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文化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电视节目是长期以来民众喜闻乐见的媒体节目形式,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相互融合,就能够通过电视节目这样优质的媒体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本文围绕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创新进行讨论,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兴起发展的原因,并总结了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创新的策略,以供广大电视节目制作者参考,旨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电视节目;融合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7.062
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不同民族人民的智慧,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亡,面对这样的危急情况,如何挽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民族精神的灵魂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电视节目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就需要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能够强化电视节目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大力推动电视节目的创新,通过类型、机制以及理念的创新促进电视节目的升级与发展,提高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 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兴起发展的原因
1.1 观众文化需求发生变化与文化市场的愈发繁荣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强国建设政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逐渐得到完善与健全,因此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新层出不穷,文化市场也随着文化创新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兴盛,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在文化市场强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道路,在强化节目制作质量、丰富节目表现形式、多元节目包含内容的同时,还吸收了国外热播电视节目的先进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向本土化方向进行转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节目吸引力。在电视媒体平台的共同努力下,电视媒体市场也不断变得繁荣兴旺,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不断出现在受众面前。
受众关注电视节目背后所蕴含的内涵,以及电视节目宣扬的价值取向,呼唤电视媒体不断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作为新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在受众文化需求变化与文化市场繁荣的条件下,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主流媒体陆续制作出《汉字英雄》《华豫之门》《唐宫夜宴》等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以其深刻的价值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受众的喜爱与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受众对电视媒体中文化类节目的热情与兴趣。《唐宫夜宴》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与传播方式,融入大众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既能够与当下受众的欣赏品位、文化需求相匹配,也能够满足现代媒体发展的要求。
1.2 主流电视媒体的传播与引导渠道多样化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与思想传播传递的重要载体,在满足服务受众精神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肩负起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的使命。在以往的传统模式里,我国电视节目在发挥其引导价值时,出现了一些不应当存在的偏差,电视节目中所呈现甚至宣扬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等都很容易让受众对其进行盲目的模仿以及推崇。尤其是部分未成年受众,这部分受众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三观,因此很容易导致未成年受众的思想观念发生扭曲、走向歧途。因此,电视节目在传媒市场中发挥主流价值观、主流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媒体,尤其是主流电视媒体就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社会思想引导、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责任,认真落实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工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社会思想宣传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在国家方针与相关政策的支撑下,以央视为代表的大多数主流媒体,都在文化类节目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提高对自身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传播力和鲜活性,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节目创新道路。
1.3 新颖的节目形式与精良的节目制作能推动融合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受众的喜爱与支持,与其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节目质量是紧密相连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电视节目发展状态都良好,节目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受众对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也不断产生更高的期待。因此,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需要不断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与节目制作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就节目制作而言,融合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通常会以每个故事、物品或是人物为单元,每一个单元都会组建全方位负责的导演组进行制作,通过大量时间的研究、大量文献的阅读以及不断向专家学者请教,再经过反复的打磨与修改,最终呈现出最完美、最优质的电视节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节目制作水平明显得到显著提升,能够为受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纷呈的舞台效果。
例如,AR、环幕投影、实时追踪等新兴科技手段,能够呈现出十分真实的故事场景,实现不同舞台的自由切换,更加能够使得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受众的情绪慢慢引导进节目内容中,让受众获得优质的沉浸式观看体验。此外,电视节目舞台的布景选择、背景音乐的设置,都能够为受众带来优质的视听盛宴,道具、演员以及服装等细节的精心处理,能够为电视节目添加许多吸引受众的亮点。就节目的形式而言,结合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通常会將访谈、戏剧表演、歌舞表演以及真人秀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文化以往带给受众深不可测、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使其能够更加贴近受众的喜好。以河南广播电视台节目《清明奇妙游》为例,在进行舞台表演的同时,以传统文化的载体如诗词、风俗、节气等,作为节目发展下去的主线,对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发展进行还原,并通过优秀演员、歌手甚至是素人的演绎,为受众打造出鲜活生动的表演,使得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能够生动地在受众面前呈现出来。此外,还有部分这样类型的电视节目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引导受众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甚至通过“古今对话的相识”,从现代与古代的对比中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厚重感,引导受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受众喜爱这种类型电视节目的重要原因。
2. 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创新的策略
2.1 传统文化与竞技结合,运用新媒体实现赛场的延续
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原创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这档节目秉承着寻找文化基因、赏析中华诗词以及品味生活之美的重要宗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竞技比赛相结合,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多种比赛。有擂主争霸赛、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赛等几个环节,在竞赛、攻守、竞答以及评析等活动中,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中国诗词大会》将我国经典的传统诗词进行详细分类,英雄、爱情、亲情都能够有效激发现代受众对古代诗词文化的情感共鸣。这档节目不仅能够借助多屏联合的信息技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覆盖到更加广泛的受众范畴,达成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网站、广播以及软件客户端的多方联动。同时,还针对《中国诗词大会》的特点,开发了相应的小程序,受众能够通过微信扫一扫进入互动界面。这个小程序能够实现两大功能,“日积月累”和“网络版诗词大会”。“日积月累”功能主要是帮助受众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中华诗词素养,还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转发分享,提高互动感与共享感,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范围,吸引潜在受众,同时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活动延伸至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既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将媒体内容传播出去的传播者,每位受众都是一个新的传播节点。同时,电视节目在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自身的网络用户两台,实现资源的引流和联动,否则会导致自身的资源不断流失。而“网络版诗词大会”功能,则能够开通普通受众与现场选手的线上同台竞技通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赛场延伸至每位受众,引入两种类型的黏性群体。首先是已经观看过电视节目的受众,另一类则是初次体验网络内容的用户。尤其是小程序能够为受众提供独有的专题诗词竞技大会,如文艺青年诗词大会、江南诗词大会、小学生诗词大会以及地方诗词大会等,受众还可以通过分享链接邀请好友共同参加,或是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优异的成绩。这样的传播过程模式,能够强化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但即使传统电视媒体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也难以避免出現反馈延时的现象。而新媒体的移动客户端则能够带来更加真实、及时的活动,提高受众的互动体验感。更重要的是,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受众的爱好,提高电视节目内容投放的精准性。
2.2 传统文化与音乐结合,运用AI技术实现体验的升级
以201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为例,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为”宗旨,将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诗词相结合,邀请歌手、演员或素人进行演唱,在流行歌曲的旋律中展现出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在这档节目中,出现了许多新颖却能够出其不意的搭配,如外国人的演唱、中国武警的演绎、专业歌手的改编,将古典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紧密结合,诗歌与歌曲相互配合,古代诗人与现代传唱人交错混搭,导演组将每个细节都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既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现出中国传统诗词的丰富、深厚内涵,还能够通过流行乐使得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受众。在节目播出之前,《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制作组就已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了话题互动、过程直播、提前预热、短视频投放以及原创作品征集等多元化的宣传手段,提高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覆盖面,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节目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也在腾讯、央视、优酷等网络平台进行同步投放,同时还通过拍摄剪辑台前幕后的花絮,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在第二季的制作中,《经典咏流传》又将AI语音技术与诗词传唱进行深度融合,这是一次全新的创新与尝试。在电视节目播出的同时,受众能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活动界面,受众可以选择官方提供的素材进行让渡,在通过AI技术进行语音识别后与歌声进行技术合成,最后生成作品。受众还能够通过听原唱对节目进行回顾,阅读传唱人的文章等。这是电视节目的一次重要创新,受众不仅仅是在电视屏幕前观看节目,还能够与舞台上的表演者一起,体验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的深度融合,感受其中的活力与生机,激发受众对节目内容进行传播的热情。如果说新媒体能够为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相结合提供浅层次包围式环境信息的体验,那么AI技术的融合与使用就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深层次且多样化的观看体验。这也为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打造了高科技、高品质的形象。AI技术主要是在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方面得到应用,虽然之前有过将AI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但都仅限于舞台上,而《经典咏流传》则是将AI技术的体验不断扩大,延伸至普通受众的体验中。通过新兴技术的大胆应用,新模式的大胆创新,能够帮助电视节目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节目宣传效果的最优化与最大化,在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文化能够重新在电视节目中活跃起来,实现发展与创新。
2.3 传统文化与明星结合,使得国粹艺术能够再放光彩
中央电视台曾经精心打造过一档由中外明星共同参加的跨界体验类真人秀,名字是《叮咯咙咚呛》,这档节目主要是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致敬匠心。中外明星通过593天对安徽、陕西、北京、湖北以及江苏五个省市21种非遗文化进行走访。在节目录制完成后,中央电视台还针对这样节目开办了专门的节目研讨会,总结了这档节目成功、创新的经验。由此可见,这档节目对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档节目遵循始终坚持原创的原则,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作为节目内容的核心,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与如今流行的前沿时尚相结合,选取了24位人气明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不同戏曲传承人的带领下,去体会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与精髓,这档节目还吸引了147为省级、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加盟。这档电视节目在网络平台与电视台播出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这档节目充满创新的传播方式,既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型电视文化类节目提供了能够参考借鉴的经验,在扩大传统文化宣传阵地的同时,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在传播媒介发生重大变化时,媒介发展策略以及媒介创新思维都容易以向新媒体角度偏移的形式取胜。但是,从受众、新媒体、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用户四个角度看,可以发现传播内容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核心因素。如果说AI技术是以科技的角度对受众的体验进行了优化,那么《叮咯咙咚呛》这类的电视节目,就是紧扣节目内容为核心,在节目内容的创意、节目表达的创新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综艺节目不断向同质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坚持以优秀民族艺术为内容基点,就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满足了受众对明星的兴趣,还能够展现传统优秀艺术的魅力。从电视台综艺发展到网络综艺,这不是简单的物理角度的转移,更是受众、电视节目内容以及广告等内容的转移。如何使得电视节目更加适应网络综艺的表达形式,这就是电视节目媒体需要不断创新的重点与关键。现阶段,大多数电视节目采用的方式都是将节目重点内容提炼成短视频,在快手、哔哩哔哩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投放,这是满足受众的重要途径。
3. 结束语
电视节目需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的弘扬责任。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深度融合,提高电视节目发挥社会价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必芝.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有机融合的探索——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77-79.
[2]李娜,陈红梅.戏剧形态、怀旧空间、沉浸体验:文化类节目的内容创新与形式表达——基于《典籍里的中国》的思考[J].东南传播,2021(12):130-132.
[3]李倩岚,张艺凡.圈层文化与大众审美的共振:融媒体背景下国产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85-90.
[4]刘倩,田龙过.从有边界传播到无边界融合: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为例[J].今传媒,2022,30(4):43-46.
作者简介:杨本旺,山东聊城人,三级导演职称,研究方向:影视制作、晚会导演、节目策划、短视频制作.