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罡 高建梅
摆脱贫困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和全国广度,《陕西脱贫攻坚纪实》对脱贫攻坚的地方探索和实践展开全景式呈现和穿透式分析。在阐述陕西脱贫攻坚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与机制进行分析与阐释,提炼中国脱贫攻坚方法论。基于全局视野与地方经验,有力地展现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注重面向全球讲好中国脱贫故事,丰富和拓展了世界贫困治理理论与模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国家善治能力[2]的充分彰显,也奋力书写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重大奇迹。截至2020年12月底,陕西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对外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深入总结新时代地方脱贫经验,著作《陕西脱贫攻坚纪实》应运而生。这部书由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得桂教授团队共同策划、共同调研,何得桂教授团队执笔,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5月公开出版。它共分为七个部分,计30万字,数据翔实、内容充实、素材真实、行文思路清晰、论述逻辑缜密,系统地阐述陕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及积极探索,辅以与正文内容高度契合的插图,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反貧困工作全貌。它重视以事实和数据来讲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故事,集中呈现陕西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采取志鉴结合的体裁,以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为素材,注重对标志性事件的记录和分析,详细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地方实践与探索历程,系统总结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生动诠释脱贫攻坚精神,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生动缩影
由五个部分构成的《陕西脱贫攻坚纪实》详述陕西脱贫攻坚历程、做法和成就,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析脱贫攻坚成效并探索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它叙述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成效,注重扶贫理论与省情实际相结合。基于脱贫攻坚资料、文件和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主要从统筹谋划、政策实施、巩固拓展三个方面,充分展示陕西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统筹规划”,分析脱贫攻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机制。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精准扶贫”,展现陕西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兜底保障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第三部分侧重探讨“攻坚克难”,主要分析脱贫攻坚的难点与重点,聚焦深度贫困、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改善,攻克脱贫堡垒。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凝聚合力”,从脱贫攻坚参与者与受益者出发,生动展现脱贫攻坚工作中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精准帮扶大格局。第五部分深度聚焦“巩固拓展”,分析陕西防返贫机制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积极探索。此外,该书还对陕西各地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综述,更具体、更准确地呈现脱贫成果。附录内容为“陕西脱贫攻坚大事记”。它通过对陕西反贫困实践历程中的会议、文件、档案、事件进行汇编和整理,呈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践路径及艰辛历程,让读者能更加深刻把握脱贫攻坚伟大工程。
脱贫攻坚进程中,陕西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野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注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它打造出党建引领、社会协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以及“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脱贫攻坚工作体制机制,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陕西缜密分析各地资源禀赋,注重精准识别,在明确自身优势基础上整合资源并精准帮扶,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地探寻脱贫攻坚有效实现方式。深刻书写出陕西脱贫攻坚的鸿篇巨制,对脱贫攻坚故事进行生动演绎并归纳出脱贫攻坚方法论,为其他对陕西脱贫攻坚实践有兴趣的人士提供大量数据资料及实践案例,为讲好中国贫困治理故事作出重要贡献。
书写脱贫攻坚故事的生动展现
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的陕西,秦岭与黄河将它天然划分成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以陕西省域为案例开展脱贫攻坚实践与理论研究,彰显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面对不同区域贫困状况,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有效实现方式尤为重要。陕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路径和机制,注重“脱真贫”和“真脱贫”。书中所述脱贫攻坚工作内容既有普遍性也具有地方底色。
注重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是陕西反贫困的重要特征。采取打通产品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等系列举措,陕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机制。持续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依托独特的气候特点,陕西基于“3+X”①产业布局,发挥农业产业对脱贫攻坚的有力推动作用。打造多个区域公用品牌,为它的价值增值赋能,让区域产业真正为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仅延安市洛川县的苹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3]产业收益与扶贫对象收入紧密相联结是贫困群众受益的核心要素之一。注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利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在产业发展中就业增收,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重视将生态保护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久之策,是陕西反贫困的重要特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健全生态扶贫体系和机制,推动优质生态资源聚合,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生态扶贫,注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挖掘区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基于自然生态保护巩固拓展生态优势,以此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嵌入于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实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得益彰。
强化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治本之策,是陕西反贫困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旨在破解自然环境恶劣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为他们提供宜居环境,创造有利发展条件。它既要解决贫困人口迁移的生活环境问题,还要推动他们在迁入地的社会融入,进而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创造出“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重要经验,有助于促进搬迁群众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着重将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之策,是陕西反贫困的重要基础。基于教育扶贫使贫困人口平等享有教育机会和发展权利,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斩断“穷根”。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师资力量与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注重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全教育帮扶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此外,拓展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技术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教育扶贫为贫困人口更好地脱贫提供发展基础。
突出將兜底保障作为实现全面脱贫的万全之策,是陕西反贫困的重要安排。针对无法依靠产业帮扶或就业帮扶的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是实现脱贫的最后手段。基于应保尽保原则,建立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六位一体的贫困人口社会保障网络。完善社会救助与保障体系,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
以上是《陕西脱贫攻坚纪实》对当地脱贫攻坚实践的部分缩影。它呈现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地方整体摆脱绝对贫困的历史。陕西脱贫实践和成果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地方样板之一。作为纪实类著作,它展现陕西反贫困进程和脱贫故事群像,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益参考。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和放眼世界相结合
细读全书,它体现作者立足陕西脱贫攻坚实践奋力书写中国脱贫攻坚历程、实践进展的全局视野和政治站位。与脱贫攻坚实践成果相比,脱贫攻坚理论的总结与提升尤为重要。该书“以小见大”,注重以微观透视宏观,认真梳理陕西脱贫攻坚素材,深入挖掘素材间的内在联系。深刻剖析脱贫攻坚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机理,总结出复杂实践现象背后的重要经验与诸多启示。系统全面地向读者展现中国脱贫攻坚方案各方面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将反贫困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它所述内容是中国脱贫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精准脱贫的有力浓缩。字里行间赋予原本平淡的故事叙述以极强的震撼力、吸引力和传播力,用“小信息”展示脱贫攻坚的“大作为”。
它强调以共享发展和善治能力的眼光看待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秉持建设与提高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它跳出就事论事的层面,避免人云亦云,不仅注重分析脱贫攻坚以来的现实问题,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案,更强调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形成逻辑与应对机制,展示出创作者的大局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基于不同的问题与情景,研究和阐释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践行“人民至上”思想,从多维度破解贫困治理进程中的难题与挑战,促进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发展。从长远看,脱贫攻坚是阶段性工作,是实现中国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总结脱贫攻坚治理理念,提炼脱贫攻坚精神,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贫困治理和社会进步,促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讲述陕西脱贫故事的该书却不局限于陕西。聚焦陕西脱贫攻坚的背后,是全国脱贫攻坚实践栩栩如生的展现和精彩书写。它将陕西脱贫攻坚探索和实践总结为中国脱贫攻坚的科学理论,并进行提炼和宣传;在讲述陕西脱贫攻坚故事的同时,还积极传播中国减贫与发展的声音。既让读者看到脱贫攻坚的发展历程,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方面的显著优势。以脱贫攻坚故事彰显贫困治理的社会需求与时代属性,明确了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与关键。[4]在世界贫困治理理论谱系中,它也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它致力于将中国贫困治理的路径与方法传播给世界,推动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奇迹”的奥秘。[5]这实现中国贫困治理与全球贫困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为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更好地谱写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结 语
总结实践,面向未来。这部书旁征博引当地真实案例与数据资料,体现作者很强的框架搭建、总结提炼、材料分析能力,反映出扎实的文字功底与严谨的写作态度。书中没有运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或繁多的修辞,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脱贫攻坚工作既原汁原味地展现,又深入地剖析与提炼。它所述内容主要是基于客观态度,注重实事求是原则以及基于立体化视角,面向全球讲述精彩的中国脱贫攻坚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及党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与路径。[6]
《陕西脱贫攻坚纪实》的贡献在于作者基于理论深度和全国广度的视角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全景式呈现以及穿透式分析;把陕西脱贫攻坚置于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当中,充分梳理和运用各地案例及资料,生动地将“统筹规划、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凝聚合力、巩固拓展”五个维度脱贫攻坚实践及其成效予以呈现,辅以各地原始材料并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生动细腻展示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政府履职尽责,基层与地方政府精准施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工作绚丽画卷。此外,书中所展现的陕西脱贫攻坚经验的先进性与可推广性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启示,更促进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升华,并进一步与世界贫困治理理论形成对话。它有助于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提供思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彰显中国发展的软实力。
注释
①2018年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即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等区域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何得桂等:《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秦巴山区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页。
[2]徐勇,陈军亚:《国家善治能力: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何以成功》,载《中国社会科学》,2022(06):106-121+206-207页。
[3]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脱贫攻坚纪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85页。
[4]何得桂:《中国贫困治理的三维理论认知:底色、特色和亮色》,载《甘肃社会科学》,2020(3):100-107页。
[5]何得桂,李玉:《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三大贡献》,载《开发研究》,2021(2):1-8页。
[6]何得桂,李想:《基层党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与路径——基于群众路线视角的探析》,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0-48页。
作者简介
王盛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与公共政策
高建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治理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