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秉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从高质量教学的愿景出发,对在线教学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平台打造”及“教师研训”为提升质量的两大抓手,有效驱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构建起了教学高质量的“添翼云课堂”。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平台打造;教师研训;添翼云课堂
一、为何:着在线教育之力,成高质量“添翼云课堂”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学习模式,对教学高质量的追求是不变的。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信息素养偏低,很难发挥资源集成的优势与数字化工具的作用,缺少创新在线学习的方式,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约了教学水平走向高质量。1 基于以上问题,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一小学”)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从落实区域数字基座建设的要求入手,打造校级数字基座,实现区、校两级教育应用平台的联通,依托基座支撑应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学校从平台打造、教师研训、“添翼云课堂”三个方面探索教育数字化的教学创新模式。
其一,平台打造,即基于动态数据分析,构建全新的智慧教学环境;涵盖教学、学习、评价等多种应用场景,助力精细化课堂教学;采集分析海量数据,打造学生专属数据中心,提供教师决策支持。
其二,教师研训,即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变革;明确“双核素养”培育目标,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的同步提升;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其三,“添翼云课堂”中的“添翼”,取“天一”学校简称的谐音,且寓意技术赋能使在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如虎添翼”。它具有应用场景多元、课堂学习交互频繁、海量数据分析支持决策、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学习体验高度还原、学习评价科学且精准的特点。
那么,如何以平台打造和教师研训为抓手,有效驱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构建教学高质量的“添翼云课堂”?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考量教师职业素养能力维度设置原则,学校明确将三大关键问题作为解决的突破口:
问题一:如何转变教师在线教学的观念,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
问题二:如何基于数据转变教学行为,生成多样互动学习场景,提质增效?
问题三:如何依托联合教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共同研学模式?
二、何为:突破平台打造及校本研训难题,驱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基于在线教学的前期经验,综合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政策要求,学校对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做了全面部署。一方面,转变教师观念,以读书会的共同研修形式,引导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变革;明确“双核素养”(即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学科素养)培育目标,同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养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技术赋能教学:通过打造涵盖教学、学习、评价等多种应用场景,加之对教学动态数据的实时分析,打造学生专属数据中心,精确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投入兴趣、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等,提供教师决策支持,助力精细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构建全新的智慧教学环境。具体方法和策略如下:
1.点位教师先行先试,多级培训层层推进,技术操控力显著提升
教师对平台的选择较为多元,为了寻求最大集优的教学平台,满足教师对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的多种需求,学校借助横向比照,最终集优选用了ClassIn。为确保ClassIn平台在线教学平稳有序,学校借助点位先行,培训突破技术难点,选取部分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先试先行。据后台数据分析所得,104名教师对全校32个行政班1295名学生实施在线教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12门课程全覆盖。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平均年龄43周岁,平台的使用率达95.2%。教学“试水”后,及时进行经验分享,梳理出亟待突破的技术重难点,然后校企协作,不断对平台进行调整优化。
同时,学校还借助多级研训,营造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常态化的研训活动有:市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区级基于学科、分学段、分年级的集体教研,校级基于学科的大组教研及年级组教研等。多级研训活动呈现专家讲座、个案分析、经验分享、团队共学、自主探究等多元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师在教学“实战”中的信息素养,营造起常态的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2.构建多种学习共同体,丰富教师培训形式,过程性指导显著增强
“‘互联网+教育不仅是传统教育形式的在线化,更代表的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1,学校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学习规律,充分发挥ClassIn平台内“虚拟教室”应用程序的作用,依托虚拟教室,延展自主研修时空。“学校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师专业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为此,在延展教师进行自主研修时空的同时,学校借助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为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科教研学习,逐渐形成了在线教学有效的教研做法,即“提出问题—交流经验—提出设想—交互辩驳—优化做法—评价反馈”。
为有效解决教师在ClassIn实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为信息素养提升赋能增效。在平台试用一周内,在线视频/直播辅导5次,50余名技术顾问在线,104名教师全程参与,1300余条技术反馈,20余条具建设性的平台完善意见被采纳。
3.后台随堂采集数据,基于实证解读课堂,教学品质显著提高
(1)全程录课,实时调控教学行为
ClassIn在线教学采用全程录制,方便教师课后回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并及时跟进矫正优化。同时,为学科教研组开展在線教学研讨奠定了基础。观课、说课、评课,以及分析数据背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为促进教学品质提升提供内在关联的视角。
(2)在线巡课,专业诊断教学品质
区教研室、学校行政及学科分管采用不定期巡课的方式,对教学品质进行专业诊断,助力课堂质量再提升。在单元整体视域下,教研员对教学设计的品质进行把控,关注教师在线教学的设计力、规划力、执行力;校行政领导从教师平台使用的流畅性、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技术赋能教学的融合性、课堂氛围的和谐程度给予过程性诊断;学科分管的专业诊断则聚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师生课堂交互和课堂评价反馈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的合理性、校本化学科教研主题的落实程度。
(3)解读数据,让素养提升显性可视
智能化教学场景为教师动态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提供了抓手,教师从数据中可以发现问题,设计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开展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如,为课堂分组讨论中的“沉默”学生提供会话支架,开展课堂分层练习。同时,对教师平台的使用率、各年级使用平台教具与课件数量、全体教师平台使用程度、各学科课堂工具教学分析等进行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用数据解读课堂,让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显性可视。
三、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撬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1.形成在线教师研训的模式
学校确立了以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统领目标,借助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理论建构培训生态,融合项目化学习理论建构培训内容,创新设计了在线教学期间教师的培训模式(见图1),并总结梳理出具体的实践路径。研训模式的具体设计思路是:以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为研训宗旨,分别围绕素养和能力提升,形成对应的培训模块,设置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缩称PBL)主题,并通过学科型、跨学科型、跨界型的专业学习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缩称PLC),即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施开展并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新一轮在线教学期间,学校以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突破研训内容涉及短视化的局限,从整体上统领研训的设计、实施与运行。培训内容涉及教师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
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一种基于“共同体”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平等、共享的对话方式,基于共同的经历与目标进行合作与交流,与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分享学习资源,激发社群中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潜能。本轮在线教师研训过程中,学校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有效地改善参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断层割裂等弊端,充分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训深度,提升教师在边实战边参训中的学习力。本轮在线教师研训中,专业學习社群灵活地组合成“学科型”“跨学科型”“跨界型”三种样态,与项目化学习的样态相吻合。
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主动拥抱技术,赋能在线教育教学
据ClassIn平台数据分析所得,平台使用两周以来,教师使用率达95.2%,课堂中教具使用率与使用初期相比提高了255.6%,互动教具使用率提高了36.8%。
数据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基本上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的改变,明确将“双核”素养的培育视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力保障,确保了在线教学的平稳有序。平台教具使用率的提升,表明教师在适应平台使用后,已经开始探索个性化的平台使用路径。在线教学中,教师对课件使用、板书和文档的使用情况相对稳定,教具使用(展示教具、互动教具等)的频率及多样化运用都显著提升。分组讨论、举手抢答等大量互动类的教具,可以帮助教师生成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学生在与教师的频繁交互中,保证了学习的专注力,提升了学习的效能。
(2)巧用平台技术,点燃课堂互动活力
从数据反馈来看,教师在使用常规课件的同时,会频繁使用互动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的推进。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充分地感受在线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达成高质量的教学品质。如图2所示,“添翼云课堂”中教师对平台互动工具的使用率有显著提升,尤其表现在对答题器、晓黑板、分组讨论、视频墙等高阶课堂教学工具的使用上,数据呈现出翻倍增长的态势。
以分组讨论该平台互动工具为例,与教师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课堂小组教学方法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线随机分组谈论是对合作学习更加细化的探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对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制定、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师基于学情的定向分组,为在线课堂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在线教学中,教师平台的使用率、平台互动工具的使用情况等数据,展现的不仅是本轮在线教学的品质提升,还让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性化、可视化。教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与平台的使用率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随着教师素养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平台和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率、使用成效也逐步提升,最终也将反哺于在线教学的质量提升。
“Cloud Wings Classroom” Oriented towards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LIN Ling
(Shanghai Tianshan No.1 Primary School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Abstract: Shanghai Tianshan No.1 Primary School of Changning District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meets the challenge, and adheres to development concept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ak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chool comprehensively promotes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works o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onlin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quality teaching. It also makes it clear that “platform building” and “teacher training” are the two key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ffectively improves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build up “Cloud Wings Classroom” for high-quality teaching.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building, teacher training, cloud wings classroom
作者简介:林灵,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 付卫东,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4-18页。
1 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王芹磊:《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第20-28页。
2 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7期,第2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