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双减”政策的出台,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诸多方面的变革。当前家庭作业存在大量机械、枯燥的抄写作业和乏味的命题作文等,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类作业的态度比较敷衍,易形成厌烦心理。由于作业都是书面形式,所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活动化作业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作业新形式,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一、从“单一”到“多元”
作業的设计可以分为基础类作业、综合类作业和反思类作业。活动化作业结合了综合类作业和反思类作业的特点,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空间无限化样态,能在作业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1.作业方式从“线下”到“线上”
传统作业倡导单调重复的“做”,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育人要求,而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学更符合“双减”背景下高质量作业的要求。活动化作业注重培养学生有目标地学,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拓展并运用知识,形成有效、有趣的作业链。
以往的作业形式停留在纸质层面,局限性较大。借助多媒体,作业方式也可“百花齐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大大激发。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设计活动化作业,开展“我是小小观察家”过程性活动,如“拍图配文”晒班级圈,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随手拍下图片并配上自己的感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强化写作体验,也是单元主题“细心观察”的继续延伸。又如“我是小小导演”作业,随手拍下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配上即兴解说,既完成了观察作业,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2.作业类型从“单薄”到“丰厚”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教师可以从主题式作业出发,改变学生以往的单一作业,走向融合性和实践性,有效促进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时特别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一组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后,作业类型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赛一赛。拓展描写传统文化的其他古诗,班级里开展“诗词大会”竞赛型活动,如围绕“月”展开诵读、表演等。这类活动的目的性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2)品一品。举行“舌尖上的节日”活动。学生通过制作与节日有关的美食,如月饼、清明果、饺子等,既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3)搜一搜。中秋探秘,学生通过搜集有关中秋的信息,如由来、美食、习俗等,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制作一张小报或拍摄视频等。(4)拍一拍。可以介绍家乡的年俗,用视频和旅行手札的形式记录家乡独特的年味,让作业可视化、易分享。
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关于这个单元的活动化作业(见表1),笔者安排了两个阶段:
二、从“间断”到“持续”
学校正式启动“绿植栽培劳动计划”,开展季节型作业。这块地从起步阶段,就由学生和家长一起管理,学生很快就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依据季节的变化,教师设计不同内容的作业。
春季主要是施肥和防虫害,作业就可以围绕阅读科普读物和写作来进行。夏季植物长成后,以班级为单位群策群力,以绘画、视频、文字等形式介绍植物的习性和特点,并制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关于该植物的作业成果。秋季是植物丰收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画一画秋天硕果”的交换作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植物的名片”进行交换,还可以把丰收的果实带回去进行加工后交换。季节型作业的周期长,活动内容丰富,教师可把学生的作业训练点分散在不同时期和内容中,让作业趋向整体和持续。
三、从“单科”到“融合”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相对缺位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类作业,实现学科融合,让完成作业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体验型作业,表达生活真感悟
这类作业以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在实践作业中学习语文,获取知识和能力,并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1)实践作业,学以致用。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是在单元课文内容上进行的整合和延伸。笔者把口语交际与学校的研学活动相结合,设计出“最炫攻略”研学地点的选择和考虑、乘坐路线(怎么看公交站牌)、绘制最佳路线图、推荐景点介绍等作业。由一项作业为发散点,形成有效的作业半径。(2)热点为题,关注社会。利用寒假这一时间,学校布置“冬奥会,我来了”活动化作业,作业形式多样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做冬奥会宣传册,邀请家人、同学投票;冬奥项目打卡,利用假期打卡一两个冬奥项目,把自己的感受、经历拍成视频分享给大家;制作各种材料的冰墩墩,环保又能布置教室。
2.融合型作业,打通知识之边界
作业具有育人的功能,可与德育、劳动教育相结合,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社区公益活动以及亲子活动、亲子阅读等。这类作业,打通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之间的“经脉”,形成教育合力。这类作业以语文学科为主,巧借其他学科之力,形成研究性、融合性和开放性的作业特点。
(1)广阅读写体悟。教材中有多个“留心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单元,小学阶段的阅读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以班级为单位设置“阅读存折”活动,学生确定每个月需要读哪几本书,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这样的作业意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中高阶段的写作夯实基础。通过“阅读存折”的活动,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累计起来,通过一月一兑换的方式换取奖励,将“让我读”变成是“我要读”,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2)校园剧演文本。课本中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借助改偏被搬上舞台展现魅力。课本中的红色故事因离现在的时代较为遥远,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情。如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剧本的编写和表演中来,就可以拉近学生与红色故事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班级中成立一班一剧团,围绕红色故事自由组建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排练。校园剧不仅包含了文本理解、台词阅读等语文能力,还包含了音乐剪辑、道具制作等艺术能力。这个作业激起了所有学生的兴趣,在演绎中也展现了他们的个人素养。(3)大实践写生活。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我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了平时的作业设计和育人管理中。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我校在“三仪五礼”的习惯养成中特别把劳动作业作为一项评分标准。网络平台常能看到或详细或简单的劳动操作介绍,学校活动则是鼓励家长和孩子行动起来,并给学生和家长一个展示的舞台,针对不同年级布置了富有弹性的劳动作业:如“家务小达人”“烹饪小能手”“理财小明星”等,让学生选择性地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在实践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把感受写进劳动日记中,开学后,学校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比和表彰。
活动化作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高了操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加强了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