份、区域等院校采取多校协同机制,共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鼓励支持教师前往课程思政建设较为成熟的兄弟院校进修学习,完善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理念自然结合的教学方案;不断优化建立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建设师资队伍,教研室以老带新、以优带新,借助头脑风暴、集体备课等方式集思广益,不断丰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3.丰富英语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英语教师在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努力提升中华文化素养,汲取丰富的文化养料,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特色内涵以及历史传承,强化文化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中华文化在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念培养方面的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应用。
4.增强英语教师专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高职学生从前接受的英语教育多强调机械练习、灌输接收、模板记忆、题海战术等,对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知之甚少,大部分学生接收西方文化的渠道源于外国影片和外国节日。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培养的核心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理性行动的能力,引导其辩证认识西方文化,对外来信息能够正确鉴别,最终站在世界舞台,以中国立场争取中国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升级更迭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的主赛道上,将中国文化和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的趣味性,注重思政元素多模态呈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兴趣,巧妙设计与教学相关的思政内容,寓教于乐。比如,在进行“Social Networks”这一主题单元教学时,可以从“Virtual”和“Reality”切入,让学生比较“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irtual world and the reality.”并结合日常生活,总结“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cial networks.”通过对比思考,学生更容易准确理解核心主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其学习欲望,还符合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注重思政元素多模态呈现。根据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口头传授、书面表达等单一模态资源被教师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其所建构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并不高。反之,借助多模态呈现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增进理解,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刻。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服务思政教育需求,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肢体语言等在内的思政多模态资源可被教师进行综合化处理,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更快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更深刻塑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作用。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遴选开发一大批优质专题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在丰富德育资源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当前已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智慧建设平台建设与应用试点校,学校积极推进“智慧职教”平台、“福软通”校园平台、AI课程建设等智慧系统的教学应用,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开展的线上课程中,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课程教学更加便利连贯。
3.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成功。教师应把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指标纳入课程考核,逐步将客观的量化评价与主观的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在广度上體现多样化,在深度上体现人文性。此外,还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双向评估,增加学生评教中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部分,以此作为体现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4.学校作为监督和评价的主体,要积极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并将如何评判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细则制定公布,使得课程思政的设计更加科学规范。
“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育人价值的必然体现,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秉持“吸取国外精华,剔除糟粕,交融兼蓄,为我所用”的原则,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6],积极挖掘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君涛,展金梅,刘夏,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4):6-12.
[2]陆舒湄.“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20.
[3]彭旻珏.“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框架研究: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公共英语课程为例[J].汽车教育,2022(21):79-80.
[4]李军华,姚海慧,肖建清.“融德于教”立体多元化融合式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5):101-106.
[5]高礼静,王敏,唐娜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18):117-120.
[6]张富生.“三全育人”背景下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2021(7):59-6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