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馨
近年来,笔者尝试以童话教学中说话能力培养为抓手,充分彰显童话文本的语言美、内容的情境美、主题的体验美以及学生充分表达的创意美,给予学生读与说的时空,促进学生与童话人物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情意地表达来欣赏童话、体悟主题,从而提升语言运用效果,发展思维能力,培育文化自信。笔者结合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小学童话教学中如何以说话能力培养为抓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无论是日常会话,还是课堂对话交流,说话的素材与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童话教学中对话内容的积累是提升交流质量的前提。新课标指出,要“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基于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童话的语言文字、主题思想、内容情节、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进行话题与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大象的耳朵》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对话的设计。
1.从对话这一形式入手,体验人物角色,揣摩交流情境:想一想,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些动物会对大象说些什么呢?争取每位小动物说得都不一样。
2.从说话训练的内容入手,丰富言语素材,生成交流话题:大象把耳朵支起来以后,又遇到哪些动物?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3.从情节发展入手,填补或扩充故事情节,提升交流主题:最后,大象还是把耳朵耷拉着,又被刚才那些动物看到了,他们还会怎么说?大象会怎么回答的?大家分组交流。
这些环节的说话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表达方向与主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丰富言语素材,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课堂说话训练的指导,要体现层次性与序列性,整合各方面因素,从词到句、从句到句群,提升学生材料组合与语言组织能力,落实语言综合运用。
例如,在教学“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这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大象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又会怎么做呢?
新课标指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面阅读,深入大象心理活动的变化,再通过对大象行动的描述将其心理活动表现出来。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好地进行了角色体验与情感交流,做到了言之有序、言意融合、人文合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多年前,一位教师在执教《狐狸与乌鸦》时,有学生在交流时说道:“狐狸很聪明,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了。”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判断。童话教学中,读懂故事情节为第一层次,理解童话主题意义为第二层次,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指导实践为第三层次。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主题提炼与价值判断是童话教学的核心所在。说话训练中,教师一定要观照这一核心价值的落实。
在《大象的耳朵》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
师:同学们,小兔子对大象说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都问他的耳朵为什么耷拉着。为什么这些动物都这么说大象的耳朵呢?
生:因为大象的耳朵耷拉着,不好看。
师:仅仅是因为不好看吗?想一想,耳朵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生:我明白了,他们可能觉得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听不到声音,所以才这么说大象的耳朵。
师:没错。那么,你们能不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语气,来对大象说一说呢?
在这个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耳朵的作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实用,并且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有理有据表达出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言语表达的主题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合理,有没有做到言之有理。
我们知道,交际语言具有情意性,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话语除了其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之外,还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因此,课堂对话交流、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语言的情意性,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髓与价值,感受语句的情感力量。
例如,《大象的耳朵》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读到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此刻,你想对大象说什么。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读说结合的训练。
师:课文中,“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生:应该自豪地读,因为,大象的耳朵放下来,就能挡住小虫子飞进耳朵里了。
师:你们能自豪地读一读吗?
(生读)
生:我觉得大象是自信的。因为,大象的耳朵虽然耷拉着,但也有很大的作用。
师:你们能自信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自豪、自信的大象说些什么?
(生答略)
师:刚才几位同学发言的时候,老师觉得他们都像大象一样自信、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自信、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建立文化自信。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读、说、议、评”一体化的方式,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人物内心、体验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情有味地进行对话交流式的说话训练,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价值,有效落实情意性,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能力。
低年级童话课堂说话训练需要学生在理解童话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同时需要其与同学、与教师有互动。因此,说话训练中的对象感、场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评价学生言语素养的重要依据。童话中故事情节的发生與发展往往是以对话为载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对话元素进行训练,让学生体验内容与情感之美。
如在教学“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这一片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大象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彻底放飞了,边说边演,把大象当时的内心、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童话是有趣的,童话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也应充满趣味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与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相结合的形式,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让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化地展现在学生脑中。在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尽情遨游,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故事情节美、主题思想美的感受能力和文学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