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理性评价机制的培养目标修订对提升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研究

2023-06-14 01:59唐玲艾桃桃刘文义刘艳廖仲尼
高教学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合理性培养目标

唐玲 艾桃桃 刘文义 刘艳 廖仲尼

摘  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对工程教育认证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专业开始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高等教育方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定位、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规格要求,培养目标是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南针。陕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该文以陕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该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及合理性评价方面开展的周期性工作。

关键词:培养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合理性;评价机制;机械类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53-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with the gradual emphasis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by major domestic universities,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appl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s refer to specific training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country'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he nature and task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is the compa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specialty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passed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king the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jor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work done by the major in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goals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was introduced.

Keywords: training objectives;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rationa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mechanical talents

陜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紧密围绕本校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严格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四新”(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卓越计划2.0有关要求,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审视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构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多元化、个性化、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2016年以来,参与了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其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了持续提升和系统性的推进。陕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2019年启动专业认证至今,已经完成了专业认证的3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申请受理、自评报告通过和专家进校考察,已经参加了CEEAA 2021年认证结论审议会议,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此在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也是实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重要途径[1-3]。以本专业为例,介绍本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及合理性评价方面的持续性改进工作。

一  研究背景

陕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的省属重点多学科性大学,拥有61个本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源于1978年的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历年来曾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5月完成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2009年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9年“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获批陕西省首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20年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获批省级一流线下课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成陕西省材料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建设,专业在材料成型制备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所培养学生受到了企业和行业的欢迎,在同类高等院校的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时,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密切调研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对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建立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机制,成立了含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定期开展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

二  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  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的一致性

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突出“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秉承“明德、励志、博学、笃行”校训,弘扬“扎根秦巴、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办学定位为立足陕西,服务基层,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建成教师教育与工程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始终将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贯穿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符合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以培养明德博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彰显专业优势。

(二)  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一致性

1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材料成形是现代工业、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城市建设、能源与冶金、现代通信、航海及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和精良装备的基础,是人民生活需求及国防建设的保障。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稳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逐步实现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制定了行动纲领,部署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构筑了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而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是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

目前,机械制造业中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呈严重缺乏的状态,出现了千金难求的情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新时代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自动控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机械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要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的掌握,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故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能够在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交叉领域内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适应国家建设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适应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从区域经济建设看,陕西省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陕西2025”,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造链、扩链、强链和补链工作,形成“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磁场效应。绿色工廠、绿色园区等建设稳步推进,“陕鼓模式”在全国示范推广。

陕西也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其中汽车产业、工程机械行业等十大装备产业集群是陕西省装备制造行业的核心领域。陕西制造业正在加快材料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关键部件等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3D打印及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展重大机型配套业务,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产业提质增效,新材料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特色突出。由此可见,上述产业发展对高素质的机械、材料工程技术人才形成巨大的需求。

三  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与修订

(一)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

为了制定出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材料成型人才的需求,又符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目标,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了可落实、可执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机制,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

本专业现行2018版培养目标:立足陕西,面向区域,培养适应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备坚实的数学、力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机械、材料等工程技术基础,能够在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交叉领域内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良好的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领域的实践积累,能够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能够在道德、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约束条件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材料成型过程中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等问题,胜任机械和材料工程领域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可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能够通过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新趋势,能够应对挑战和机遇,具有职业竞争力。

4)在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中,能担任重要角色,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通过上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其总体目标和分指标预期目标,能够体现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将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工程伦理及素质精神提到首位,符合机械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对材料加工类人才的需求。

(二)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方法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基于2个方面:①目标定位。服务面向是否明确,毕业生可提供服务的领域和可从事哪些工作,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要求,这是衡量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基本条件。②目标预期。用人单位和社会预期毕业5年左右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及对社会需求变化适应性的评价,这是对培养目标是否合理的最终检验。为保障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落到实处,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估入手,建立了专业培养目标评价制度与体系(表1),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以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为依据,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会及走访等方式,参考专业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及企业专家、行业及高校专家的意见。

在问卷调查中,将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分解为10项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分为非常合理(5分)、合理(4分)、基本合理(3分)、不合理(2分)和不评价(1分)5个等级,对获得的数据计算平均分,形成规范性的数据文件。

(三)  培养目标的修订制度

本专业依据《陕西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条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含培养目标)的修订工作。根据校、院两级文件要求,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专业负责人等分别按照规定时间周期组织人员开展相关评价数据调研、收集、整理工作。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数据统一交由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工作组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价报告并提交教学副院长审核,交由专业负责人转入培养目标修订流程。

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严格保持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原则上,各专业在4年实施过程中不能变动,培养方案(含培养目标)每4年修订1次。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等,本专业培养目标修订程序如图2所示。

①学院成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根据学校、专业的办学特色、目标与定位,提出培养目标修订的原则意见和基本框架,经学院讨论决定后执行。②专业系负责人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小组根据形成的有关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数据分析报告,拟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稿。③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情况,并把审核意见反馈给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进行修改。④学院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论证。其中,行业企业专家人员不低于参加人员的1/3,且原则上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⑤论证后的培养目标,提交教务处和学校审核论证。

四  结束语

本专业的培养在制定过程中,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专业培养目标,把体育、美育、劳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面向需求和产出导向,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分别从“服务面向区域、服务面向领域、人才培养定位规格”对培养目标进行了总体描述概括,然后通过“会做人、会做事、会沟通、会合作”4个方面对毕业生毕业3~5年后的预期目标做了相应的阐述。通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校培养的毕业生的人才定位、服务面向、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4-6]。在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七大标准中,培养目标的预期实现主要依靠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分阶段完成,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修订正如金字塔的塔尖,顶层设计不好,直接影响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制定与修订。因此,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修订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脱离时代发展的脉搏,必须具有一定的预判性和前瞻性,但是又不能照抄照搬,不根据本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其水平层次。所以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此项工作的开展将会在高校、专业、用人单位等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体现创新性和视野性,还能够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同类高校机械类人才和本校其他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庆,赵囡.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7-15.

[2] 王严淞.凝聚共识·交流经验·分享实践——“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16(7):14-20.

[3] 王严淞.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16(8):13-20.

[4] 沈亮,闵凡飞,刘令云.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的制定及合理性评价[J].广州化工,2020,48(21):182-184.

[5] 吕中,程波,江南.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培养目标合理性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4):38-42.

[6] 劉焱,关山,张海波,等.以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20(22):34-36.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合理性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