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3-06-14 01:09:25武丽丽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武丽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寻找各关键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优化方法策略,以期实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得到新课程改革的支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优化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远大于初中物理,学生需要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完成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衔接.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主要在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关系处理,教师在处理初高中物理知识关系时,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同时,加强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高中物理在难度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面临各种困难,因此衔接教学非常重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体现,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应确立正确的教学标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将关键要素作为一个有效的环节应用于教学中.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物理教学基础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机制,提高学生基本物理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离不开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透彻研究物理教材的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物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物理素养的培养.

1 初高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作用

在物理学习内容中,知识点与物理学习属性相关,以电学知识为例,初中阶段电学内容较为基础,学习难度较低,而在高中阶段,知识难度明显增加,学习内容更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物理思维体系来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衔接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掌握,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灵活变化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增加难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物理素养的重要指引.物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理解物理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化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2 目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所面临的困难

2.1 教材内容之间的差异阻碍初高中教学衔接

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知识内容简单、清晰、易懂,让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情境获得物理知识,并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高中阶段,物理教学难度将大幅提高,知识内容也更具逻辑性,大多数知识是抽象的,对学生的要求很高,知识难度的加深也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随之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这不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2.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对直接,应用物理公式时,大多数练习都是通过简单的计算完成的,知识应用也很简单.相对而言,高中物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内容,还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对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学生在学习时也因困惑和疑问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

3 深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

3.1 优化课堂导入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通过有趣的事例、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相关知识不断向学生渗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个分层问题,引导学生从较低的深度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物理相关知识,完成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物理综合能力.

例如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怎样简单明了地解释牛顿运动定律?”“哪些实验可以体现牛顿运动定律?”“生活中哪些常见现象体现出了牛顿运动定律?”通过一系列问题思考,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加强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通过提问将物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不断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动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2 确定衔接教学的关键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物理教学基础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师的重要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总结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联系点,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扩展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3.3 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训练

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变得更加复杂,必须准确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理解每个阶段复杂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過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知识的分析,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物理知识.

例如 “焦耳定律”,教师应仔细分析初高中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帮助学生记住焦耳定律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物理原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发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过程,实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质的目的.

3.4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反应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好的物理教学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物理知识,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各种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中获得概念和其他理论知识,教师应分析和總结新旧知识,有效整合新旧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新老知识的正确理解,优化物理知识结构,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以欧姆定律”为例,教师需要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初中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路,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提问,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

3.5 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思维能力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研究,以实现物理教育的有效环节,组织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高中阶段存在许多抽象概念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 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表明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高中物理课程主要研究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于对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线性运动的定量研究,由于速度对加速度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过于简单,将加速度的概念与速度的变化混为一谈.

在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规划教学方法更应该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中理解物理现象,在物理现象中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完全理解,也因此对知识的疑问与思考较少.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过程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体现,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应确立正确的教学标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这给物理学习带来了困难.学习物理不能依赖于重复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

3.6 树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减少学生在理解知识时遇到的阻碍.同时,正确对待学习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尽量以相对轻松舒缓的教学模式开展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实现物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拓展学生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应让学生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具备适合学生的教学理论,应注意适度原则,将知识范围扩大到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范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断增强,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探索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分组探索知识,讨论必要的物理量和资源.在实践中发现,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研究,以实现物理教育的有效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可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层式地开展教学,逐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循环的有效构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 结语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整理归纳初高中物理知识中的重点内容,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阻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物理知识的顺利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物理知识构建了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素质教育的核心愿景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应用知识的内在关系,实现物理知识交流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物理素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入探索难题的突破点,以减少物理学习中的沟通困难,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潇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实践研究[J].物理通报,2018(S2):19-23.

[2]付鑫欣,王天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设计——以“重力”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0):29-32.

[3]黄雪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案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09):90-91.

[4]张琪,薛锁,望志杰,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研究[J].科普童话,2018(39):19.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04:05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47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