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夏提·吾布力 玛伊努尔·热合曼 马雪云 张珍连 李静 阿尔孜古丽·艾尔肯 姚巧玲
[摘 要] 目前,“00后”已逐渐发展成为医学生的主要群体,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然富有时代特色。如何在医学教育中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符合“00后”医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政教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生理学”为例,结合“00后”医学生的特点,浅谈课程思政新探索,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对培养合格医学人才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医学教育;生理学;“00后”医学生
[中圖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9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既需要爱党爱国、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医务人才,也需要具有扎实医学专业技能又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医学生的重要阵地,在社会对医学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当前,“00后”医学生已逐渐成为医学院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承载了更多的期望。在这个关键时期,医学院校应当在把握好“00后”医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2]。基于此,本文拟在分析“00后”医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00后”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便有效提升当代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最终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务人才。
一、“00后”医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00后”医学生成长的时代文化更加多元,成长在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的科技环境下,从而在思政素质上也呈现了独特的现状。“00后”医学生的思维比较开放、进取并且富有激情,但是面对不良文化的渗透,缺乏准确判断,政治意识薄弱。他们人际沟通与交往呈网络化和虚拟化,文化取向泛娱乐化,过度追求极致的自由,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向新疆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394名“00后”医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4份,归纳出“00后”医学生4个明显的群体特征,如图1所示。
(一)缺乏主观能动性,且受“丧文化”的影响
“00后”医学生成长在创新和自由的环境中,加之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使得“00后”医学生的思想创造力更加自由,有更多的想法。但“00后”医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停留在“想法”阶段,在行动力方面较弱。本研究中185名(46.95%)“00后”医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缺乏主观能动性,容易三分钟热度”,需要外部力量的督促和鞭策。同时,“00后”医学生受“丧文化”的影响。“丧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网络中营造出的一种集体消极、颓废自我否定、自我解嘲的文化形式,在青年人中普遍流行[3]。分析其流行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00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对于未来不担忧;另一方面“丧”是因为如今就业、生活压力大,残酷的现实让年轻人意识到,就算努力,好像也很难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就地躺平”,从此陷入颓废中。在本研究中有240名(60.91%)“00后”医学生认为“丧文化”是一种流行,是青年人借此表达对生活无奈的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125名(31.7%)“00后”医学生认为“丧文化”向社会传播了负能量,有29名(7.36%)“00后”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丧文化”,也跟自己无关。在“丧文化”流行背景下,这种精神颓废和消极情绪需要正确引导,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规则意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
由于大多数“00后”医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及个人情感的表达,有较强的个体意识,缺少集体观念,导致规则意识较弱。“00后”医学生的心理相对较为敏感,他们看起来老练成熟,其实存在心智假熟的现象,心理极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00后”中的大多数更倾向于在网络虚拟沟通平台上与人交流,在生活中也更倾向于做“低头族”,善于使用手机、电脑等与人交流,缺乏与人实际沟通的能力,“00后”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乐观。在本研究中分别有66名(16.75%)、94名(23.86%)和153名(38.83%)“00后”医学生认为自己存在规则意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
(三)文化取向泛娱乐化,缺乏文化自信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医学生的出生和成长深受娱乐文化的影响,他们有着强烈的八卦心理,渴望追求热点,奉行娱乐至上,泛娱乐内容成为这一代人的共同语言。“00后”医学生热衷于“追星”,对时尚的追求远高于对革命先烈、民族英雄、科学家、思想家的关注,文化取向明显呈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中的大学生,沉溺于明星偶像的生活、痴迷于网络影视中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精神生活变得虚无,理想信念走向世俗。本研究调查中也有109名(27.66%)“00后”医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文化取向泛娱乐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不高,文化自信有待提升。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袭,容易做出错误判断。
(四)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理想信念淡薄,政治观念淡漠
“00后”医学生成长的时间里,我国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这使得“00后”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在本研究调查问卷中被问及“如果国家遇到突发卫生事件,作为医学生你可以做一些什么”时,绝大多数的“00后”学生选择(302名,76.65%)“如果国家和社会需要,可以当志愿者,在一线参与其中”。由此可见,“00后”医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有认同感且愿意付出。但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多变的时代,多元的思想,多样的社会,多质的需求,多类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对“00后”医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一些“00后”医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政治观念淡漠等问题[4]。在本次调查中,有70人(17.77%)认为自己存在理想信念淡薄,有49人(12.44%)认为自己存在政治观念淡漠的问题。总体来说,“00后”医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观念需进一步提升。
二、“00后”医学生“生理学”思政教育的现状
我校一直以来注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宗旨,重视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与“生理学”相关的思政案例,结合近代我国生理学的发展、教研室的发展与传承等作为思政素材,以科研反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开展第二课堂,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三全育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5]。本研究对394名我校“00后”医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56名(39.59%)学生认为在“生理学”中课程思政部分和理论专业内容间的衔接非常顺畅,223名(56.60%)的学生认为衔接还可以,还有7名(1.78%)和8名(2.03%)学生认为衔接不太好及衔接得很尴尬。这表明,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专业理论知识中,在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满意度调查中,分别有172名(43.65%)和174名(44.16%)的“00后”医学生对于目前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有42名(10.66%)学生表示效果一般,还分别有4名(1.02%)和2名(0.51%)学生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总体满意度比较可观,但仍需不断探索与改进。在被问及“通过‘生理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你有何收获”时,只有21名(5.33%)学生认为没有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生理学”中的课程思政,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综合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文化自信,加强了国家和社会认同感,以及强化了道德判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时代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00后”医学生思想行为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00后”医学生思政教育应当不断优化,积极探索。
三、“00后”医学生“生理学”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结合“00后”医学生特点,针对性提高薄弱环节
结合“00后”医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比较淡薄,缺乏主观能动性,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我们可以在介绍“绪论”时,讲解威廉·哈维为追求真理,冲破传统世俗的束缚,为发现“血液循环”付出一生的努力,被誉为“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心电图记录着心脏的生物电,记录的波形有高低起伏,人生的路也像心电图,起起伏伏,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而不是选择“躺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精彩,不应当局限于生理、安全及感情需求,应当积极追求与满足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于“00后”医学生存在文化取向泛娱乐化,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典,其内容可与“生理学”相融合。《论语》中提到“不时不食”,指进食应该按照特定的时间点进行,这一观点符合“生理学”中消化与吸收以及内分泌相关节律,若不按时间规律进食,导致代谢或内分泌异常。同时中医药典籍里用于教学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挖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知识相关联,起到医文互益、医文互彰的作用[6]。针对“00后”医学生规则意识弱、心理脆弱、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弱的特点,将医学职业精神融入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来概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精神[7]。面对突发的卫生事件,医护人员所展现的精神面貌,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对患者人文关怀与救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出色的救护技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形成了重要的从医榜样。将榜样的故事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集体意识、人际沟通及心理承受能力,让“00后”医学生真正理解职业精神,从内心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结合“00后”医学生喜好和需求,提高思政效率
对394名“00后”医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270名,68.53%)、用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式教学(220名,55.84%)、讨论辩论式教学(201名,51.02%)、讲授式教学(186名,47.21%)、视频教学(148名,37.56%)、翻转课堂(98名,24.87%)是“00后”医学生能接受并感兴趣地融入课堂思政的教学形式(见图2)。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根据“00后”医学生的喜好,提高思政效率。教师在讲“胃液分泌和调节”时,线下课堂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重点知识汇报,对于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课上,教师可以引入胃溃疡的临床案例,通过案例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从胃液成分、特点和作用推断发病机制,从胃液分泌调节推断胃溃疡治疗中的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临床思考能力。同时引入“国际护胃日”,做好健康宣教,让学生戒烟戒酒、健康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致病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亲身吞下细菌来证明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作用,通过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入生理学课堂,讲好科学故事,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同时强调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提倡学生在外就餐使用公筷,减少疾病传播。作为医学生应当牢记自己的使命,除了约束好自己行为以外,应当承担向社会健康宣教的责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后,教师在线布置课后测试题和小组讨论问题(以相关病例为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上传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在讲“心脏的生理特性”时,可尝试使用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式教学法,不同学生扮演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按照顺序模拟从窦房结细胞正常起搏到电冲动的传导再到工作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演示心脏节律性的兴奋、传播和协调性收缩和舒张全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正常起搏点、房-室延搁、同步收缩等知识点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一定的规则,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講“呼吸运动调节”时,给学生提出“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机体的影响”,学生可从低氧和高二氧化碳对机体有利和不利影响的两个方面组成正反两方辩论小组,使用辩论、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人文素养、礼仪风采、语言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8]。
对394名“00后”医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他们更喜欢与医学知识相关的实时动态(295名,74.84%)、时事热点事件的讨论(241名,61,17%)、科学发展的故事(209名,53.05%)作为思政元素(见图3)。因此在讲“血型和输血原则”时,给学生讲解输血相关治疗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使用,在讲“肺通气”时,讲解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重型肺炎病人中的应用等临床实时动态,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强调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四个自信”教育。也可以从实时热点入手,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提高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疑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其中运动员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偶像。在“生理学”课堂中,可以在不同章节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的生理差异,如肌肉收缩能力、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心力储备水平、肺功能指标、能量代谢等指标,鼓励“00后”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医学生睡眠质量、心理韧性等,进一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积力之所举,助健康中国。
(三)通过混合式教学,拓展思政教育宽度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9]。混合式教学可以把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和多种网络平台与媒介學习结合,可拓宽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主动思考、交流与沟通的能力[10]。这不仅能发挥“00后”医学生智能信息化的学习优势,又能弥补“00后”医学生目前存在的团队合作意识弱、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不乐观等不足。在讲“内分泌系统”相关知识时,可采用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给学生推送慕课资源,完成线上学习内容。并提前通过雨课堂进行相关问题及测试题目的发布及分组,在课堂中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分别讨论腺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尿病四种疾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激素在体内发挥的生理学效应及调节方式的理解,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中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使教学的地理位置不再局限于课堂,拓展了教学时空,让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宽度和深度。
四、结语
“00后”医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对其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高校应当充分了解“00后”医学生群体特征,运用“00后”医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加强思政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的目的,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教育新方法,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晓莉.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2,35(12):1233-1236.
[2]施博书,魏宇航,秦雪.“00后”医学生群体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 38(24):32-34.
[3]李雯,胡睿,侯瑞刚,等.医学生对丧文化的认知现状调研与教育对策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8):11-12.
[4]夏誉轩,郭玉宇.面向新征程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21(25):34-36.
[5]蒙克嘎勒,马雪云,玛依努尔·热合曼,等.思政教育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35-37.
[6]杨俊华,刘靖,田素民.浅谈医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论语》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堂中的融入为例[J].中文信息,2021(10):173-174.
[7]毕晓婵,孙宏亮.医者家风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影响[J].中国医学人文,2022,8(4):20-23.
[8]许建平,罗自强,何晓凡,等.在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引入“专题知识辩论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C],2008.
[9]石庚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疾病概要课程中的应用:以“黄疸的鉴别及检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44-245.
[10]安娟,刘芳,魏晓星,等.基础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J].高教学刊,2022,8(2):100-10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