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语文教学的诗意和远方

2023-06-13 00:47周爱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老师南京市古诗词

10年前,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开展一次学员展示活动,我应邀做课堂点评。张城静老师是学员之一,上的是一年级的课文《咏华山》。他借助简笔画创设了故事情境,带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华山之巍峨险峻,体会诗歌语言之奇巧炼达,并且从容精当地落实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等教学目标。那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课下交谈时还有些青涩腼腆,但他俯下身子和学生进行“无障碍”亲切交流的场景,以及他“出手不凡”的教学基本功,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南京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徐艳老师组建“南京市青年教师‘母语启蒙研修班”,我向徐老师推荐了“初出茅庐”的张城静。我约徐老师听了张城静的一节课——三年级上册的《少年王勃》。课上得挺出彩,徐老师用微笑和频频点头表明了她“欣然同意”的态度。

从2013年至今,这位年轻的教师已经被评为第10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他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孜孜矻矻,耐心而又不失巧思地挥汗耕耘。课堂教学,他总是力求创意表达,两次荣获南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23年更荣获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教育科研,他总能把握当下切中时弊的问题,着力于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实操策略;面对儿童,他亲切儒雅,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与他们产生情感和语言的共振……这10年,他朝着自己内心理想教师的模样,不懈地成长和发展。

一、从诗歌出发,开启语文教学研究的芬芳之旅

不知道是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诗性价值的追求,还是对诗歌这一文化和语言艺术形式的喜爱,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从诗歌教学的钻研和演绎开始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咏华山》《少年王勃》,在多次的区、市语文教研活动中,他又贡献了多个诗歌教学的精彩课例。后来,他将研究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儿童诗、现代诗、散文诗。他的课堂上诗情画意,诗意与童趣氤氲,素养课堂的气息弥散其间。

当然,张老师有这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价值追寻,是有着明确的教学理念追求和深入的操作路径探索的。他将自己的思考名之为“诗性教育”,在其论文《支持与表现:儿童与古诗词相遇路径探寻》中写道:“诗性教育是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支持是一个积极意义的开放性词汇,这种支持源自教者浸润、伙伴鼓励,源自课内引导、课外合作,源自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表现既是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又是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这篇论文获得了2019年度江苏省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二、课程意识、素养导向,是他教海泛舟的双楫

张老师的语文教学有着非常自觉的、强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其中一点就是教学的整体性、序列性和结构化。在执教学低年级期间,他开始研发“儿童古诗词选编与使用”的班本教材,强调“儿童视域”,强调文化经典的传承与濡染,更在使用策略和学习方式上凸显“教材内容结构化、课堂组织活动化、教学设计情境化”的特点,其中诸多创新的学习方式,如“课内聚焦:紧扣古诗词学习特点设计读写活动”“课外拓展:以‘小项目研究综合性学习方式拓宽古诗词教学新样态”等,在我看来,都是对诸多当下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超越乃至革新。

多年执教低年级教学,使张老师对第一学段的读写训练格外关注。他以绘本为载体,对低年级创意读写进行了体系化建构,主持并带领团队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项目实验。在项目鉴定结题会上,我曾说:“该项目具有独到而颇富洞见的课程意识、语用意识和审美创造意识。个人课程的理念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有了独特的身份标识和体系化建构;语用意识使‘绘本读写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的需要;审美创造意识又使得学生跨界、跨学科学习平添了童趣和美感。”

三、开展真研究,解决真问题

张城静老师人如其名。对他而言,在静谧的夜晚展卷读书,或是在键盘上敲击出长久以来的思考和课堂上灵感的顿悟,是比宴席上的觥筹交错更享受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开展“绘本读写”的研究,使之更科学、更规范,也能在更高平台上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张老师申报了市级课题“基于本真的低年级绘本创意读写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明显提升了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水平,他的研究论文《个人课程:低年级绘本读写课程的价值分析与实践策略》荣获了2016年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的特等奖,省教科院还邀请他在颁奖活动中做交流发言。

近几年来,张老师也是我主持的“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等若干省、市级课题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们开发“汉字文化节”课程,将汉字之美和文化之魂镶嵌在一节节精心打磨的课例中,落实在文本语境和学生的语用实践中。

2020年开始,在走访和指导全区学校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张老师又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云端博雅课堂”的研究,力圖有效化解线上教学的低效和可能带来的“学习质量风险”。在“漫步云端”的“博雅”课堂上,他和学校同仁努力关照儿童“学的能力”“思的能力”“爱的能力”(学科学习的归属感和喜悦感),设计和实施诸如“小先生教字”“微日记分享”“最美是童声”“趣味汉字秀”“阅读微考级”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板块,并通过在线评价反馈实现互联互通。那一年,他的论文《“云端博雅课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获得了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的一等奖。

四、“双减”“双新”背景下的新探索

2022年,张老师的语文生活里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件是他申报主持的课题“自适应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另一件是他代表江宁区参加南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并荣登榜首。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双减”“双新”政策颁发和实施之后。同时,这两件喜事也都是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理念观照下的“知行合一”的智慧结晶。

张老师参加省赛上的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枫树上的喜鹊》。在参加市赛前的试教和磨课活动中,我们邀请刘志春校长、王林校长等省市级名师和核心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反复研讨“双减”“双新”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呈现怎样的样态。我们形成的共识是:“减负提质”就是要追求将语文学习的本质落实在课堂,要紧扣文本主旨,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感受“喜欢”之情,激发学生想象,扎实开展语言的积累与梳理、读写与运用;要切切实实以儿童为中心,贴着儿童教,让课堂充满童趣和生机;要精当设计语用环节,体现汉字教学的文化内涵,追求前后知识的勾连,促进学生语言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充分保证学生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时间。这样,课堂不仅因情感丰沛而情趣盎然,也因语言训练扎实高效而语文味十足。

历经教学思绪无数次的推陈出新和痛苦涅槃,饱尝一次次长夜孤灯下打磨与沉淀,张老师不负众望,在2023年的省赛中荣膺了特等奖。

张城静现在南京市未来科技城小学任教,这所学校的校训是“为未来,爱智慧”。对张老师而言,这不啻一条隐喻:在他的教学之旅中,未来还遥远,征程很漫长,前行途中,有“爱”与“智慧”相随,定可抵达远方。

我们充满期待。※

(周爱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张老师南京市古诗词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踏青古诗词
张老师喝茶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