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革命文化作品教学的三级阶梯

2023-06-14 18:16:10朱明清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初中语文

朱明清

【关键词】革命文化作品;初中语文;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0-0084-02

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体认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陶冶性情,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要素,充分利用革命文化作品,实现它的育人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完成的任务。

教学中教师可以聚焦三个核心问题,搭建阶梯,建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引领其精神成长,充分发挥革命文化作品的育人功能。

1.立足核心价值,建构情感体验

革命文化作品富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个人品质修养等方面的“营养”,这些“营养”有利于语文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理解其价值观的内涵,而且要尽量寻找这些价值观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联结点,使之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路标和明灯。

以《纪念白求恩》一课为例,此文是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其所在单元的人文要素特别强调了“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这无疑是对白求恩精神旗帜鲜明的弘扬,也是本课不可动摇的教学根基。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任务以建立起革命人物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白求恩的人格和精神。

任务一:请同学们为白求恩撰写个人简历,让更多的人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任务二:借鉴学习本文“对比赞品质”的手法,面对党内的不良风气,请用“不能……要……”的句式和文中的四字詞语号召全党人民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示例:同志们,我们不能对同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我们要对人满腔热忱。)

任务三:结合课文和材料中对白求恩的叙述和评价,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为你眼中的白求恩大夫写一段“颁奖词”。

通过这样一组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了解了白求恩同志的生平事迹、领会了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更充分感受到白求恩同志身上的伟大精神,并从精神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2.紧扣文体特质,培养言语智慧

革命文化作品具有深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用较短的时间疏通生字难词和品析语言之美,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将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失去了语文课独有的韵味。其实,在具体的革命文化作品的学习中,教师也要创设指向真实任务的积极言语实践,聚焦语言文字,关注语言本身,品味语言内涵,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以《回延安》一课为例,《回延安》一文采用民歌体形式“信天游”,歌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阅读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作者贺敬之对“母亲”延安的赤子真情,更能感受诗人采用“信天游”的民歌形式歌颂延安的独特匠心。学习这篇革命文化作品,教师应紧扣其“信天游”这一诗歌特质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一:等闲识得“母亲”面,心敬之。请你化身作者,用作者的口吻,为大家介绍你此次回延安最难忘的一处见闻。

任务二:涵泳诗句兴味长,心激昂。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诗歌的一章节,设计朗读。(展示方式:可一人,可多人;可分读,可赛读;可诵读,可唱读等。)

任务三:创写诗歌悟诗魂,心飞扬。结合历史、结合当今中国的日新月异的面貌,使用“信天游”的形式完成对“未来延安”的描述。

教学中教师通过诗句改写和朗读、创写诗歌等学习活动,既增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智慧,又促使其深入体会“延安魂”,让延安精神扎根心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延安历史和延安精神产生向往,进而对书写“延安精神”“中国精神”产生兴趣。

3.开展实践活动,引领精神成长

革命文化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往往是通过作品这个载体,对其展开由外向内的接受、理解、消化和吸收,以此实现育人目标,而开展实践活动则是一种“输出”的过程,是学生将吸收到的革命精神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向外表达的过程。

以教材七下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天下国家”,写作主题为“学习抒情”。这一单元以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开展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增长抒情写作能力、锻炼资料搜集能力等。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以下实践活动:

“天下国家”系列活动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爱国名言画廊漫步”“家国主题朗诵会”“爱国人物故事特刊”“涵泳品味沉浸学习”。其中,“爱国名言画廊漫步”学生不仅可以搜集符合主题的不同时期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创作自己的个人“名言”,由小组共同规划布置组内展板,届时在班级或校园内展示;“爱国人物故事特刊”则是以爱国校友或淮安英雄人物为描写对象,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组内成员各选人物的一个侧面进行抒情描写,而后集合成文,最终班级作品将被整合为特刊;“家国主题朗诵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诵课文篇章或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

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互相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完成相关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使得学生在准备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对爱国情怀有了深刻的体悟,在创作与展示中厘清了该如何去弘扬爱国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6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98期)2016-12-26 15:51:10
加油站管理核心问题与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