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课后习题的中考文体复习

2023-06-13 11:12陈玲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考复习文体初中语文

陈玲

【摘 要】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梳理与分析,了解、归纳不同文体的知识点及设问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重要转变,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关键词】教材课后习题;初中语文;文体;中考复习

在“双减”的大背景与考试的压力下,一线教师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主动减少课外作业量,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一方面也要积极想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在“减负增效”的大趋势下,学生要从“应试题海”中跳出来,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1]。在各地市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客观差异的情况下,考试如何才能尽可能体现公平,又能发挥出良好的选拔功能?考试命题会呈现出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地复习?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重视教材,尤其是重视教材课后习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复习课程,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备考尝试。

一、依教材备考的理论依据及优势

统编教材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制的教学资料。其中选用的课文多为文学史、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精心甄选、文质兼美的作品是大家的思想精華,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等杰出人物心灵对话的桥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座桥梁,带领学生积极探索语言世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一般由“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板块组成。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思考探究”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积累拓展”则更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两个板块在设问上都紧紧围绕课文的文体特征展开。以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为例,这是一篇游记。“思考探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涉及了游踪的梳理、景物描写与情感变化、阅读感受三个方面;“积累拓展”则考查了该文多次出现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并推荐相关作品供学生比较阅读。这些课后习题依据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设计,基本涵盖了游记类文章应掌握的知识点:游踪的安排、景物的描写、景物特点与情感的表达等文体知识。同时,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课后习题还提醒学生注意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语法。通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还可以发现,《小石潭记》课后习题重视文体特征的设计并非特例,其他课文的课后习题几乎都呈现这一共性。

由此可见,以课后习题巩固文体知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结果,旨在引导师生在开展教学时保持文体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到,要少做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2]6。另外,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要在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2]14。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课后习题的这一特点,在学生的文体知识学习,包括以文体为线索备考的方面大做文章。

二、梳理课后习题,明晰考点与频率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3]阅读取向、阅读方法与文本的文体特征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依靠抽象的理论讲解,而应在特定的文体认知、训练上逐渐形成。中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亦是强调从文体特征出发,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如果将教材中的课文按照文体分类整理,初中阶段的课文可分为小说(不含文言文小说)、写景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戏剧、幻想性作品(童话、神话和寓言)、传记、演讲稿、书信、新闻、说明文、议论文、文学鉴赏、现代诗、传统文学(文言文、诗、词)。为了便于探讨,下面以小说为例,分析如何基于课后习题开展中考文体复习。

初中阶段的小说(不含文言文小说)有《带上她的眼睛》《社戏》《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对于小说这一文体,教材对这些课文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频率与设问方式又呈现什么特点?整理以上课文的课后习题后可以得到表1。

除了小说这一文体,教师在梳理其他文体的课后习题时,应注意教会学生不同知识点的审题技巧,使之学会圈点勾画设问中的关键词,对考点与题干的细节要求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归类。在对小说文体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每个考点进行具体研究,了解考试时不同的设问形式与要求,学会基于考点特征进行灵活作答。以下将以“人物形象”这一知识点为例加以阐述。

三、研究设问形式,归纳命题特点

通过表1可知,“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高频考点,绝大部分小说类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涉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把这些课后习题进一步分析归纳,按照设问角度细化可以得到表2。

通过对习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同样是考查“人物形象”,课后习题的设问角度与形式是丰富而灵活的,这提示师生,同一个知识点在遵守命题规则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设问。或是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勾连,或是把课本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或是尝试跨学科的整合……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复习时,应在把握考点基本题型的基础上加强同一知识点的变式练习。

四、加强真题研究,了解源头与变化

备考复习中,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后习题的分类与梳理,还应加强对中考真题的研究。在课后习题的分析讲解中插入中考真题,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课后习题与中考真题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备考时对课本的重视。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中考真题命题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比如,在指导学生掌握“次要人物的作用”这一设问角度时,教师可以展示两道中考真题。

真题一 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第8题:作者在小说中设计“木木”和“老八”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真题二 海南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第16题: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以上两道中考真题都指向一个考查方向:对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分析。该考点在哪里学习过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查找具体出处。比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课后的“阅读提示”(节选):

刘姥姥虽然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其语言、动作极富个性。阅读时,画出描写其语言、动作的语句,把握其性格特点。也可结合整部小说,了解这个人物在全书中所起的作用。

这道课后习题的考查方向也是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同的是,其中还点明了分析的关键,给出了分析的方法,而中考真题则直接要求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这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析关键与方法后拿走“支架”,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水平。次要人物的作用分析在教材中属于低频次的考查内容。但近年来,不少地区的中考在考查小说这一文体时涉及该考点。通过分析与归纳,学生意识到:中考的题目皆有出处,与平时课堂上做的课后习题没有很大区别。只要重视对课后习题的研究,就不难把中考真题做对、做好。出于考查的需要,一些题目往往会往题干中加入好些多余信息,或是在设问形式上加以改变。但这也只是改变了题目的表达形式,更像是把原题做了“伪装”。学生只需静下心剥除冗余,认真思考题目真正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并与课后习题的学习经验相勾连,很多乍一看让人云里雾里的中考真题,此时也会生出“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

除了做“伪装”而本质没有变更,也有不少中考真题以创新的形式进行考查。此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课后习题中“溯源”,也要引导其关注到题目的变化。比如杭州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第10题:

男孩道格拉斯与桑德森先生彼此影响,共同成长。下面三组人物也有类似的关系,请选择一组,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A.孙悟空和唐僧(《西游记》)

B.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C.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同样是考查人物形象,这道题考查了人物成长过程中主要人物之间或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从纵向的角度,在更大的范畴观察人物的身份与人物间的关系,同时在几个名著之间进行横向拓展。这样的考题既紧扣文体特征,又能灵活勾连不同文本,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中考真题的研究,多接觸优质的考题,教师才能教予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也赋予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

五、依托课后习题,开展命题实践

波利亚曾说,一位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道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4]。同样的道理,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学生对教材及课后习题的地位、作用,对各类文体的考点与设问方式,还有中考的考查趋势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以此为母题开展命题实践,并通过这一训练挖掘问题的多个方面。命制题目能检验学生所学,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及判断、捕捉重点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如一个学生为《故乡》命制了这样一道题目,并附上了他的三个答案:

题目: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为下面的语句设计朗读的重音(一处即可),再陈述设计的理由。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示例答案一:重读“终于”。童年真挚的情感最终让位于封建等级观念,这个词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以及做出的艰难决定。

示例答案二:重读“恭敬”。这个词是对神态的描写,重读这个词可以刻画出一个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毒害的卑微的底层农民形象。

示例答案三:重读“老爷”。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童年时的“迅哥”变成了如今的“老爷”。重读这个称呼,可以体现出人物之间厚厚的障壁与人物当时悲凉的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抨击。

在这道学生自命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课后习题以及中考真题的影子。比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任务一要求学生反复朗诵,回答“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来传达诗作的情感”的问题。又如浙江省绍兴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中的第16题,该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语言进行研读。其中的第(1)小题如表3所示:

可以看到,这两道题都考查了重音的使用。而绍兴市的中考真题将重音与文本关键句的理解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正与上文学生的自命题非常相似。从学生自命题的题目设计以及给出的示例答案来看,该生已经能将知识点与设问角度、考点等要素进行勾连。这说明经过上文分析、梳理、归纳、训练等一系列步骤的复习课程,学生进一步强化了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去阅读与理解文章的意识,并懂得向教材与中考真题这两位最权威的“老师”学习。

基于教材课后习题的中考文体复习策略,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后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体的特征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与更完整的把握,“辨体”的能力得到提高。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审题上出现的错误就会减少,遇到新颖的题目时也能冷静分析,紧扣知识点有条理地进行答题,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重要转变,从而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萍.中考语文命题研究蓝皮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郭跃辉.基于文体特征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解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5):57-59.

[4]朱国暹.深挖教材母题 搭建思维脚手架 提高复习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130.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中考复习文体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中考复习策略
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中考数学复习有效性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