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敏
【摘 要】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因防疫需要,各地时常会启动线上教学。本文结合幼儿园园所开展的线上居家指导实践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幼儿园居家指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提升家园共育的社会关注度、建立家园共育资源库,丰富家园共育内容、主动创新路径,提高保教质量几个方面提出了疫情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对策。
【关键词】家园共育 资源库 创新做法
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有序的生活,原有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当一个地区出现疫情,按照防疫要求,该中高风险地区所管辖的中小学、幼儿园要停止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待风控解除后按上级防控部门要求恢复线下教学。疫情是反复的,这种线上线下教学不断切换,对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不同于中小学的线上教学,幼儿园线上教学主要通过提供居家指导素材,由家长陪同孩子完成相关游戏和活动。居家指导对家长的育儿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疫情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创新家园共育方式,适应疫情下的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一、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1.线上优质幼教资源的缺失
2022年春季开学,疫情再次袭击笔者所在的城市,线下教学又被按下了暂停键。中小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平台投放全市各科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视频,供全市中小学自主开展线上教学。而幼儿园缺少适合幼儿和家长的教育平台资源。教师们除了需要自己搜集给家长的居家生活指导素材外,还要每天通过视频连线和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些让教师们筋疲力尽。
2.家长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在居家生活指导期间,我们发放了居家指导问卷调查,以收集居家指导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从问卷反馈中得出,目前家长对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重视远远不够。
(1)重大轻小导致亲子互动难
受孩子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园提供的居家指导活动内容,多数需要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视频连线也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而很多家长反馈自己没有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孩家庭居多,家长的重心更多放在家中读小学、中学的孩子身上,陪伴第二个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
(2)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
部分家长则将教育孩子的问题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觉得孩子比较愿意听教师的教导,所以希望能和小学一样开设直播课,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时更加专注。还有些父母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料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行,而不必花时间陪伴孩子。
由于大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了班级教师开展线上居家指导困难重重。
(二)家园共育形式单一
常态化的家园共育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进行沟通。当改为线上教学时,原有的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家长园地等一些活动也无法发挥作用。平时教师会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进行短暂的交流,疫情期间,这样的交流机会也大大减少。
教师会在班级群投放一些育儿文章和视频等素材,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疫情下的家园共育缺少必要的指导路径和方法。
(三)教师综合信息化能力不足
幼儿园的居家指导虽然不是直接开展线上教学,但所提供的居家指导素材都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工制作,而现状是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基础普遍薄弱,尤其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在信息化技术能力方面缺少经验,如要自己拍摄视频、剪辑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他们对新媒体平台的操作也不够熟练,视频连线时经常有家长反馈声音听不清,网络不稳定;还有教师操作不熟练,导致在连线时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等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了线上居家指导中,家园共育面临信息化应用的新挑战。
二、造成疫情下家园共育难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对家园共育内涵的理解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家长认为到幼儿园参加家长开放活动,就是家园共育;也有些家长认为教孩子认字、阅读就是教育;还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疫情期间,部分家长配合教师上传一些视频或图片,完成几个教师建议的亲子活动,认为这便实现了家园共育。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家园合作最基本的要求,并未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二)幼儿园对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指导有待完善
幼儿园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要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师资队伍综合能力。疫情的发生也暴露出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培训内容不全面
幼兒园的业务学习,普遍着重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忽略了疫情下家园共育新模式的研究以及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2.培训目标不明确
疫情下,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如何调动每位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诸多培训目标问题不够明晰。
3.培训评价与反馈
目前还缺少疫情下家园共育优秀案例成果可供教师参考学习,教师们对于自己目前疫情下所开展的活动成效如何,尚缺少必要的测评与反馈。
(三)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幼儿园师资队伍还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强,但理论支撑不足。疫情改变了幼儿园教学模式和沟通方式,教师面对“互联网+”技术无所适从,有些教师的家园合作仅仅是向家长推送一些育儿文章、视频影像等资料,或通过微信、QQ群发送一些幼儿园通知,分享一些幼儿在园时的活动视频或图片,等等。这种缺少家园双向沟通的单一指导方式,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三、疫情下家园共育问题的新探索
(一)利用新媒体,提升家园共育的社会关注度
1.借助新媒体平台,做好家园共育重要性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利用幼儿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有助于家园共育的文章或活动,借此提高社会关注度,从而提升社会面对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视。同时,可利用幼儿园公众号,及时推送关于家园共育的研讨活动。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的宣传,让社会了解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也不能等,幼儿园阶段的家庭教育尤其应该受到重视。
2.依托网络平台,帮助家长理解家园共育内涵
家长的教育观是家园能否协同合作的关键。疫情期间,孩子的看护主要是由家长负责,家長虽然了解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懂幼儿教育。因此,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要准备素材提供给家长,更需要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活动。
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每天面对面的视频连线,为家长答疑解惑,进一步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同时为在抗疫一线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连线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邀请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较有经验的家长撰写育儿心得,发布在公众号上;三是可以在视频连线时,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其他家长参考,形成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互动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家园共育资源库,丰富家园共育内容
我们以往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育儿理念与具体做法。当疫情来临时,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我们需将原有课程进行梳理、调整、完善、创新,丰富家园共育的课程内容。
1.梳理共育新课程
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年级组和园级的审查,把一些适合家长陪同幼儿开展的活动纳入居家指导课程。同时将根据各班孩子实际情况收集的适合亲子互动的各类活动,整理归类到居家指导课程中,建立居家生活指导的课程资源库。
2.开拓共育新渠道
尝试创新家园共育的新渠道。利用网络资源召开线上家长会,通过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媒体平台和家长实时互动,通过公众号推文、网站简讯等媒体平台,向家长推送最新的育儿理念与经验。
3.挖掘共育新资源
通过邀请有特殊技能、传统技艺的家长进行线上展示,加强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邀请幼教专家开设家长讲堂。例如,我园在疫情期间分别邀请了幼教杂志社的专家和小学校长,为家长开设了亲子阅读和幼小衔接的线上讲堂,让家长和专家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构建,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创新路径,提高保教质量
通过研判当前疫情形势,加强对全体教师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适应疫情下家园共育发展的新需求。
1.以点及面,丰富课程资源
以“青年午校”为突破口,鼓励青年教师录制故事音频、活动视频等家园共育资源,同时请骨干教师做好审核,以点带面,辐射至整组和全园,以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丰富家园共育的课程资源。
2.以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发展
以课题为抓手,以疫情下家园共育的资源库建设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疫情下家园共育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丰富家园共育课程。
3.以技术为支撑,提升信息化水平
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的实践经验丰富,但信息化技术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给他们搭建合作平台,让他们的想法能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在课程中。信息化人员的加入,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在合作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总之,疫情对幼儿园家园共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联系共育。相信通过利用新媒体提升家园共育的社会关注度、建立家园共育资源库、丰富家园共育内容、主动创新路径,我们可以克服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孩子提供良好保教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钟瑛.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园共育线上新模式的开展[J].山西教育(幼教),2022(2).
[3]景秀梅.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J].儿童与健康,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