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 姜建武 高二涛 陆妍玲 周明权
摘 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工程等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培养多专业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该文以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将学生、专业和企业三大主体协同融合,在新工科视域下探索学生和专业的内在关系以及专业群发展建设的新模式,探索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培养跨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专业群;协同融合;课程体系;创新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65-04
Abstract: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and big data projects. How to cultivate multi-professional and collabor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advantageous interdisciplinary resources such a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mote sensing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big dat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egrates the three main bodies of majors,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it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alents, majors and industries, as well as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forms a professional group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s-talents-industry chain". The new model provides effectiv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cultivating inter-professional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industri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group; collaborativ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chain; talent training
新时代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宽领域知识视野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1]。2018年8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2-3]。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反应高校辦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点,对于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启示价值[4-5]。然而目前测绘类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甚少[6],专业相关领域学科扩展不深,专业之间交叉建设不完善,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之间不协调,导致高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无法适应企业生产需求。因此,本文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构建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探索促进学生、专业与产业之间交叉融合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形成“专业-人才-产业链”于一体的协同机制,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培养跨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思路。
一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
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思想品质过硬、学习能力优秀、创新能力突出和实践能力超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综合能力”三者之间的协同培养。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思维方式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综合能力是人才评价的目标。
(一) 专业群知识体系的搭建
单一专业的知识面窄、课程内容薄、技术含量低,难以构成新时代复合应用型人才知识体系。依托教学改革,将测绘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等优势交叉专业构建专业群,提炼共性课程内容和科学技术,修订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完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①构建了“课程知识+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机制,在理论教学方面实施教师言传身教+课程思政案例+优秀学生榜样的三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施课程实验+工程项目虚拟+企业(公司)实践的三结合,将理论学习、课程思政、技能培养、应用实践多个维度融入到专业群知识体系中。②搭建了知识-类别-难度3个维度的知识体系,即第1维度为知识维度,涵盖专业群课程知识点资源池,第2维度为类别维度,分理论、实践和应用,该维度以第1维度为基础进行划分,第3维度为难度维度,按照“基础、进阶、挑战”三层阶梯布局难度,建立层层递进的知识立体架构。
(二) 人才思维方式的培养
学生在不同历史阶段培养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目前大学教育思维方式的培养较为缺失。很多大学生改变思维方式过程缓慢,有些学生甚至缺失基本思维模式,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归根结底是大学期间缺少思维方式培养的科学引导,培养模式单一造成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解决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途径是:①开放教学环境,采用对分课堂、实践案例分享、虚拟工程设计开发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②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引入“现代学徒制”,内化“师承”培养模式,构建师徒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校企导师和校内导师双重的“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作用。
(三)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念,明确师徒关系,按照现有师资情况摒弃传统“一对一”模型,开展现代“多对多”师徒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导师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和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7]。“师承”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师生感情”,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担任着育人的角色,而“师生情”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左右之一。通过“两阶段双结对”构建新型师徒师生关系,即第一阶段构建学生与辅导员、专业教师结对,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第二阶段构建学生与项目导师、测绘企业研发人员结对,强化师生间的“师”“徒”关系。以协议的方式约定“师傅”“徒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与学生共同劳动、单独接触的时间,实现学生与企业师傅“一对一”或“二对一”学艺。以培训中心的全天候开放为基础,结对师生朝夕相处,交往频繁,结成感情深厚的师徒型师生关系[8]。
(四) “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的打造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通过内聘与外聘结合、引进团队、校企合作等引才措施,促进自有教师与企业教师融合,注重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不断调整与优化师资队伍组成,不断增加“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9]。以优质教学、精于业务、综合管理与科研创新等为考察要点,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入口关。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柔性引进、兼职教师等外聘方式,以适当的数量比例聘请企业一线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主讲,有效弥补自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不足的短板[10]。通过对这些教师进行引进,一方面能够使得理论型教师“传帮带”作用得以发挥出来,既帮助这些教师进行有效转型,也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服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以国家级校企专家为引领、以“教授+高工+名师”为骨干、师德师风高尚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企业专家,成立企业专家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制定测绘地理信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实现真实生产工作流程。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智慧空间信息可视化平台、智慧空间信息定位导航平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完成测绘地理信息智慧空间信息挖掘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从而让教师熟练掌握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设备结构原理和技术功能。同时,将学生以个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意向进行分类并进入相应的专家团队中,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等组成科研小组,在小组中经常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打造育人示范团队,发挥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培养师生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培养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追求科学前沿,开拓新的科学领域,遵守学术规范,端正科研作风。
(五) 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
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理念[10]。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和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和运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11-13],切实开展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内容作为课程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4],发挥教师、家长、辅导员、班主任与企业家等在学生培养不同阶段的作用,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制定从大一到大四的动态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 专业群育人的平台建设
课程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渠道,因此专业群课程建设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课程群”是指为达到某一特定教育教学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紧密关联的课程加以优化整合,从而形成具有最佳组合模型的課程结构体系[15]。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学科,一切的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群的融合建设应按照实际测量生产工作的流程步骤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产品设计、产品应用四个模块。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仅仅靠课程环节教育是无法达到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新工科背景的学生更需要创新训练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施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课程平台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结合,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专业群课程平台的构建
为了解决测绘类专业脱离生产实际,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凝练专业群特色,构建“基础+核心+模块”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课程平台(如图1所示),使得专业之间优势高度互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群内共享,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公共能力和测绘地理信息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测绘科学必修课、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科学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必修课等,通过专业群课程的融合交叉培养学生的测绘地理信息职业专项能力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对接测绘地理信息岗位群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综合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培养跨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 专业群创新平台的构建
按照“学科基础+专业方向+素质能力要求”将学生创新素质融入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以模块化分解集成思路构建了“五环境四训练三融合”创新平台(如图2所示),培养学生跨专业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五环境”是指实验教学环境、虚拟仿真环境、专业竞赛环境、校企合作环境和科研创新环境,充分利用这五大环境建设高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创新创业大赛,并将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坚持科技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相互融通,汇聚合力,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途径[16]。通过基础实验训练、综合实习训练、工程实训训练和创新实践训练这“四大训练”体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学生引导至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与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17]。通过理论与实践融合、科教融合、产学融合的“三融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注重融合新工科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交叉知识、原理和方法,提升学生跨专业复合能力的培养。
三 学生学业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生学业评价除了学校传统的考试学分制度外,引入企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建立“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评价学生的机制,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如图3所示)。在能力目标评价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组建校企虚拟卓越班,共同从专业、市场的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全方位、多标准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德育培养方面,从大一开始引入“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负责创新品质、企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校内导师负责课程思政、品格塑造的培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发展;在联合人才评价方面,制定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方式,通过企业和高校的联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我认知[18]。同时,企业还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通过背靠背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的教学组织情况、教师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情况等。毕业考核组织由企业负责,具体确定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流程、监考人员和考试条件等,考官由企业考试督导人员、企业研发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等组成,学校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真正实现考教分离[19]。
为学生增加专业技能资格认定服务,实现学生技能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共建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大學阶段,将个人专业技能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途径量化,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学生技能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测绘工程领域为例,学生在校即可参加三级测量员认证,增强学生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四 结束语
高水平专业群涉及到建设理念、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将专业交叉融合、创新课程体系、共享资源平台和评价机制等有效贯穿于教学改革和聚焦专业群建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1+1>2”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提出的培养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效果凸显,而且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区域建设能用、行业发展适用、生产一线好用”的四用人才提供了新的育人途径,也对其他学科的专业群建设提供启示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佛钢.地方高校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集群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9-104.
[2] 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4):122-128.
[3] 韩嵩.我国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价值维度及发展路径[J].学术探索,2020(1):149-156.
[4] 陈永奎.民族院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1-175,183.
[5] 王浩宇,刘立龙,黄良珂,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7(4):149-152.
[6] 黄亮.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145-146.
[7] 陈国良.矿山测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工程,2008(1):78-80.
[8] 石玉荣.新时代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6-80.
[9] 黎国荣.双创背景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9):60-61.
[10] 毕文健.民办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75-77.
[11] 吴东平.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创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导刊,2019(20):60-61.
[12] 袁杰.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18):14-19.
[13] 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6-78.
[14] 李洪建.基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2):99-102.
[15] 鄢良国.课程思政视域下《现代物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物流技术,2020(7):153-156.
[16] 杨卫东.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92-93,96.
[17] 郭琳.高校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化工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4(16):61-63.
[18] 何欣.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8(9):133-136.
[19] 闫利,李建成.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思考[J].测绘通报,2020(12):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