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试点改革研究

2023-06-17 15:58黄炳乐陈自力张恺吴金潘燕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5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双高计划双高

黄炳乐 陈自力 张恺 吴金 潘燕燕

[摘           要]  “双高计划”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各专业群做大做强方面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群的发展内涵,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建设要求开展首批专业试点改革。该专业试点改革依托校企合作联盟组建涵盖校内外专家团队,并采用项目牵引、模块教学和学分互换等方法开辟了一条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之路,可为兄弟院校开展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项目牵引;模块教学;学分互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96-04

一、引言

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立项了197个建设单位,其中高职学校56所,专业群141个。该计划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4]。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重大变革的“双高计划”是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实施好‘双高计划”,充分体现我国办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的国家意志。该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5-8]。

我校现有航海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交通土建、汽车运用与智能技术、通用航空、轨道交通、交通运输服务、机械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九大专业群,涵盖海陆空轨信息机械等43个专业。我校在“双高计划”内涵建设的背景下对原有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进行优化调整,面向交通行业应用组建了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专业群,该专业群面向数字产业化与交通产业数字化建设链,实施基于数据驱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围绕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开展建设,同时在该专业群中的支撑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开展首批试点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促进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二、试点专业建设背景和思路

(一)试点专业建设背景

软件技术专业所在的专业群组群逻辑图如文末图1所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主动对接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区域经济内信息产业链和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项目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思想;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与“三教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链人才需求发生改变,信息与智慧交通专业群建设以“培养适应信息与智慧交通专业群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立足点,面向福建区域信息与智慧交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信息与智慧交通专业群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信息与智慧交通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软件技术专业所在的专业群依托学校在交通领域的办学优势,实施基于数据驱动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专业群围绕“数据”元素,从数据采集→数据安全传输存储→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结果呈现→测试、实施环节,构建人才培养链。

(二)试点专业建设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在该专业群中起到技术框架支撑的作用,同时该专业办学质量也得到用人企业的高度评价,基本上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我校为进一步做到精准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内开展第一批专业试点改革。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积极依托校企合作联盟组建涵盖校内外专家团队申报学校首批专业试点改革项目。如图2所示,该专业试点改革项目的建设思路是以企业兼职专家团队为主选定软件开发项目实战案例,由校内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主将软件开发项目根据课程体系分解成模块化教学内容,并将模块内容与相应课程对接实现学分互換,统筹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在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软件开发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贴教育部1+X制度证书技能等级技能点,基于职业能力需要构建以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试点改革是以“导师制”为抓手、“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职业能力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线上线下两个空间、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相结合的培养平台,实行模块化选课制、学分银行制度和弹性学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9-11]。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经验。

三、试点改革具体做法

软件技术专业试点改革的方法是选取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客户端、Web端和移动端领域三个企业级信息系统项目作为试点改革教学项目,项目架构具体分为基于C/S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B/S的Web应用系统和基于微信的移动应用项目,具体选取了以下三个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1.在线考试系统(C/S架构)。

2.沈岩书画展网站(B/S架构)。

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阅读器设计实现(微信架构)。

以上项目内容涵盖了专业课程中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Web编程基础、UI界面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软件产品质量管理、软件测试体系、软件文档写作等内容。试点班学生通过以上三类项目的磨炼就能完全胜任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以下具体阐述项目牵引、模块教学和学分互换(学分银行)的试点改革具体做法。如文末表1所示,试点改革项目以《C/S架构软件开发项目》为例,按完成该项目所需的工作职责梳理出:(1)理解客户的需求,将客户需求转换成软件项目需求。(2)进行数据库设计。(3)进行详细设计。(4)进行编码实现。(5)功能测试。(6)系统部署实施等岗位工作职责。根据梳理出来的工作职责,教学案例项目被分解成以下教学模块:(1)需求分析。(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3)详细设计。(4)编码实现。(5)测试。(6)部署实施。同时根据分解梳理后的模块内容,原有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被有机地融入项目的模块教学中。在表1右边列出了每个模块涵盖知识点、技能点所对应的课程,并根据内容的权重经过试点改革专家小组研讨给出了學分替换的计算方法,比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软件文档写作这门课的完整2个学分,获得C# Winform程序设计课程4学分中的3学分,获得软件测试体系课程3学分中的2学分等。

该项目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将学生按组分成11小组,每组平均5人,设置1名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在该项目中的分工和合作,经过一个学期的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师指导,11组学生都能够完成项目功能,以下表2是各小组每个模块的得分和项目总的平均分。通过项目牵引模块化教学,各小组项目的平均分均超过了80分,说明项目牵引模块化教学试点改革方法是可行的。

我校经过两年左右的软件技术专业试点教学改革,建成一批优质项目案例教学资源,以C/S架构类软件项目、B/S架构类软件项目和移动应用开发类软件项目为主,完成项目应用背景分析、应用技术确定、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开发文档、教学视频等一系列资源建设。建成一批活页式教材,以试点专业和教学团队为依托,按照模块化、能力本位要求开展项目式、活页式教材建设,试点专业全部实施模块化教学。同时,以试点专业改革为契机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依托软件技术工程教学实践基地,深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完成了1+X证书试点Web前端开发、Web应用软件测试、微信小程序开发等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

四、试点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及反思

(一)试点改革成效

1.建成了一批优质项目案例教学资源,以C/S架构类软件项目、B/S架构类软件项目和移动应用开发类软件项目为主,完成项目应用背景分析、应用技术确定、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开发文档、教学视频等一系列资源建设。

2.建成了一批活页式教材,以试点专业和教学团队为依托,按照模块化、能力本位要求开展项目式、活页式教材建设,试点专业全部实施模块化教学。

3.软件技术专业试点团队师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全食可信”项目获得银奖1个。

(二)存在问题及反思

1.软件技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以人的智力为主要生产力的产业,目前试点班所用的项目案例技术是较为普及的项目案例,如何找到合适的企业并能够持续分享较为前沿的实战开发项目是一个比较两难的痛点。

2.由于校内专任教师实际项目经验较为欠缺,与企业级开发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虽然可以通过短期下企业或短期师资培训途径来暂时缓解,但始终未形成教学团队自我造血的能力,因此,项目化的开展需求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

五、结论

软件技术专业试点改革是以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通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毕业生能力模型,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项目为牵引模块教学与学分互换专业改革成果。以下是软件技术专业试点教学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1)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无缝对接企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2)打破原有的单门课程孤岛的授课模式,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模块教学为驱动的教学模式。(3)打破原有的期末考试或考查的单一结果性评价方式,建立涵盖过程、多样化的考核机制。(4)打破传统的学分制方式,实施学分置换、学分银行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5)打破校内导师单一辅导模式,实行校企双导师培养软件工程师的方式。

最后,我校将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职业教育贡献船政智慧。

参考文献:

[1]朱剑宝,苏庆列.“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1):129-133.

[2]张卫婷.“双高计划”引领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2021(5):34-35.

[3]陈小娟.“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基于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9):33-37.

[4]李辉政.“双高计划”推动下高水平传统建筑专业群的构建与对策研究[J].重庆建筑,2019,18(11):10-13.

[5]李燕.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深度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2):92-97.

[6]赖红,李钦,王寅峰.基于“1+X”证书制度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7):25-29.

[7]李萍,蔡建军,刘法虎.走向融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1+X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22.

[8]王凤岭.高水平专业群“1+X”课证融通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0(4):33-38.

[9]潘燕燕.以项目为载体、模块化教学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 17(35):274-276.

[10]杨洋,徐攀峰,吴新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9(2):183-188.

[11]潘必超,李建波,黎旺星,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下教学资源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2(26):16-18.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双高计划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