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燕
[摘 要] 隨着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推进,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迪·芬克教育目标分类和OBE教育理念,针对档案袋评价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应用,提出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方案,对知识类目标、能力类目标分别设立不同的评价方式,并明确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档案袋)标准要求。结合在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提出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档案袋评价;学习档案袋;过程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85-04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审辩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教学的本质应该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提升为导向”,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过程考核工具在评价学习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可以清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工具和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
一、问题提出
教育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较多,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课堂表现、到课情况组成,期末考核主要是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一般占到60%~70%。从成绩分布来看,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主要还是期末考试。从而出现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导致学生忽视基础理论课程的能力提升,更关注考试合格,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得不到及时反馈,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持续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评价方式,引入档案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保证教与学效果。
二、档案袋评价的内涵与优势
(一)档案袋评价的起源与内涵
Portfolio(档案袋)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原指用于装文件或画作的文件夹,艺术家们用档案袋展示作品和记录过程。20世纪70年代早期,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档案袋评价已被用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作为评估教师资格申请者胜任教学工作的程度,同时用于记录学生学习、成长及发展过程,促进反思实践,提高就业能力以及获取职业证书等方面。
关于档案袋评价内涵,库珀和洛夫(Cooper & Love,2007)定义为:档案袋通过有设计、有计划的资料汇编,用以显示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或学习成就,可被收集在学习者档案袋中的作品包括记录他们成就的代表性文字、照片或视频,以及教师或导师对他们在某个方面表现的评价。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提出,学生学习(成果)档案袋是由学生自己收集的最能反映自己学习成果的作品集,包括文章、录音、录像、图纸、照片、制成品等,以及由学生自己撰写的反映其学习心路历程的学习心得报告的汇总,并有适当文字说明。
(二)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Burner认为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多元测评方式,它同时具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特质。学者柳青认为档案袋评价法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过程,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档案袋评价更加关注评价的多元维度,比传统期末考试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持续进步和取得的成就。学者马玲认为档案袋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通过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自评和同伴互评,可以持续调整其学习的预期目标,以此揭示学员优点,激发学员的自信心,进而强化其内在学习动机。
笔者总结档案袋评价的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到学习的个性差异;二是关注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和责任意识;四是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有效证据,档案的内容需要师生协商确定,包括了学生的代表作品、作品质量标准、学生反思总结的证据,这些同时也是教育评估的证据之一。
三、档案袋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
赵炬明教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在课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把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判断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重视测量与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使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帮助学校调整工作。课程论代表人物泰勒认为“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元认知理论
从元认知角度来看,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评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设计自己的学习方法,监控自己的学习进步,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档案袋评价支持学生自我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责任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思维意识等。
(三)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上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四、档案袋评价的设计:以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为例
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等,中外教育史主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重大的教育事件等,为学生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和当前教育问题提供基本理论支持;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是指导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源泉;而教育哲学主要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结合几门理论课程特点,融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和迪·芬克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文、关心和学会学习),设计了知识应用维度、分析评价维度和人文素养维度的评价标准和学习档案袋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及时有效反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知识记忆维度:设计个性化学习笔记和随堂测试,帮助学生打牢理论基础
在知识记忆维度,学习档案袋包括个性化学习笔记和随堂测试。考虑课程特点,每个章节学习后,及时做学习总结,可以使用笔记本、Xmind或其他方式做学习笔记,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笔记并给予反馈。另外在学校学习辅助系统Tronclass中进行随堂测试,学生提交测试后可以即时看到答案及解析,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二)知识应用维度:设计文献评论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知识应用维度,学习档案袋包括一份文献评论和一份研究报告。文献评论是让学生阅读课程或某个专题相关的期刊文献,学生需要对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研究报告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或某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研究教育家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独立完成研究报告。
(三)分析评价维度:设计分组汇报和辩论赛,培养学生审辩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分析评价维度,学习档案袋包括分组汇报和辩论赛资料。提前设计了自由讨论、辩论赛等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公开演讲、辩论,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量表就演讲者表达及内容作出评价反馈。
(四)人文素养维度:设计名著阅读和博物馆学习,拓展思维和培养学科使命感
在人文素养维度,学习档案袋包括名著阅读笔记和博物馆学习总结。通过对名著的深度阅读、小组分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对教育名著的理解和思维训练;利用周边教育博物馆资源,安排学生实地到教育博物馆学习参观,通过解说导航、专题互动、撰写学习总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意识、学科使命感,为以后专业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为促进学习目标达成,提前考虑了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档案袋完成情况的评价标准。比如,就研究报告、文献评论、经典阅读等均设计了评价量表并提前公布给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档案袋完成评价标准也让学生提前了解,除了计入成绩的过程考核内容外,还有提交时间、反思总结等都有具体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学生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完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目标。(如文末表1所示)
五、档案袋评价应用效果
改革后的档案袋评价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分组课下学习、课堂讨论或提问互动等形式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积极性较高。二是学生深度阅读了教育经典名著,拓展了专业视野,学生在学习总结中谈到“在文献中看到的内容原来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一定是作者的初衷,比如阅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明白了赫尔巴特不仅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同时也研究了儿童的兴趣,并对儿童兴趣进行分类,建议教学中应该给学生选择和发展个性的余地,并没有总结所谓‘老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没有深刻地阅读经典,不能轻易判定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要保持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三是养成了审辩思维和有根据地说话的专业习惯,通过积极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和创建学习档案袋,学生可以对教育史中的经典论述和关键性史料熟练知晓,并懂得据此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提升了专业素养。通过中西教育家思想辩论对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当下在中小学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四是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责任在于自身。通过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学生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掌握,还缺什么,能够分辨已知和未知,学生明确了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同伴、教师等途径帮助自己完成学习目标。
同时教師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档案袋评价法的看法,大部分学生对档案袋评价法认可和接受程度较高,希望其他老师也可以在评价中进行改革优化。(如文末表2所示)
另外,学校TronClass学习,可以支持学习档案袋电子化管理。学习档案资料以课程为单位整合在系统中,教师可以进行多种大数据学习分析,全面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实时分析学习行为;学生可以看到学习全过程的轨迹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通过平台及时获取不同的信息,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反思、深度反思的教学目标。
六、反思与展望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困难和挑战,比如学生的研究报告质量有差异,如何帮助每个学生有所提升?小组活动如何关注到每个人,在评价时是否体现每个人的付出和成绩差异如何体现公平等。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继续改进。
(一)评价说明
确保每个学生准确理解。学习档案袋的标准、要求,即前期的说明非常重要,要确保每个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创建学习档案袋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意识。
(二)增强意识
促进学生全过程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让他们理解、认可学习档案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计划制定、内容选择、材料收集、自主评价、自我反思等各个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讨论、交流、分享、反思的机会,使得学生成为积极、主动、高效的自主学习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完善学习档案的过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资源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因为学习档案资料较多,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平台,尽量以电子档案袋的形式呈现,便于资料保存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让技术成为学习成果的重要支持。
(四)评价改进
建立激励改进的评价机制。发挥档案袋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提高的教育评价功能,改变过去期末一张卷的传统方式,让理论课也可以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近年来,评估及专业认证都要求教学体现OBE理念,体现学生学习成果产出,学生学习档案袋就是展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依据。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将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习与学习档案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自己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内容选择以及评价中,实现电子档案袋应用和评价的目的,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为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提供个性化、丰富的学生学习质量证据。
参考文献:
[1]戴丽娜·史考利,迈克尔·奥利里,马克·布朗,等.学习档案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蛇与梯子的游戏[J].中国远程教育,2018(9):38-52,79-80.
[2]赵炬明.关注学习效果:美国大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述评: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9-20.
[3]Burner,T. The Potential Formative Benefits of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Context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4(43):139-149.
[4]柳青,董蓉蓉,徐嗣群.以评促学:档案袋评价法与培养自主英语写作者: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6):36-42.
[5]马玲.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檔案,2017(2):142-144.
[6]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40-41.
[7]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杨彩霞,韩建华.高校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及其开发[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