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2023-06-14 02:25兰细香刘会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血氧级别饱和度

陈 娟 兰细香 刘会子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急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病情复杂多变,给科室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2]。预检分诊是急诊患者就诊的首道关卡,可通过科学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分类,再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初步明确其治疗的先后顺序的过程[3]。科学、准确、高效的预检分诊可让患者适时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尤其对于心肌梗死、脑出血、休克等危重症患者,可直接关系其生命安全[4]。在急诊实践中发现,由于隐匿性疾病、患者隐瞒病史、急诊拥堵等原因,使患者在分诊候诊期间出现病情进展,影响患者救治效率,甚至引起医疗纠纷[5]。因此,掌握影响患者在预检分诊期间病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及时识别高风险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文收集196例在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在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为后续急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按常规程序入院者。排除标准:入院时发生死亡者;分诊期间自动离开者。

1.2 方法 经医院病历系统收集,并整理196例急诊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含:年龄、性别、学历、科别、体温、疾病类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急诊量、初诊失误、分诊级别以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变化情况。病情进展:参考《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6]进行评估,其中1级:病情危急、威胁生命;2级:病情及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存在恶化风险;3级:病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存有急诊情况;4级:医疗问题不属于真正急诊范围。分诊期间,护士根据患者的生命指征或患者主述(症状加重)重新评估,将原分诊级别向低级别调整视为病情进展。体温:36~37.5℃为正常,其余为异常;心率:61~100次/min为正常,其余为异常;血氧饱和度:≥95%为正常,其余为异常;血压:90~140/60~90mmHg(1mmHg=0.133kPa)为正常,其余为异常。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与患者性别、学历、科别、体温及急诊量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血压、疾病类型、心率、血氧饱和度、初诊情况、分诊级别有关(P<0.05)。详见表1。

表1 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以预检分诊期间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为因变量,年龄、血压、疾病类型、心率、血氧饱和度、初诊情况、分诊级别为自变量,具体赋值为:年龄(<60岁=0,≥60岁=1)、血压(正常=0,异常=1)、心率(正常=0,异常=1)、血氧饱和度(正常=0,异常=1)、初诊情况(正常=0,失误=1)、分诊级别(3~4级=0,1~2级=1), 疾病类型[以其他类型疾病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消化系统(0,1);X2=循环系统(0,1),X3=呼吸系统(0,1)]。经Logistics回顾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异常、血氧饱和度异常、初诊失误、分诊级别1~2级是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预检分诊是分诊人员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诉分析等相关信息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种、病情分级的不同,快速安排至其所属的专科治疗,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7]。近年来,急诊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因为急诊患者具有入院急、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给预检分诊护士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报道指出,急诊患者在候诊期间常有病情进展的情况发生,如何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可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8]。因此,准确识别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有助提高急救效率,减少医疗纠纷。

本文结果显示,年龄≥60岁、心率异常、血氧饱和度异常、分诊级别1~2级是预检急诊患者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年龄≥60岁。本文中,≥60岁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风险是<60岁者的2.402倍。老年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较多,且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增加其病情进展风险[9]。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对自身症状及主观感觉表述不清,增加分诊护士对病情评估的难度与时间,进一步增加其病情进展风险。(2)心率异常。正常人心率为60~100次/min,其余均为异常心率。既往研究显示[10],心率异常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心率异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增加病情进展风险。本次研究结果亦显示,心率异常使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风险增加2.068倍。(3)血氧饱和度异常。血氧饱和度异常是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OR=8.038)。血氧饱和度是指已氧化的血红蛋内含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可准确反映患者体内血氧情况,是呼吸循环评估中的重要参数[11]。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是95%~100%,低于该值则易并发低氧血症,增加病情进展风险。(4)初诊失误。本文结果显示,初诊失误可使病情进展风险提高1.853倍。有学者指出[12],初诊失误与护患交流障碍、护士原因、患者自身原因具有密切联系。分诊失误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情不稳定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突变的风险,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5)分诊级别1~2级。患者分诊级别与其病情进展风险呈负相关性[13],本文结果亦显示,分诊级别1~2级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风险是分诊级别3~4级患者的4.266倍。分诊级别越低提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情况越危急、不可预见性更强,故而病情进展的风险更高。

针对上述几点危险因素,临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1)针对≥60岁的患者,护士在分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是否出现器官功能、生命指征减弱等情形;对于存在相关风险的患者应尽量安排优先就诊,以降低其在预检分诊期间出现病情进展的可能性。(2)将心率、血氧饱和度列为急诊科必须检测的两项指标。血氧饱和度异常是危重患者早期表现之一,能够有效反映血氧水平,危重患者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心率则是护士评估患者病情等级的重要指标。在分诊过程中,护士需特别关注心率或血氧饱和度异常的患者,可将其安置在特定区域内,如有突发情况,可做到及时施救。(3)提高护士人员的沟通能力。护患沟通障碍是导致分诊失误的重要因素,而方言以及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是引起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可不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语言培训,同时以现场模拟等方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减少沟通障碍的发生。(4)提高预检分诊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普及预检分诊的作用、意义及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参与性、积极性;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急诊分诊标准中的详细内容,通过演练、定期考核等途径,提高分诊的效率与准确度。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预检分诊期间病情进展受年龄、心率、血氧饱和度、初诊情况、分诊级别的影响,临床可以此为据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猜你喜欢
血氧级别饱和度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糖臬之吻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你是什么级别的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