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国,路 波,朱兵兵,屈 玲△
1.陕西省中医医院医疗管理处,陕西西安 710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2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全球健康。2019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为4.63亿,据估计至204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肾小球损伤是DN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众所周知,DN的进展发生在肾小球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中,如肾小球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丢失等[2]。这些改变损害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引起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发展为ESRD。有研究表明,凝血和纤溶系统紊乱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血小板及其相关指数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关系[3],能提示糖尿病发展为DN的风险程度[4]。本研究分析了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6项指标水平变化,探讨了其用于糖尿病肾损伤判断与监测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3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1±9.0)岁。观察组男4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7±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DN诊断标准:(1)具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5~10年以上;(2)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3)排除如高血压引起的临床蛋白尿等其他原因。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仪器与试剂 希思美康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西门子试剂。血小板检测质控批号为548095、548295和556518。D-D批号为562260和5621260。FDP批号为833RHR-L和833RHR-H。
1.3方法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1.8 mL,置于含有3.8%枸橼酸钠0.2 mL的真空负压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用血浆进行D-D、FDP检测,2 h内完成检测。同时采集静脉血1.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真空负压管中混匀,用全血进行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检测。
2.1两组患者PLT、PDW、MPV、Fg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F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PDW、MP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LT、PDW、MPV、Fg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D-D、FD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D-D、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D、FDP水平比较[M(P25,P75)]
2.3检测Fg、D-D、FDP对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效能 Fg、D-D、FDP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500,Fg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特异度较高,为0.935,FDP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灵敏度较高,为0.792。见表3、图1。
图1 Fg、D-D、FDP对糖尿病肾损伤诊断效能的ROC曲线
表3 检测Fg、D-D、FDP对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效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抵抗或二者兼有导致的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影响机体多种器官功能与健康水平。糖尿病除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外,还会引起DN[1]。DN是目前慢性肾病最常见病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2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并最终导致ESRD,对DN的早期发现与诊断、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肾损害十分重要。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DN患者会出现高凝状态和止血异常。
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PLT能提示DN的发展风险,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且性价比较高[4]。血小板能通过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内皮细胞结合,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并能释放血栓烷和其他介质,血栓烷能影响血小板聚集,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MPV、PDW是血小板的重要参数,反应血小板功能[4-5]。有研究表明,MPV水平在健康参与者、糖尿病患者及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中逐渐升高,能成为评估早期DN的相关指标[6]。由于糖尿病合并肾损伤会导致消耗更多的血小板,而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PDW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7]。本研究结果显示,DN患者PLT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PV、PDW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入组条件和入组患者的数量有关。
D-D、FDP是重要的高凝性生物标志物,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其水平升高代表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能有效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激发纤溶亢进[8]。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DN患者微血管病变,以及肾功能不全会引起这种高凝状态,D-D水平与肾功能障碍及蛋白尿有一定关联[9-12],凝血和纤溶失衡也与DN的发展有关。本研究发现,DN患者D-D、FDP水平均高于单纯性糖尿病患者,DN患者内皮功能障碍、蛋白尿引起的重要天然抗凝蛋白丢失是导致D-D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出现D-D、FDP水平升高应警惕出现肾损伤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测D-D、FDP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AUC均>0.5,D-D的特异度较高(0.870),而FDP的灵敏度较高(0.792),可见在临床工作中二者能作为判断糖尿病肾损伤的参考指标。并且通过检测D-D、FDP水平能评估患者血栓情况,有助于诊断患者肾损伤情况。Fg由肝脏合成,参与了凝血过程,是一种凝血因子,其水平升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并且其降解产物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而DN患者血管壁会出现损伤[13-14]。D-D、FDP水平增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发展相关。有研究表明,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血浆D-D、Fg水平均较高[15]。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并发症逐步显现,与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并且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也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逐渐积累也导致了心脑血管、肾脏、眼底、末梢血供的异常,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DN患者Fg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且Fg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AUC>0.500,特异度高达0.935,可见Fg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肾损伤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综上所述,检测Fg、D-D、FDP不仅对DN患者肾损伤是否加剧发展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还提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持续发展,能作为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监测指标,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中这三项指标均优于PLT及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密切监测DN早期患者Fg、D-D、FDP不仅可及时、准确地提示病情发展,还可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