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玲
[摘 要] 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体系,做好二者之间的融合,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好国家安全教育,更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加深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關 键 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145-0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主旨所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当今高校教育应该深研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知识、热爱国家、服务人民的合格公民。贯彻落实国家的育人政策,深入把握新时代国家的育人目标和时代赋予的要求,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今中国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定与风险同在,高校教育就是让每个拥有自然禀赋的受教育者得到个性化发展,使其习得参与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并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内容与教育的众多学科息息相关,比如课程思政,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当然,国家安全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对学生有普遍的要求和特殊的要求,对工科类学生应更加关注信息安全等学科的要求,对文科类学生应更加关注文化安全教育。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全方位推进,在思政课程中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做好思想层面的深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二、通过调研及数据分析现状
经过分析图1调查各院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得出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形式及占比存在差距,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讲形势政策党课团课、线上宣传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观看教育视频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趣味性和互动性,强化教育效果。
经过分析图2各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得出不同类型的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存在较大差距,培养类型越多的学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依次降低,大致成反比关系,说明其可能更重视对其他知识的教育,如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等。
经过分析图3学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出目前新型媒体形式丰富多样,学生接受思想意识的渠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安全成为当今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学生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网络舆情的干扰,同时当今学生个性突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所轻视,思想意识淡薄,安全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周围思想的影响,思想变得复杂,难辨是非。
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在新形势环境下思想最容易受到波动,接受和学习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参差不齐,教育内容存在片面化、断层现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学习途径比较单一,教育内容相对来说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也要与时俱进地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环境形势比较严峻、复杂,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做好人文关怀和疏导,帮助学生培养自强自立的品格。
三、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的优化路径
(一)从国家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政治思想传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新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国家安全观认识不足,这就给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叠加性的要求,既要与时俱进洞察新形势、新时期下的思政任务,又要谋划好思政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政治素养进行提升。
中华民族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就是要开好头,布好局,贯彻落实好思政教育,服务好我党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教师职能,充分运用学校办学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都能受到新时代新思想的感染。夯实学业之基,筑牢思想防线,充分运用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做好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将各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成服务团,搭建合作平台,运用雨课堂等平台打造精品课程,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共建。
(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与安全教育的风险意识
面对外部世界的复杂变化以及国家面临的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不能强烈制止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行,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境遇两难。因此,要坚定信念,顺势而为,将网络的影响力为己所用,拓展网络资源,运用新媒体形式传授好思政知识和国家安全知识,以自身为引领,注重日常的行为举止,言谈说教,带动学生办好事、做好人。
(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
新形势下的常态化管理成为日常工作,日常但不平常,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始终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和灵活性,意识清晰,思想正确。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政教育需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以教育为引领,引导师生全面自觉践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迈上新臺阶。
首要任务要牢固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当今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规范高校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教育体系,成立专门的教育、评价、监督小组,明确各组分工职责,将此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
其次,在注重总体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应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群体中来,到学生群体中去,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和学生专题小组教育,结合日常课堂所授内容,实时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开展系列分享讨论,认真分析实时形势,全盘综合考虑,仔细研判,贴近校情、社会实际,优化后期教育安排,充实课程内容,力求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循环教育模式,确保思想政治传达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教育形式,增强辐射力
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处网络化时代,新媒体技术革新了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渠道,融合云技术、融媒体、网络课堂、中国大学MOOC、超星、超级校园等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用推文、微电影、短视频、网络云参观等形式将思政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素材引入学生的心里。线下开展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围绕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研究、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教育效果。
推进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还需要多种资源的供给,可依托学校的专业链、学科链,定期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等,与国家安全部门、公检法部门、军队等进行合作共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建立符合教育需求的实践基地,凝聚校外资源形成合力,拓宽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发挥社团的隐性育人功能,通过国旗护卫队、宿管会、团支部、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法制宣传日、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军训、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仪式感,注意利用重大时政契机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带领学生参观人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馆,走进军训场地,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机会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营造思政教育的浓厚氛围,提高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升教师的能力
教师是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关系到开展学生教育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充分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应配备专业教师队伍,设定专职岗位,优化教师资源,定期开展培训,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困境和挑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设种子教师培育团队,开办新入职教师职业培训班,整合学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教师的考核着重素质与能力,增加知识储备。
高校要探索开设国家安全必修课,统一教学内容,深化课程融合,有技巧地将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思政课、专业课、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等有机结合,各学科要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性格特征、专业兴趣等,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六)利用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育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独立,对祖国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但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和经济全球化环境的冲击,存在盲目冲动、感情用事等不理智的行为,容易被敌对势力误导和利用。加上网络化的环境,敌我难辨,大学生更要学会甄别错误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掌握网络阵地主动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防范网络犯罪,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时时刻刻关心关爱广大青年学子。大学生应更加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感党恩,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在小事中成就大事。
(七)加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组织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政工作、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院系育人能力的重要探索,有必要从全局出发,把握当今高校组织育人的时代特征,明确高校组织育人的内涵和功能,从积极落实国家的政策、自上而下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培育方法、适时总结工作成效四个方面,建立以提升组织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价值引领。
如今,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职业人才的大力培养是弥补社会行业空缺、开拓社会新发展领域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等同,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定位决定的,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下,又有自身的特点和侧重,专注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为国家人才建设奠基。
加强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育人的要求,履行好领导集体的主体责任,统筹学校党委、院部党组织和学生团体之间的育人关系,以党的思想为统领,优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细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树立总体意识,使育人目标相互承接,全心全意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成熟的教育队伍,服务职业教育的育人任务,使这种体系化的育人方式体现出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并成为学校组织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式。
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不只是课堂思想教育的简单形式,其工作贯穿高校办学宗旨、育人理念、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校、院、生三级,充分体现国家的育人目标,全体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发力,使高校组织育人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高校职业教育的育人思路具有明显的社会指向性,职业教育人才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全方位、多领域地进行组织育人,从课堂之中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到课堂之外身体力行的不断磨炼,形式简单,但考验实际操作效果,各个环节相互承接,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分布式逐层覆盖的育人逻辑,有效提高高校组织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四、结语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高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乎社会发展大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面对复杂内外形势的应变才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其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对于落实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努力营造“时时皆可育人、处处皆可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应当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念投入学习和工作中,投入祖国的建设中,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优异成绩,在团结奋斗中谱写青春绚丽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胡雪松.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22(7):45-51.
[2]张丽.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多维思考[J].实践研究,2021(11):99-104.
[3]王先亮.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6):17-22.
[4]王艳.总体国家安全观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蕴意和路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32-35.
[5]張晓东,陈颖.浅探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J].科教文汇,2021(34):30-32.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