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敏
所谓教师话语,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事、组织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话语的研究。而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话语的方式不同,产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而对于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话语的使用,关系到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自身话语,为学生打造更加完美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一、深度学习对初中英语阅读学习的意义
1.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清晰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扩展,以及将其与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对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类比。所以,教师在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够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活跃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具有创造性。
2.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想要使其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教师在关注教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拓展。因此,当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为学生选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英语基础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在阅读材料中接触到许多课外词汇,使词汇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到丰富的外国文化,充实英语文学素养。
3.调动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能够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通常会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扩展活动。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将所学习的阅读知识进行实践,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充分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及运用原则
1.有效性
想要保证初中阶段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就要注重课堂话语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主题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同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简明扼要,不能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到即可,对于教材中具有难度系数的内容应当适度展开,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
2.激励性
学习源于兴趣,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保证学生能够爱上英语这门学科,教师就要运用激励性的话语,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热爱。对此,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给予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出现漠视或过度批评的情况,否则就会因话语激励性的丧失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激励性话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自信,例如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对应的肯定。
3.机智性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情况的发生,这也就意味着再详细的备课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对此,教师在运用话语时要注重话语的机智性特点,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面对课堂突发情况时要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达到处变不惊、从容面对的境界。
4.启发性
为了保证我国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能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长期有效健康发展,英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话语的启发性,轉变自身在原有英语课堂中的角色,由原来的教育工作者转为如今的引导学习者。找寻多维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效地锻炼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新课改政策稳步落实的必经之路。
三、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话语在阅读课堂中所占时间较多
目前,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上,大部分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话语所占课堂时间比重较多的问题。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大多数的教师都会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以教师翻译的内容为基准,再对阅读材料中的问题进行作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翻译能力。此外,英语是一门需要交流的学科,即便是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口语水平的培养。然而,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话语所占比例过多的时候,留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就会变少,这也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2.教师对提问的设计不合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也是教师话语的形式之一。现阶段,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忽视了对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多数情况下,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的提问都止步于带领学生做阅读练习题的环节。一方面,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回答问题,通常会针对阅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right or wrong”的提问,学生在听清教师所提的问题后,只需要简单地回答“right”或者是“wrong”即可,这就使得英语教师的提问形式较为单一。这种过于简单的提问,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过程中失去成就感,从而逐渐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扩展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英语水平,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拓展的问题。
3.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恰当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初中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习惯用类似“lazy”“wrong”“fool”等消极的词汇,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对于学习阅读的信心。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不具有针对性。一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自信,会对学生采用积极的词汇进行评价,但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会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词汇,如“good”“excellent”等,这种评价方式就显得过于泛化,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方式变得难以激励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阅读时积极性逐渐减弱。
四、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策略
1.更新教学模式,缩短话语时间
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地在阅读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双向的交流模式。为了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后,应该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去改变在阅读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杜绝出现满堂灌输的教学现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Welcome to our school!这篇文章时,应注意到这篇文章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尝试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首先,教师选出四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Millie和Mum,而另外两名学生则充当翻译的角色。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对话以及翻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扮演Millie和Mum两名学生的发音,以及另外两名学生对文章翻译的准确性,在学生出现发音或是翻译不准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和深度理解,在后面进行相关的练习时,能够对习题的內容掌握得更加准确,并能够在教师进行相关的拓展时,快速地理解。
2.灵活设计提问,改善课堂氛围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中,对于课堂提问的内容,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首先结合文章中所设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What is Li Huas dream ”这时学生只需要自学阅读文章,就能够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Li Hua wants to play in the next World Cup.”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World Cup”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让学生试着讲一讲自己对“World Cup”的理解等。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既做到了有效运用教学话语,也使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学习。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同时,也注重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形式的提问。如,教师在提问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问题,询问学生:“What does Li Hua do in his free time ”并能够引导学生回答出:“In his free time, he studies English.”使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口语训练。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一般疑问句的形式,对其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提问,如,“Is Li Hua a football player ”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Yes, he is.”即可,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自信。教师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方式,可以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的学习中来,从而使英语阅读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逐渐浓厚。
3.建立合理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教师教学话语的提升,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英语课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对一些回答得较为全面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出“Your answer is very comprehensive.”的评价,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激励,在以后的阅读练习中保持回答问题全面、完整的好习惯,也能使学生理解并积累“comprehensive”这个课外的单词,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此外,长期处在教师的这种评价下,可以使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始终充满热情,有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