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真抓实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国家文物局通报“考古中国”重要成果,4项位于西部
国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5项重要考古成果。除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4项均位于西部地区。据介绍,这些重要成果是中国史前文化与社会发展、国家礼仪与祭祀制度、手工业技术、都城建筑营造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历史成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产量现连增
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总值3500.7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1.95万亩,同比增长13.7%;粮食总产量315.35万吨,增长12.3%,连续三年实现增产。
廣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消息,广西将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发挥文化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业稳步恢复,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贺州黄姚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桂林龙胜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下一步,广西将以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龙头,加快“三地两带一中心”升级版建设,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名片、康养旅游名片、文化旅游名片、滨海度假旅游名片、地质奇观旅游名片等五张世界级旅游名片。
西藏首次完成国家珍贵名录古籍修复
来自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的消息,那曲市一座寺庙所存藏传佛教苯教教派《甘珠尔》古籍修复完成,这也是西藏首次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进行修复。据介绍,此部《甘珠尔》残存75函,约1500册(件),为写本,初步判定为公元15-16世纪,是普查中发现较早时期的《甘珠尔》古籍经书。过去两年里,古籍修复师对其中有破损的两函进行了修复,今年将择期归还寺庙。
陕西三县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中心公布2022年“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咸阳市淳化县、安康市岚皋县等三个县区上榜。作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首批品牌之一,“中国天然氧吧”通过挖掘高质量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对创建地区在旅游气候及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生态生活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和健康旅游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是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截至目前,陕西已有21个县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陕西省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
来自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定制化集中培训已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先后启动。据介绍,“头雁”项目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是国家近几年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支持力度最大、财政补助资金标准最高、培育周期最长的项目。
朱鹮保护创造拯救濒危物种成功范例
来自陕西省林业局的最新数字显示,历经四十年精心保护,曾极度濒危的朱鹮,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7只增至9000余只,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1.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以在陕野生种群为“源种群”、各地放飞种群为“卫星群”的中国朱鹮种群新样态。中国的朱鹮保护,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