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姜梅红
一、场景引入——“开心男孩”们的故事
师:每个小孩都有自己快乐的童年,请你分享一件你的童年趣事。
(生分享童年趣事)
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在《开心男孩》这本书中,给我们讲了一群男孩在生活中令人捧腹的事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认识两位跟我们差不多大的男孩,其中有一位还自称是剃头大师。剃头大师就是——
生:剃头技艺特别高超的人。
师:称得上“大师”的人很厉害,请你来读课题。(生读)一个小孩怎么会是剃头大师呢?来吧,让我们去会会他。
二、场景连接——那些有趣的人
任务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剃头大师”是谁?文中这样有趣的人还有谁?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预学单。)
师:这些多音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谁来试试?(出示《补充习题》第二题)
(预学单投影,生汇报预学单上练习题完成情况。)
生:“剃头大师”是文中的“我”。文中这样有趣的人还有老剃头师傅,也就是“害人精”,另外还有小沙、姑父。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老师傅”,板贴“剃头大师”“害人精”。)在小沙眼中,老师傅不仅是“害人精”,还是仇人、冤家。那小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小沙)瞧,他来了——
(出示句子,指名读: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师:你们看,小沙怕这怕那,我们称这样的人为胆小鬼。(板贴:胆小鬼)请你们把这个称呼写在预学单上小沙的名字旁边。文中这些有趣的人,我们也可以趣说他们是什么“鬼”?请你们读读找找。
生:小沙是“小气鬼”“倒霉鬼”,而“我”是“机灵鬼”“调皮鬼” ……
师:你们看,汉字是不是很神奇,一个“鬼”字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有趣的人。
三、场景浸入——剃头那件有趣的事
师:这些有趣的人被一个人的一件事联系在一起。那就是—— “我”的表弟小沙要去剃头。谁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剃”字?
生:剃字的立刀旁表示刀具,剃就是用刀具刮去毛发,通常男孩子理发叫剃头。
师:(出示剃刀图片)这锃亮的剃刀让小沙一看就怕得不得了。怕剃头怕剃头,还得去剃头。
生:文中讲了两个人给小沙剃头,一位是理发店里的老师傅,一位是“我”,课文因此分为两部分。
师: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怕得不得了,于是就改变策略——“央求我替他剪头发”。谁再来讲讲“替”字?
生:“替”字最初像两个人的样子,表示接替、替换。文章前后一比,我们知道,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师:具体讲讲有哪些不同。
(生说不同)
师:你们看,“我”接替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是不同的。汉字真神奇,一个“替”字让我们读出这么多不同又有趣的事。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感觉就跟受刑一样。为什么呢?
任务二: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画出小沙有受刑般感受的句子。选择其中一句,圈画关键词语,体会小沙的心情,与小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生画句子,圈关键词,交流想法。)
(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师:你们进理发店是被押进去的吗?这些动词很有画面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们看这一个押,一个怕,越怕越押,越押越怕。这就让小沙有受刑般的感受。我请一组同学来读读这两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老师傅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师:想想小沙会怎么抗议。我找一位同学和我演一演。
(生表演:小沙不停抗议,老师傅听不清抗议。)
师采访:大家都笑了,你笑什么?
生:一个耳朵不好听不清,一个胆子太小,不停抗议。
师:(手拿实物)我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现在我做剃头师傅,你们做小沙。“好,小沙来剃头了。先坐好,把头低一点——再低一点——头向左侧一下——现在坐正不能动——好了。”什么感受?这种感受就叫“摆布”。你们看,听不清抗议,还得任其摆布,说不得,动不得。借助表演我们理解了小沙受刑般的感受,请你来读出这种感受。
(出示句子: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师:(手拿实物介绍推剪,播放视频,定格在“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男同学们,以你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剃头时这样一绺头发被咬着是什么感觉?女同学们,你们的头发有被皮筋绞过吗?那你也深有体会,请你读。
(生读)
师换一生追问:“哧哧笑”换成“哈哈笑”好不好?
生:不好。“哧哧笑”是人又痛又痒时忍不住的笑。
师: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真是哭笑不得、痛痒难忍,难怪说跟受刑一样。你们现在是不是理解了小沙?但是小沙自己有一件事不能理解呢——
(出示: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师:说说看,什么样的人是“害人精”。(尽干坏事、专门害人的人)请你读出愤恨的感觉。
(生读)
师:当姑父付钱的时候,小沙心里会怎么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啊,这“害人精”听力不好,剃刀那么亮,推剪还那么老,感觉处处都是有意害小沙受苦受刑,现在还得多花钱,真是满肚子的不痛快。像这种不愉快的事一直留在心里,难以忘怀,就叫——耿耿于怀。
师:接下来我们来合作朗读,回顾一下小沙剃头的惨痛经历。
四、场景思辨——真假“害人精”
师:现在你觉得老师傅还是“害人精”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
师:你们看,汉字真神奇,一个“刑”字,我们先是读出了老师傅是个“害人精”。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其实都是因为小沙胆小,怕让老师傅剃头,于是给老师傅起了个“害人精”的外号。看来,老师傅“害人精”的名号并不符实。
五、场景延展——那些有趣的字
1.出示生字:胆、鬼、表、差、骂、虽、仇、付、倍。
2.分类指导。
(1)注意结构:如“胆”左边瘦高,右边扁宽。
(2)注意主笔画:独体字“鬼”要注意主笔画—— 长撇和竖弯钩。
(3)注意变化:如“表”“差”注意众多横画间距相当,长短不一。“骂”“虽”各有两个“口”,写时注意大小。“仇”“付”“倍”都有单人旁,都是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剃头大师》选自秦文君的小说《开心男孩》,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王慧敏老师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用引入、连接、浸入、思辨、延展等策略把儿童、书本知識和生活三者连接起来,借助具体化的场景建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促进了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在场景创设中精准达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二是明白“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王老师紧扣目标,首先通过场景引入揭题,然后通过场景连接,让学生初识文中那些有趣的人,又让学生在场景浸入中深入理解“剃头”这件有趣的事。对于像“害人精”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来进行“头脑风暴”。除了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词句外,王老师还设置“场景思辨”环节,让学生明晰小沙把老师傅称为“害人精”的原因。事实上,能为小沙这样的顾客顺利地剃个头,还是要有点真本事呢!王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理解老剃头师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害人精”。
二、在场景创设中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情境化,“情境”是立足于语文课程设置的一个教学场景,这一教学场景最大的特征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新课标强调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王老师特别注重在场景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介绍推剪环节,王老师手拿实物告诉学生:“推剪是一种传统的剃头工具,上下各有一排钢齿,手握把柄,上下咬合,就能把头发剃下来。有的使用时间久了,钢齿断了,就像人老了掉牙了一样,真成了老掉牙的推剪。这样的推剪是怎么给人剃头的呢?”说到这里,王老师播放了视频,视频中恰巧有“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这一镜头。学生边看边联想自己的经历,感同身受。王老师还请一位学生做小沙,师生合作表演“小沙不停抗议,老师傅听不清抗议”这一片段。这种直观、有趣的场景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场景思辨环节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在场景创设中关注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变迁,反映了教育理念从“学科本位”到“以生为本”的转变。而作业作为语文课程的基础,不仅是巩固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工具,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在这节课上,王老师除了利用语文书让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外,还充分利用补充习题适时进行课堂练习,让作业伴随教学全过程。这堂课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在场与在思”,特别是让学生对字形进行观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梳理与探究”的要求:把文字还原到具体可感的场景中,利用动画,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此外,王老师还关注课后练习的落实,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并加以迁移和运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场景元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JY14-L4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